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轨的萧红     
陈洁 《北京观察》2014,(11):70-71
正民国有众多的女作家,有才华有故事的不乏其人,而如萧红一般从文字到人生都越出常轨,实属罕见。几位文化人看完《黄金时代》后,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拍一个脑子不好的女人?"为什么要拍萧红?萧红为什么值得文化界热议?我认为,萧红的叛逆性和越轨行为,使她在成为一位天才女作家的同时,她的人生也成为不可复制的历程,这是吸引影视界拍萧红,文化界议萧红的原因所在。民国有众多的女作家,有才华有故事的  相似文献   

2.
麦卡勒斯又回来了。当我们还能忆起那部经典的《伤心咖啡馆之歌》时,我们又沉迷于她更多的文字。这位著名的美国南方女作家,离开这个世界近40年了。 1967年,50岁的她,因为风湿、瘫痪、肺炎、心脏病、乳癌……年复一年的折磨,在医院昏迷了45天后死去,像她笔下的人物一样,她曾同一个男人结婚,离婚,又结婚。他不但对她不忠,还偷她的钱。她说:“我成为了自己笔下的角色。”她笔下的角色无一例处地都过着不快乐的生活。她不像张爱玲,可以造出一座沦陷之城,成全一对再庸常不过的男女。她也给她的主人公以希望,但那希望自生自灭……  相似文献   

3.
走近萧红     
正最近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讲述了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作家萧红的一生。看完电影,我被这位民国才女的传奇故事深深打动,马上回学校借了她最著名的代表作《呼兰河传》。看完《呼兰河传》,我惊叹道:"萧红到底是怎样一位作家,怎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我决心去她的家乡,也是《呼兰河传》所描写的小镇——呼兰镇看看。呼兰镇现在已被划分为哈尔滨市的呼兰  相似文献   

4.
李冰 《思想工作》2006,(2):33-33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席慕容,这是个与多少人的青春记忆无法切割的名字。如今这个有着蒙古族名字的女诗人来到了北京。虽然隔着那道浅浅的海峡,这位台湾女诗人的文字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无声地吹拂了过来,就像她在那个海岛上每年都能敏感地嗅到来自故乡--内蒙古高原上的风一样。1981年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首次在内地出版。第一次回到草原那天是个周日,中华世纪坛大屏幕厅早早就座无虚席。一袭黑色衣裙的她出场了,挺拔的身材,略高的颧骨,有些细长的眼睛,原来她有着一张蒙古族人的脸,那是一张与她…  相似文献   

5.
《春秋》2017,(6)
正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单应桂,2015年开始创作中国近现代女作家画像系列,已完成的有丁玲、萧红、杨绛和张爱玲,还在构思的有冰心——那是她最早知道的女作家,小学时便背诵过《寄小读者》,现在的孩子们都知道《小桔灯》。单应桂笔下的女作家,从画面外表形象上有老、中、青年之别,而实际上都是同代人。几位之中,年龄最长的是被后人称为"文坛祖母"的冰心,从1900年到1999年,她足足走了一个世纪。其后  相似文献   

6.
几年前,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匆匆下班回家,在新街口的过街天桥底下等绿灯时,猛然撞见于蓝,她穿着随意。步履蹒跚。像个很普通的邻家老太,她正一个人横穿马路奔赴什么去处。街上人流如注,但却没有人特别关注她,因为这张经过岁月打磨的面容已变得非常普通,普通得可以淹没在人流中而令人浑然不知。 但在漫长的中国电影史上,人们却绝对不能忽略于蓝这样一个响亮名字的存在。她是我们的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从小就是看着她演的片子长大的,比如《白衣战士》、《翠岗红旗》、比如《龙须沟》、《林家铺子》。再比如《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其中她饰演的北京旧式劳动妇女程娘子可谓入木三分,而她扮演的革命母亲周莲及江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简直就成了江姐的代名词。至今,我的耳畔还能清晰地回响着于蓝所扮演的江姐在受刑时  相似文献   

