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巴马政府的巧实力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巧实力"战略是奥巴马政府在美国外交和内政政策上的新路线。外交上,奥巴马出访利益相关国家,通过其对国际公关的运用改善美国的国际关系;内政上,进行医疗改革,充分争取美国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奥巴马政府希望借助"巧实力"战略重塑美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保持它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巧实力"战略在实际的运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快速升温,尤其是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扩大,美国国内出现了"中国威胁美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美国新一波"中国威胁论"的延伸与升级,它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心.本文在梳理该论调出笼基本脉络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的嬗变来探讨"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拉关系的影响,提出几点发展未来中美拉三边关系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巧实力"战略与奥巴马新外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巧实力"战略的内涵是,为了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目标,美国政府必须软硬兼施、文武并用."巧实力"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供全球福利是关键;第二,美国应输出希望而不是恐惧;第三,巩固传统盟友,赢得新伙伴;第四,从国内改革做起."巧实力"战略是针对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正在下降、新的国际挑战不断出现、美国力量的优势和不足、一些新兴国家正在崛起的现实,在总结冷战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从奥巴马正式就职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宣示和已经采取的各种外交措施看,"巧实力"战略对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非常显著.不过,奥巴马的"巧实力"外交目前尚未定型,今后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 国政府必须软硬兼施、文武并用."巧实力"战略的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提供全球福利是关键;第二,美国应输出希望而不是恐惧;第三,巩固传统盟友,赢得新伙伴;第四,从国内改革做起."巧实力"战略是针对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正在下降、新的国际挑战不断出现、美国力量的优势和不足、一些新兴国家正在崛起的现实,在总结冷战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从奥巴马正式就职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宣示和已经采取的各种外交措施看,"巧实力"战略对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非常显著.不过,奥巴马的 巧实力"外交目前尚未定型,今后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奥巴马政府的"E外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有效应对美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奥巴马政府积极推行以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为平台的"E外交",力图借此阐明美国外交立场,推广美国价值观念,修复美国形象,并对其他国家造成外交压力.尽管"E外交"的实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这一外交形式没有改变美国外交的霸权本质,其效用现阶段不宜被过分高估.  相似文献   

6.
浅析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安全理念的变化.目前"先发制人"在国际和国内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离实际操作层面的安全防务政策还有一定的距离."先发制人"战略将主要针对打击恐怖主义,就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而言,是一种以进攻性现实主义安全观为基础的新的意义上的"威慑性"战略.  相似文献   

7.
庞琴 《现代国际关系》2007,51(12):46-50
欧洲认同是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没有欧洲认同,欧洲联盟仅是一个利益和目标的共同体。欧洲认同作为一种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其形成是以"他者"的存在为前提的。伊战以来欧洲持续高涨的反美主义使欧洲人认定美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他者",这对欧洲认同的建立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论述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和现状,并从个案分析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说明由反美主义塑造的美国这个"他者"形象对欧洲认同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布什执政以来的中美关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执政一年间,美国对华关系的基调出现了三次重大变化执政伊始,美国方面刻意强调两国间的"战略竞争关系";鲍威尔访华时,向中国方面表达了发展"建设性和合作性关系"的愿望;布什在出席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进一步宣称要在两国之间寻求一种"坦诚的、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与此相顺应的是,中美关系在一年间也经历了从紧张到松动再到改善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9.
塔夫脱执政时期,尼加拉瓜成为美国推行"金元外交"的实验室.在实施"金元外交"的过程中,美国政府对华尔街银行家的投资贷款提供公共政策和安全保障,私人银行家为美国外交提供所需的金融资本,金融专家则奉献"科学原则"和"专业知识",三者构成了美国"金元外交"的"组合主义"模式,体现了20世纪初美国对外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浪潮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苏联地区"颜色革命"浪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成因.在全球化背景下原苏联各国民主化过程的发展是"颜色革命"形成的政治条件,各国国内严重的贫困、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社会不公等问题是"颜色革命"形成的社会条件,这些国家内部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形成的地区和族群对立是"颜色革命"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美国在原苏联地区大力推动对当地国家政权的"民主化"改造,这是"颜色革命"形成的外部条件.在所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颜色革命"的浪潮逐波兴起.  相似文献   

11.
论查韦斯的"21世纪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社会主义"是查韦斯总统在2005年提出的政治口号.为了实施"21世纪社会主义",查韦斯采取了以下措施:在理论上和组织上创造条件,奉行"强人政治"战略,控制舆论工具,强化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力实施扶贫计划,开展土地改革,努力提升自己的国际知名度,对美国保持"政冷经热"的关系,清算"全民公决"中的反对派.但是,查韦斯在追求"21世纪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政治上的反对派与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沆瀣一气,对委内瑞拉的政治稳定构成巨大威胁;许多委内瑞拉人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含义不理解,甚至不支持;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马列主义政党;"21世纪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牢固;美国继续对查韦斯采取敌视政策.  相似文献   

