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虽不断受到公安机关打击,但仍然是一类高发的犯罪,很多人因此上当受骗。电信诈骗手段的翻新速度较快,但不论其诈骗手段如何翻新,电信诈骗都是以"通信"和"资金"作为基本要素实施的。因此,根据电信诈骗的"通信"和"资金"这两个要素,分析电信诈骗的侦查模式,能够更好地实施有针对性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12)
正对国内第一批诈骗"黑点"进行彻底曝光,对党委政府、政法部门的打击整治举措进行充分报道,对电信、银行等职能部门的防范应对措施进行详细解读,对台籍电信诈骗嫌疑人的司法管辖权进行深度分析。通过专题报道,提醒人民群众保持高度警惕,让电信诈骗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最近几个月备受人民群众关注的新闻里面,包括在海峡两岸引起热议的台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的司法管辖权问题,以及国内第一批地域性职业电信诈骗犯罪重  相似文献   

3.
电信诈骗由于其自身特点导致公安机关在打防电信诈骗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防范电信诈骗工作中容易出现盲区和滞后的情况。如何应用当前电信诈骗案件的数据进行动态防范值得探讨,以广州为例探讨实现情报信息主导的电信诈骗防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通讯工具或互联网,借助公共通信网络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或发送虚假信息,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的主要方式有:冒充公安人员进行诈骗、以"中奖"为诱饵进行诈骗、虚构购车退税进行诈骗、虚构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冒充熟人"换卡"汇款进行诈骗、以虚构亲属需要救助的方式诈骗、以虚构信息对被害人进行人身威胁的方式诈骗。电信诈骗的特点表现为:智能化、科技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组织化程度高,诈骗方法手段更新快,境内外结伙作案、打击难度大。电信诈骗犯罪高发源于该类犯罪风险小、成本低,该类案件侦破难度大。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建立部门之间的快速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银行的能力与作用,充分发挥电信部门的能力,加强互联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发展趋势、成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提出了应当如何侦办电信诈骗案件的程序与方法的可行性建议,即由公安部牵头就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成立联络站,各省、市建立分站,专门接受电信诈骗犯罪的报案、控告、举报,各分站应及时立案并将案件信息及时上报,由公安部联络站就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电信诈骗犯罪信息及时汇总、研判,及时向下反馈,形成灵活能动、全局掌控、反应迅速、统一行动的办案机制,以有效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进一步明确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标准,统一执法尺度。据了解,这份意见共7个部分、36条。其中明确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12)
正近年来,电信诈骗案发量"井喷式"增长,这些电信诈骗犯罪地域性特征突出,不同地域嫌疑人"术业有专攻",让民众不胜其害、不堪其扰。"是××吗?我是你领导,明天来我办公室一下……""××先生,恭喜您中奖了……""您好,我是市公安局的,你因涉嫌犯罪,账户已被冻结……"近年来,各种各样的诈骗电话、手段让民众不胜其害、不堪其扰。电信诈骗不仅影响社会稳定、吞噬诚信社会,还能蚕食地区的形象。近日,  相似文献   

