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徐安 《群众》2011,(5):44-45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作为职务犯罪,渎职侵权犯罪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损失,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渎职侵权犯罪,是推进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黎黎 《人权》2006,(5):47-49
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立案标准》)。这是对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立案标准(试行)》)的继承、完善和发展。《立案标准(试行)》对于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反渎职侵权职能,惩治和预防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和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立案标;隹(试行)》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反渎职侵权工作的需要。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反渎职侵权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渎职侵权犯罪立案试行标;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胡传稳 《公安研究》2012,(10):30-33
公安民警渎职侵权犯罪是公安民警带有职业和部门特点的犯罪行为,是司法腐败的典型表现,它直接危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公安机关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甚至影响公安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公安民警渎职侵权犯罪具有行为主体的特殊性、主观罪过形式的多样性、犯罪客体的复杂性、行为的渎职性及侵权性的特点,其形成有历史、理想信念、基层公安队伍实际、法制滞后和不健全、惩处不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公安机关应从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民警综合素质、加强查惩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严格执法程序等方面防治公安民警渎职侵权犯罪。  相似文献   

4.
渎职侵权犯罪轻刑化究其原因,渎职侵权犯罪的刑罚类别单一、量刑幅度宽、跨度大、缓刑适用条件缺乏可操作性是立法原因;检法部门对法律的理解和立案标准的认识不一致、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司法原因;非法律因素的干扰是社会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完善全方位的立法体系、架构协调性的司法运行体制以及健全立体化的监督机制,来改变和避免渎职侵权犯罪的轻刑化.  相似文献   

5.
豫政办〔2 0 0 0〕 130号 (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预防行政执法人员渎职侵权犯罪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 ,现转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 ,认真贯彻执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预防行政执法人员渎职侵权犯罪意见的通知  相似文献   

6.
从2006年12月1日起,本市各级检察机关渎职侵权检察处(科)正式更名为“反渎职侵权局”,并统一启用新印章。这次更名,是本市检察机关切实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的力度,加大对司法权和行政执法权的监督,促进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纪检监察机关在渎职侵权犯罪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主动查处不力、监督制约不力、打击惩处不力、牵头协调不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反渎职侵权犯罪的整体合力;强化宣传教育,筑牢抵制渎职侵权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监督制约,以有效监督规范权力依法正确行使;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防止渎职侵权犯罪的长效机制;深化管理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遏制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加大惩治力度,形成打击渎职侵权犯罪的高压态势。  相似文献   

8.
《人民政坛》2007,(3):38-39
人民政坛: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公共权力垄断了一些资源或资源的管理,在这些资源的分配或管理过程中,权力被违法滥用,这些渎职侵权行为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渎职侵权案件频发,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转向反贪与反渎职侵权并重的新阶段。2006年10月,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挂牌。反渎职侵权局的前身是检察院渎职侵权处。那么,这样的更名有着怎样的的背景和意义、查办渎职侵权犯罪面临怎样的困难与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透过近年来反渎职侵权办案实践,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因果关系呈现出渎职侵权行为直接导致渎职侵权犯罪本身结果的发生较少;渎职行为直接导致另一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发生占有较大的比例;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多因一果的现象比例较高:不作为及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危害后果发生情况的比例略高:考量危害结果中的经济损失都是认定为直接经济损失等特点当前司法实践中,由于存在因果关系理论不统一:对渎职侵权因果关系的法律规范缺失;渎职侵权行为责任分散和模糊;对渎侦办案人员实行通才管理体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依法正确认定。应当用传统刑法学因果关系理论作为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并立法规范化;引入和参照共同犯罪理论;多渠道加强办案人员的分类专业建设:上提一级该罪的立案侦查权等,以促进对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依法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权观念和人道主义的深入人心,刑]罚轻缓化已成为世界潮流.近年来我国在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轻刑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渎职侵权犯罪行为应否纳入轻缓化的范畴也成为刑法学者与实务界人士热议的话题.通过对我国渎职侵权犯罪及其轻刑化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渎职侵权犯罪不应纳入轻刑化,进而提出渎职侵权犯罪轻刑化的遏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钟双喜  张珉 《人民论坛》2013,(12):140-141
文章分析当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难题、瓶颈问题,通过基层检察机关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创“双政”的活动模式,首次将贪污贿赂犯罪与渎职侵权犯罪同层面、双轨道同时开展职务犯罪预防活动,形成多元性、长远性、全盘性的预防工作模式,以期达到“廉勤并举,贪渎同防”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6,(5):118-11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7月26日公布。这一司法解释补充、修改和完善了检察机关管辖的42个渎职侵权罪名的立案标准具体规定,为检察机关严厉打击各类渎职侵权犯罪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有力武器。“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是渎职侵权犯罪42个罪名之一.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招收的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个体反社会性犯罪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个体仇视、报复社会或某一社会群体的恶性犯罪,具有犯罪成员的个体性和低层次性、犯罪起因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犯罪目的的报复性、犯罪手段的极端性、犯罪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及犯罪后果的恐怖性等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是该类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弱势群体为该类犯罪提供了主体条件,人格缺陷是该类犯罪产生的心理原因,社会安全防范体系中的漏洞为该类犯罪提供了有利条件。针对新时期我国个体反社会性犯罪,应建构由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构成的宏观预防与由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构成的微观预防相结合的综合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4.
4月11日,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对我市检察机关开展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进行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宝弟参加。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陪同。视察中,委员和代表们观看了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  相似文献   

15.
渎职犯罪和侵权犯罪虽然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也同时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具有渎职罪所侵犯客体的共同特征,因此我们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部分犯罪和渎职犯罪合二为一,成形一个专属概念——渎职侵权罪。  相似文献   

16.
4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毛任王宝弟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对全市法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着力提高司法能力工作情况和检察机关查办、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工作情况进行视察。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少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参加。  相似文献   

17.
半月时政     
严查渎职侵权大要案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国务院十部局召开查办渎职侵权工作联席会议。会议提出,在“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检察机关与有关行政执法、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出重拳,用重典,严肃查办渎职侵权犯罪大案要案。  相似文献   

18.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09,(22):31-32
与腐败相比,渎职侵权被公众关注的程度并不高,但其危害性却不亚于腐败。2005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共造成20490人死亡、269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452亿元,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个案平均损失是贪污犯罪的17倍。由此可见,反渎职侵权对于规范权力运行、维护公民权利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图片报道     
欢迎投稿8月4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晓云、刘友凡、蒋大国、周洪宇、林志慧,秘书长范兴元及机关厅以上干部在洪山礼堂参观"法治与责任——全国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展览"湖北巡展。通过组织参观学习,从中接受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履职尽责教育,  相似文献   

20.
杨奎臣  任颖栀 《前沿》2010,(21):67-69
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存在方式决定了其对社会支持的必备要求,给青少年群体和其过渡过程提供具有正效应的社会支持在现代化背景中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社会支持理念应该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思想理论基础,在这一理论框架内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式创新,构建合乎青少年实际社会需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并且探索社会支持主体的功能内容和功能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