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太男 《台声》2013,(6):41-42
“中国事务”向来是民进党难题,这征2012年岛内选举后,已是民进党内不能不承认之事。这题目已纠结于民进党的“家务”之中;民进党的“家务事”一日元解,如何处理“中国事务”可以说一定也无解。  相似文献   

2.
陈咏江 《两岸关系》2011,(10):58-60
近日,民进党2012年“大选”“副总统”参选人苏嘉全丑闻不断,尤其是将农合私建豪宅一案愈演愈烈。蓝营趁势全力“打苏”,绿营招架不力,难以“护苏”,舆论则是同声挞伐。苏因自身弱点而引发政治危机,不仅影响蔡英文形象,更波及民进党选情,可能成为影响2012年“大选”绿营选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赖锦宏 《台声》2011,(2):39-40
台湾五市选举结束后,民进党主打“十八趴”,没想到国民党反其一击,踢爆党主席蔡英文也有领“十八趴”。民进党2012年卡位战,原本一路领先的蔡英文掉入“十八趴陷阱”,虽然后来声明放弃,但“诚信”普受社会质疑。当年放弃“十八趴.”的民进党执政时期台“行政院长”苏贞昌、谢长廷恐怕暗自庆幸;这样一来,民进党内竞争似乎又回到起跑点。  相似文献   

4.
陈先才 《两岸关系》2012,(12):15-17
2012年,民进党仍然没有摆脱内外交困,在年初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失利,再次遭到重大挫败。苏贞昌在5月党主席选举如愿以偿,但得票率创下民进党主席选举以来的最低纪录。民进党在两岸政策方面有一些尝试,但由于仍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没有改变“逢中必反”的思维逻辑,大陆政策调整仍然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5.
陈星 《两岸关系》2011,(12):21-22
2010年民进党改组后党内的权力生态结构沉淀并逐渐稳定下来,2011年是民进党政治生态变化较大的一年。同时,由于临近2012年“二合一”选举,今年民进党各项活动大多围绕选举动员展开。以此为中心,民进党力图逐步消解2008年败选以及陈水扁家族弊案对该党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借选举之便完成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现行选举制度下,投票率是反映选民投票热情的重要指标,大型选举得票数更是被看作政党实力最直观的反映。虽然民进党2008惨败之后在蔡英文党主席任内比较快地恢复了元气,但2012岛内选举显示,如果民进党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两岸路线,2016的两岸议题仍将成为民进党的“罩门”。  相似文献   

7.
随着4月27日“小龙女”蔡英文以微弱优势战胜“电火球”苏贞昌代表民进党出战2012选举,“双英”对决的大戏正式上演。应对选战,谋划布局,蔡英文麾下战将依次就位。  相似文献   

8.
陈星 《统一论坛》2012,(2):57-60
2012年台湾“二合一”选举已经落下大幕。本次选举中民进党再次败北,原因很多,其中两岸论述的空洞与僵化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客观现实来看,两岸论述调整是民进党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问题。 民进党败选的两岸因素对于这次台湾大选的结果,岛内外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观点也是五花八门。这些评论绝大部分都涉及到民进党两岸政策对这次选举产生的影响。尽管民进党内许多人现在依然不愿承认,  相似文献   

9.
在蔡英文主导下,2011年民进党在党内斗争风潮和岛内选罕刈旦十俳佃剐进。4月以刚,氏进党陷入2012年“总统”候选人党内提名竞争,掌握党权和控制游戏规则的蔡英文出线。此后,民进党推出蔡英文和苏嘉全搭档参选,“蔡苏配”与国民党“马吴配”展开全面选举对抗。但是,蔡英文、民进党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在意识形态和大陆政策上固守“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从而制约了民进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继6月6日至11日赴德国、英国展开“学习、沟通之旅”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又马不停蹄地借出席“国际自由联盟”年会之机于18日至20日赴菲律宾活动。这是蔡4月底正式成为民进党2012年“总统”参选人后发动的第一波海外选举造势活动,并欲借此达成争取国际认同以及拉抬竞选声势等目的,但效果不如预期。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民进党大选失败,2012年再次败北,党内主张调整两岸政策的声浪日趋高涨。从党籍县市长的祖国大陆经贸推介,到智库、学者的学术研讨,再到谢长廷、许信良等人的务实温和表述以及“华山会议”的举办,都说明大陆议题成为民进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晓沙 《台声》2008,(2):21-23
2008年1月12日,攸关台湾地区政党版图重划和未来政局走向的第七届“立委”选举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岛内唯一“超级大党”,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也展开检讨,有责怪“小选区制”不利选情,有责怪“行政院新三宝”应负责。但怪来怪去,就是鲜少有人责怪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腐。 据台湾媒体分析,技术性问题只是民进党败选的部分原因。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表示,这次选举结果表达了台湾社会对民进党的不满,首先是对民进党在统“独”议题上走冒进路线的不满;其次是对民进党执政8年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不满。2008“立委”大选一役,说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不错,但还不够准确。真正打败民进党的是其自已。  相似文献   

13.
继6月19日马英九宣布选择吴敦义作为其参加2012年“大选”的副手后,7月2日举行的国民党第18次全党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又正式提名马英九、吴敦义搭档参加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针对“马吴配”的成局,民进党一方面极力唱衰其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14.
5月18日,前台湾“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以超过57%的得票率,打败“急独大佬”辜宽敏,当选为第十二届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当选被一些人视为“绿色废墟里开出的白玫瑰”、“派系夹缝下开出的蔷薇花”,客观上使民进党改造面临一些机遇。但由于民进党积弊重重,矛盾突出,她能否稳定党内地位、务实调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重建民进党、重新赢得民众信任,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吴宜 《统一论坛》2014,(1):36-38
2013年12月3日,“深绿天王”、年近七旬的游锡垫通过民进党党内初选,将参加2014年底的新北市市长选举。游锡堃是民进党创党元老,政治经历丰富,曾任省议员、宜兰县长、“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部门负责人、民进党主席等要职,在主席任内炮制了民进党“急独”的“正常国家决议文”而成为“深绿”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17.
张华 《两岸关系》2012,(12):18-20
11月21日,喧嚣已久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争议中搬上台面,但却打开了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潘多拉盒子。在“卡谢(长廷)”、“堵蔡(英文)”、“拉台独”的权谋布局下,委员会不仅内缩成一个凝聚民进党内两岸政策分歧的平台,还处处暴露出对大陆的敌对思维,也宣告外界寄望的民进党路线转型难产。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为了自己念兹在兹的2016年‘大选”,不惜以民进党的转型契机为赌注,恐怕最终受伤的还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18.
储昭根 《同舟共进》2012,(12):30-32
2012年10月4日至8日,民进党前主席、现任中常委谢长廷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身份,率妻子游芳枝、民进党籍“立法委员”李应元等人赴大陆访问。这一为期5天4夜的“开展之旅”,引起岛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立 《黄埔》2013,(2):71-75
2013年1月13日,民进党组织“人民火大”的“呛马”游行,最终以败笔收场;同月20日,民进党大佬许添财继谢长廷之后访问祖国大陆,又一次触动了民进党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20.
5月29日,苏贞昌在接任民进党主席周年前夕,说出“台湾是主权国家,现在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独立”。苏贞昌说,作为民进党主席,他的“中国政策”立场就是民进党全代会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至于策略上怎样做,就是‘中国事务委员会”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