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邓昌言  伍子练  周猛 《传承》2011,(7):76-78
"两抢一盗"犯罪是指以侵财为目的而实施的抢劫、抢夺、盗窃犯罪。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两抢一盗"案件频发,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也影响了我市的投资发展环境。如何有效打  相似文献   

2.
以"可掌控"社会治安为基点全面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是公安机关努力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复杂局面能力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提出"可掌控"社会治安,主要是基于对公安工作阶段性特征、犯罪发展规律和动态社会稳定问题的认识。构建"可掌控"社会治安,应在适度控制下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对人、事、物等治安基本要素的掌控能力,以公安信息化为支撑,实现对社会治安"质"、"量"的"可掌控",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大局稳定的案(事)件,并将违法犯罪控制在群众可承受程度内。  相似文献   

3.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已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由静态社会逐步发展为动态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飞车抢夺"犯罪。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安部门的打击,社会的防范,"飞车抢夺"犯罪也在逐步升级,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实务部门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此类犯罪的严重性,在战术上要改变对策,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打击"飞车抢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犯罪资源是社会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犯罪资源是指能够使犯罪行为主体对犯罪客体发生作用,从而影响犯罪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衰落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犯罪资源随着社会各种现象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不断地发展。同时犯罪资源的输入还受制于国家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影响犯罪的文化因素之一,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宗教在文化的延续和扩张中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具有规范控制社会思想行为的功能。宗教既可以成为犯罪产生的原因,也可以成为预防犯罪的因素,对产生犯罪与遏制犯罪的效用兼而有之。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应充分发挥信仰对于犯罪的积极防治作用,从而更好地配合社会综合治理措施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在全部犯罪人员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公安机关要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发挥派出所职能,增强对犯罪主体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预防和打击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12,(4):1-1
国务院召开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突出"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这一重大主题。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高度重视,必将对进一步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民政的职能作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有组织犯罪特别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重庆"黎强"案就是其中一例,与腐败相结合之后,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加速了有组织犯罪和腐败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以"跑长途"的方式,即以应聘为名,打着民工维权的幌子,结伙向招工企业索要钱财,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从义乌等地近年发生的"跑长途"犯罪情况看,该类犯罪现象的成因可以从民工、企业和社会三个维度加以剖析。作为我国农民工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要防治"跑长途"犯罪,就要充分认识农民工的群体性、过渡性等特点,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工问题,通过促进就业、维护权益、改善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社会中,商业贿赂犯罪在经济活动中不断蔓延,逐渐渗透到商业活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之中,是制约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毒瘤",它不但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极大地抑制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惩治商业贿赂犯罪,净化社会环境,已成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识。笔者试从商业贿赂犯罪的内涵出发,辨析罪与非罪的界限所在,以期防范商业贿赂犯罪机制的有效完善。  相似文献   

11.
外来农民团伙性侵财犯罪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的犯罪苗头,其区域性、流窜性、专业性、职业化的特征值得引起重视。目前此类犯罪大有重化、高发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文章结合该类犯罪,联系近年来打掉的外来农民犯罪团伙,深入进行了剖析,从多个层面客观地审视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公安工作,力求为打击防范该类犯罪提供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已是愈演愈烈,给国家、社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从而加剧了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刑事司法是“报应性”司法,片面强调惩罚犯罪,没能切实关注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和恢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通过“恢复性”刑事司法理念的影响,能有效保护被害人的权利、矫正犯罪以及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我国应建立刑事和解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走出犯罪预防的困境关键是要有新的理念。有序化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然而社会转型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社会失序状况,而犯罪是对秩序最极端的破坏。因此,要把构建犯罪防控体系作为社会治安秩序重建的一部分,把社会整合作为构建犯罪防控体系的基础,从整个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整体的角度研究和构建犯罪防控体系,才能最终控制犯罪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我国的吸毒人员持续增多,吸毒引发的犯罪和疾病传染问题日渐严重,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凸显重要。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了美沙酮在戒毒中的维持治疗作用,以及社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影响情况,以期寻找有效的利用美沙酮戒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指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 ,在全球范围内全方位、共时化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当代全球化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 ;以新技术发明与应用为基础 ;具有综合性、深层性及多元性 ;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全球化对犯罪的影响表现在 :1 经济强势国家对于经济弱势国家的干预与牵制成为区域性犯罪增长的重要因素 ;2 全球化中的多元文化在全球范围的扩散 ,使犯罪发生的文化因素显著增强 ;3 全球化拓宽了犯罪空间 ,促进了犯罪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
渎职侵权犯罪具有极为严重的危害,它直接侵害了国家、集体、公民个人的财产和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渎职侵权犯罪,就显得极为重要。分析渎职侵权犯罪形成的社会因素,进而更好地打击渎职侵权犯罪,建立大预防格局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就渎职侵权犯罪的社会成因及其预防对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在社会角色培养和形成过程中 ,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积极影响作用缺一不可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角色冲突 ,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洗钱犯罪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洗钱犯罪是一种国际犯罪,它不仅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管理秩序,而且腐蚀了国家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更促使了"上游犯罪"的发生,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从洗钱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出发,探讨洗钱犯罪的方法和侦查对策,以加强和提高预防和打击洗钱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侦查网络赌博犯罪案件证据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赌博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已经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针对其呈现出的新特点开展赌博犯罪研究,除了要加强网络赌博犯罪侦查策略的研究外,还要注重侦查的各个阶段中证据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