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印尼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冲突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战结束后 ,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再次席卷穆斯林世界 ,伊斯兰势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成为 2 0世纪末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东渐影响着东南亚局势的发展。印尼作为世界最大穆斯林国家 ,在世纪末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重创 ,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总爆发。民族宗教冲突是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之一 ,而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冲突又是宗教冲突的焦点。探讨印尼宗教冲突的根源 ,有助于了解印尼局势的发展 ;解决印尼宗教冲突 ,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稳定 ,这是各国政府和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但是大部分印尼人尤其是爪哇人信奉的伊斯兰教有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即带有浓厚爪哇特色的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与爪哇原始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相结合而成的爪哇伊斯兰教。爪哇伊斯兰教强调的是实现内心或精神和谐以及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但现实的印尼社会却与“和谐”相距甚远,所以爪哇伊斯兰教所崇尚和追求的只能说是理想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复兴浪潮冲击印尼孔远志七十年代以来,伊斯三教复兴主义思潮以中乐为中心,向亚菲、特别是穆斯林人口多的国家迅速蔓延。印尼也不例外。印尼全国人口约1.8亿,穆斯林占88%,即1.6亿左右。她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目前伊斯兰教复兴主义思潮对印尼社...  相似文献   

4.
印尼伊斯兰教主流派与极端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又是世界穆斯林人数最多的国家。苏哈托政权垮台后,伊斯兰势力已重返政治舞台,伊斯兰化倾向日益明显。印尼伊斯兰教主流派比较温和与包容,反对在印尼建立伊斯兰教国家。极端派主张在印尼实行伊斯兰教派规,人数虽小,但组织严密,能量也大。美国“9·11”事件后,在当前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中,印尼极端组织的动向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化是当前印尼华人社会的新动向。印尼及国外学术界对此极为关注,并作了认真研究。我国学术界在讨论印尼华人问题时有所涉及,且有不同看法,但尚未作专门研究。本文对印尼华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历史、当前华人穆斯林的特点、实现华人伊斯兰化的阻力,以及印尼政府和社会对华人伊斯兰化的反应等问题作了介绍。作者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指出伊斯兰化有利于华人的生存发展,是华人自然同化的发展趋势;还认为,通过我国穆斯林与印尼华人穆斯林建立密切关系,将有助于中印(尼)两国的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育体系是印尼穆斯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伊斯兰宗教知识与信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尼独立后,随着国家向世俗化与现代化方向转变,印尼的伊斯兰学校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去伊斯兰教化"与"去政治化"成为印尼政府改革伊斯兰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针.在苏哈托推行"新秩序"时期,改革伊斯兰教育成为政党斗争的一个焦点.一方面,印尼的传统伊斯兰学校在政府的打压下渐呈萎缩与衰落之势;另一方面,传统伊斯兰学校也被迫朝着"世俗化"与"现代化"的方向改革,求得继续生存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伊斯兰学校的宣教运动也逐渐高涨,对推动当代印尼伊斯兰激进主义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伊斯兰教对穆斯林占人口多数的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也对穆斯林人口占少数的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现代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本文认为由于伊斯兰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程度、社会结构、国际环境不同,伊斯兰与现代化的关系是多样的,不仅中东和东南亚地区伊斯兰与现代化的关系有较大不同,而且东南亚国家间亦有较大差别,表现出伊斯兰与现代化关系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伊斯兰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发展及其作用具有正面的积极意义.它分为两类,一类产生于殖民主义时期,与伊斯兰民族主义紧密相联,并在当代东南亚市民社会发挥着第三部门的作用;另一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与现代化浪潮相关联,更多地关注穆斯林个人的发展,并在塑造市民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印尼和马来西亚穆斯林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里,伊斯兰非政府组织在数量和影响上,都强于穆斯林占少数的其他东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是文莱的国教.二战后,文莱两任苏丹都致力于复兴伊斯兰教,从而对当代文莱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莱的立国哲学(国家意识形态)、政治制度都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文莱政府还倚重伊斯兰教来维护社会稳定.当代文莱政治发展具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分析泰国南部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就泰南地区如何走出民族整合困境提出若干见解。泰南马来穆斯林社会的失衡状态表现为政治精英的缺失和伊斯兰教的政治化倾向。从表面上来看,泰国政府通过实施教育促进计划成功地实现了伊斯兰传统教育机构——波诺的现代转型,然而事实证明,教育改革政策并没有加强马来穆斯林的国家认同,而是导致了相反的结果。因此,泰国只有尊重马来穆斯林的文化传统,恢复马来穆斯林社会结构的内在平衡和提供多样化的制度选择,才有可能走出民族整合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