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谱写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并且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认真回顾和科学总结福州农村改革发展30多年的光辉历程与宝贵经验,对于新形势下推进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经过60年的发展历程,在面貌和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迁,其间成功与挫折、发展与滞后并存。改革开放前30年,农民生活及发展问题的成功解决,关键在于土地使用权在农户之间均等配置同时又维持农户独立自主经营体制,而集体化运动却严重挫伤了农村发展。改革开放后30年,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农民自由地走出去,而城镇体制没有开放接纳农村劳动力则成为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20年的光辉历程。20年来,农村改革以构建全新的所有制结构、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为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回顾农村改革20年的成功历程,总结20年积累的经验,对于继续自觉坚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推动农村乃至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实现跨世纪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20年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历程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4.
四十年风雨历程与辉煌成就,无可辩驳的实证了中国式改革的艰辛与功成。细数中国式改革于时机、心理、旨归、方式、步骤、保障等六方面的特点优长,探寻中国式改革的成功秘钥,对于深研改革理论,慎思改革过程,创新改革方法,持续推动改革开放乃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借镜。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寓于中国改革开放整个过程之中。国家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是十分谨慎的,在农村实行土地流转也是逐步开展的。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历程 中国农村改革是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为起始标志的。22年来,整个农村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改革和农业技术改革等。 中国的改革是以农村为突破口,农村的改革是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和主体,而农村经济体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时期全国农村的改革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回顾3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围绕“五化”走过的不断深入、不断推进的改革发展历程,我们更能进一步加深对《决定》的深刻理解,从而更加坚定搞好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民主下乡的过程,在广阔的乡村田野上崛起了草根性民主,中国乡村民主的发展历程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展望未来,中国乡村民主的改革发展只会加强而不会消弱,乡村民主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我们要在坚持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的根本前提下,积极促进当代中国乡村民主的渐进改革,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开始,30年来,中国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历史已经证明并仍将证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进程,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这一思想精辟地揭示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描绘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历程,指明了我国农村改革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农村战略即以农村区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一系列旨在正确处理农村问题的理论和方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积极主动地推进中国农村社会的根本性变革;新时期,农村地区率先的体制突破启动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历程;面对新世纪、新问题、新情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农村战略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和乡村之间权力博弈的演变,中国农村权力结构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先后经历了古代双轨制权力结构、人民公社时期单轨制权力结构和改革开放以来多中心化权力结构的嬗变过程。农村权力结构嬗变是引起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重要诱因,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历史嬗变引起乡村公共产品供给经历了从自我供给到集体供给再到多元化供给的制度变迁历程。农村权力结构与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之间息息相关,合理分配村庄权力、优化农村权力结构对解决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以及建构有效的乡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民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源于中国人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伟大实践。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与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统一为理论指导,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人民的立场发展历程,总结了基于"改革方向、改革动力、改革激励策略、改革评价标准"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逻辑框架,进一步阐释了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一、世纪之交农村治安问题引发关注 中国农村一个世纪来的沧桑巨变是中国百年风雨历程的真实写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皆发韧于农村。因此,成功的革命与改革实践愈加凸显出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强劲的市场经济浪潮滋润并催苏了已板结久远的古国农耕文明,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  相似文献   

15.
乡镇政府体制与中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密切相连。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农村社会的急剧变革,直接导致了乡镇体制的多变。调整和改革乡镇体制往往成为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中最为活跃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在与我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作为我党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起步时期、黄金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丰富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了阐述,旨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丰富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丰富与发展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顺 《理论前沿》2009,(11):31-32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想方设法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和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和全球化背景下启动、推进并且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中央政策的强力支持和文化发展的现实境遇共同形成了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合力。作为中国总体改革事业之一部分的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还处在进行时的改革,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之后,对改革的路径和模式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根基。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以现代化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提出与演变的内在逻辑、工农城乡关系、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方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多元化发展四个层次,系统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实践及其内在逻辑。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我国工农城乡关系动态调整过程中,逐步从附属地位提升为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运动式集体化改革模式转变为渐进性市场化改革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的改革发展路径;并在国家现代化整体进程中统筹谋划农业农村发展,突破了粮食生产范畴,逐步拓展到追求综合经营服务体系现代化;定位也从单纯的农业生产转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因此有人就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怀疑。那么,如何正确认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如何消除和化解人们心里的种种疑虑与困惑,从而坚定不移地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本刊就此独家采访了我国著名的政论家马立诚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