12.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对其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重大转变:一是从美国官方不重视、美国舆论较少讨论到官方和智库系统性研究和讨论"一带一路";二是从美国不看好"一带一路"的前景到全面警惕其发展;三是从缺乏应对措施到出台和落实系统性的"印太战略"。美国对自身和对中国认知的变化、"一带一路"的快速进展等多重因素促成了这一系列变化。展望未来,围绕"一带一路"中美还将开展长期和复杂的磨合和博弈,这对双方及中美关系均将产生重大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从"改造中东"的大局出发,同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一道向巴以双方提出了"路线图"计划.尽管该计划起初均受到巴以双方的认可,也受到阿拉伯世界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但随着中东局势的不断变化,该计划在刚刚付诸实施时就遇到了巨大挑战,且面临"夭折"的危险.布什政府企图改造"失败国家"的努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相继遇到挫折后,在巴勒斯坦将注定再次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4.
越南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两国进一步拓展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以越南主流官方媒体——越南通讯社和"越南每日快讯"的相关报道为切入点,梳理分析越南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分析发现,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及越南国内的政治博弈下,民众负面涉华情绪、中国对越南的投资比较优势不足、"一带一路威胁论"持续发酵以及美国推出"印太战略"等内外因素,都影响着中越两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其背后所凸显的越南从官方到民间对中国的不信任感,是未来中越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15.
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以"新非洲战略"为框架,涉及经贸、反恐和援助三个方面,其在具体内容上基本延续了冷战后美国历任政府的做法,主要变化反映在战略层面,即借助非洲遏制中国。美国在非洲总体利益低位徘徊和特朗普个人对非洲的轻蔑态度是美国非洲政策"不变"的决定因素;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则是其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特朗普政府非洲政策将给中国和非洲带来不利影响,其实施也面临着美国国内国际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后,美国决定铲除恐怖主义,其第一步是对制造"9·11"事件的"基地"组织和庇护该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战争.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美国采取措施拉拢在这一战争中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巴基斯坦,使冷战后被抛弃的美巴联盟得以恢复.在战争中,美巴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两国联盟的基础仅仅是反恐战争,所以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巴联盟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9·11"事件后,美国及其他国家许多学者就该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纷纷发表看法,中国学者反而相对沉稳.本文首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在梳理目前发表的有关评论基础上,认为,"9·11"虽为改善中美关系提供了契机,但"反恐合作"难以成为中美之间的战略基础.理由是双方对"反恐合作"的期待不同,对涉及"恐怖主义"的一系列相关问题认知不尽一致.但同时认为,充分把握"联合反恐"这一难得契机增进互信,并以开放的心态看待美俄等大国关系的新发展,有助于逐步垒高中美之间的战略基石.  相似文献   

18.
特朗普政府对于印太区域的战略经历了一个从愿景设计到政策实践的演变过程。自2017年提出"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以来,特朗普政府通过巩固政治联盟与拓展伙伴关系、加大对印太区域的安全介入力度、拓展美国的经济存在与影响力等方式予以推进,初步形成了美国"印太战略"的基本框架。这一战略对中国在军事安全、经济发展、地区影响力以及政治安全等领域带来了一定挑战。然而,缘于美国内政治的纠缠、地区力量的复杂心态、特朗普政府外交战线过长以及中国发展态势与中美关系等因素的制约,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影响与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和平与发展》2021,(2):67-82
2021年是阿富汗战争20周年。20年前的"9·11"事件以及美国随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使阿富汗战乱冲突延宕了20年,其和平重建举步维艰。2020年2月,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多哈协议",标志着阿富汗和平进程进入新阶段。但协议签署一年多来落实并不顺利,阿富汗人的内部谈判屡屡受挫。当前,美国拜登新政府的阿富汗政策走向不定,阿富汗问题与大国新一轮博弈联动共振,其和平进程再次走到关键路口,面临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阿富汗最终能否走上和平发展之路,需要国际社会、地区国家及阿富汗国内各派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美之间三个联合公报(条约) 的规定, 从法律上可以证明美国已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美国违反条约必守原则向台湾出 售武器, 允许李登辉访美是严重干涉中国内政的违约(法)行为;美国认真履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条约)所规定的国际义务, 放弃“以台制华”的违约(法)行径, 对中美双方都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