8.
谯冉  杨璐绮 《公安研究》2024,(3):96-10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支付方式的不断变化,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形式也已悄然出现变化,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目前,治理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治理工作中存在治理主体力量失衡、联动性不强、主动性不够、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才使得电信网络诈骗得以在校园里持续蔓延。为遏制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应构建治理主体多元、治理方式多样、治理体系完善的协同治理模式,以提升在校学生防诈反诈意识,降低校园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保护好学生们的“钱袋子”,为平安校园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6,(12)
正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形成打击治理合力,不断掀起专项行动的高潮。"从猜猜我是谁"到"我是客服,交易错误可退款",从"银行卡积分换现金"到"综艺节目中大奖",电信网络诈骗花样不断翻新,危害着老百姓的信息和财产安全。为打击各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行为,全国正展开着一场持久雷霆式的战役。2月25日,在国务院打击治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严重侵害人民财产安全,扰乱了生产生活秩序,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隐患。国家对电信网络犯罪治理高度重视,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部际联席会议,提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两降两升"的目标;2020年4月,公安部开启"云剑—2020",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1.
浅论跨境电信诈骗案件证据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洪  陈鸿 《公安研究》2012,(12):37-44
电信诈骗犯罪源于台湾,后传入大陆,发展至今已突破国界,蔓延至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电信诈骗犯罪是新型的高科技、高智商犯罪,已成为当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犯罪手段。现阶段,中国大陆警方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依法追究大陆籍参骗人员的刑事责任。在此过程中,证据体系的构建尤为关键。办案单位应全面了解跨境电信诈骗犯罪的具体流程,了解证据的内容、作用和存在形式。办案单位的指挥员和具体侦办民警应当充分认识到,在前期侦查、现场抓捕、刑事拘留、侦查羁押等不同阶段,证据体系构建的工作重点各有不同,必须保持清晰的思路,扎实做好各项基本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电信诈骗犯罪众多的侦查难点根本上是由电信技术非接触性、便利性和低廉性的特点所导致的,而正是有完备的电信诈骗产业链条的支撑,才使得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先进的电信技术进行诈骗活动,所以要破除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根治电信诈骗犯罪,必须要斩断其产业链条。在介绍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难点基础上阐述难点产生的原因,即电信诈骗产业链条,最后着重分析斩断产业链条的具体措施,为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6,(12)
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信诈骗就横扫台湾。2000年后,台湾电信诈骗集团将电信诈骗的视线瞄准大陆。近年,台湾诈骗集团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地,试图逃避追捕。近期,在国外发现电信诈骗窝点,电信诈骗嫌疑人被遣返回大陆的情况越来越多。2016年4月,肯尼亚警方将在当地发现的77名大陆和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遣返大陆。第一批10名犯罪嫌疑人已于4月9日被带回,第二批67名犯罪嫌疑人于4月13日上午被带回。两批嫌犯中台湾犯罪嫌疑人共计45名。  相似文献   

14.
全国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诈骗手段趋于科技化、多样化、隐蔽化。以厦门市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为例,联动银行系统、电信运营商,介绍一种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安部也专门召开会议部署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构建"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整体格局,已成为当前打击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研究依托智慧社区建设开展社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首先分析了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的人口特征,然后介绍了智慧社区建设中部署的前端感知设备和采集汇集的人员数据,最后利用智慧社区感知设备和数据在小区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  相似文献   

16.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非接触式"犯罪,犯罪活动涉及面广、产生的信息分散并广泛存在于互联网和手机中,犯罪侦查打击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因此,为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公安机关需要通过有效整合公安内部资源和互联网外部资源,分析案件和人员特征,挖掘线索信息,建立预警研判模型,从预警反制和侦查研判两个层面构建有效的侦防体系和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此衍生的"互联网+"智慧生活模式提升了公众使用网络的频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犯罪嫌疑人通过利用新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常态.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主要有蔓延辐射广、作案效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征.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工作需要立足新常态、应对新形势、着眼新发展,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出发,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举措,提升实战效果打击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侦查与防范机制,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此衍生的"互联网+"智慧生活模式提升了公众使用网络的频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犯罪嫌疑人通过利用新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常态.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主要有蔓延辐射广、作案效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征.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工作需要立足新常态、应对新形势、着眼新发展,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出发,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举措,提升实战效果打击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侦查与防范机制,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19.
朱小平 《中国保安》2014,(14):58-59
近几年来,借助电信网络手段实行犯罪的案件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甚为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公安机关虽高度重视,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重点防范和打击,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呈多发态势。如何阻止受害人汇款,筑牢电信网络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20.
正浙江省温州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的工作重点放在规范接警、有效处置、预警宣传上,集中体现了温州反诈骗中心有别于其他地区反诈骗中心的特色。中心的"一站式"研判打击、"一条龙"接警处置、"一张脸"联席协作有效提高了打击效能。除防控和反制外,该中心打击成果显著,已经打掉了近200个伪基站对象,卡住了电信诈骗在闽北浙南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