7.
正记忆与感情混合,岁月与经历碰撞,此时此刻与彼时彼地就有了天然的化学反应,加上"故乡"两个字的"云与月",更能让人回味,因为这里面有乡愁,只有远望,才能思量。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向东南,回到故乡,沉浸在故乡的夜色温柔中。抬起头你就能看到北斗七星,上弦月弯如银钩,迢迢银河灿烂如雪练。谁家的狗叫了一声,全村的狗儿都在呼应着。这是我的故乡,传说中也是唐朝诗人、画家王维与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故乡,不知王大诗人是不是和我一样描画着月亮上  相似文献   

8.
2007年,是童蕾如花儿一样绽放荧屏的一年,除了成名作《亮剑》在各地方台一播再播之外,《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记忆之城》《狼毒花》等剧也纷纷亮相荧屏。而眼下,由她主演的《青春之歌》,正在北京地区热播。在即将挥别2007之际,回望这一年,无论事业还是生活,童蕾都有很多感悟,愿跟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9.
赵辉 《台声》2009,(2):41-43
对文章的印象,应该是来自上世纪的怀旧情绪。早已记不得第一次听他唱歌是什么时候,肯定不是在199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那时太小根本也没什么记忆。从成长过程中搜寻到的零散记忆,让我知道影响了几乎一代中国人的《三百六十五里路》、《故乡的云》的原唱便是文章。当面对文章时,我很坦诚地说,我从来就不是你的歌迷,你唱过的歌我至多只知道五首。如文章所说,25年的演艺生涯中有过幸运、有过辉煌、有过困惑、有过挫折和失败,  相似文献   

10.
蒋新平 《传承》2009,(9):62-63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啊……还有那吱吱唱歌的水磨……"每当唱起这首《那就是我》的老歌,故乡那"咕隆咕隆"的石磨声就在耳边不停回响,那苦涩艰辛的岁月又会在心头一幕一幕重现。故乡那劳作时会唱歌的石头,伴随着祖辈们的白发和皱纹,在昏暗的磨房里,也在我记忆的最深处永不疲倦地吱吱嘎嘎响着。  相似文献   

11.
从《白鹿原》到《丁庄梦》,是一个农村人自我德行逐渐丧失殆尽的过程,是从"仁义白鹿原"蜕变到"末世梦魇的丁庄"的过程。《白鹿原》人的自我始终生活在祠堂里,个人自我以道德自认,其外在表现则为"学为好人"。丁庄人丢了《白鹿原》的"魂’,人死如灯灭,完全去意义化。表现在丁庄人现世的生命如同果戈里笔下的"死魂灵"。丁庄最后的悲惨结局可想而知:人去村空,"穿过丁庄时,像穿过没头没尾的沟壑一样"。  相似文献   

12.
星星的期约     
明珠 《两岸关系》2007,(3):50-51
“是永恒的情人在梦里飘渺/是生我的母亲,却任我飘泊/故乡啊/我的故乡是中国……”——高准《念故乡》很多很多个夜晚,我总是独自坐在书房,入神地凝望着窗外的星空。彼时,我极力把目光拉近些,再拉近些,试图停留在那些灼灼生辉的星子们中间,解读他们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小花是我班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和多数聋生一样,她单纯、善良。她喜欢在课下和我聊天,于是我了解了她的家庭。她的父母都是  相似文献   

14.
王干  凌影 《福建乡土》2015,(1):61-62
钟红英在鲁迅文学院学习时,是我带的学生。这次,她出书,要我写序,我犹豫了一下,然后,答应了。犹豫是近来婉拒了一些请作序的朋友,心中颇为不安,最后答应还是她的文字打动了我,是她笔下的福州打动了我。在钟红英的笔下,福州是一件艺术品。福州,能唤起钟红英的审美情感,因而才有了她这部文化随笔集《莫问奴归处》。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某种特殊感情的亲身感受,唤  相似文献   

15.
我不知道,千百次在梦里重逢的青岛,如今清晰地见着她的容颜,是如此的不知所措。有一些说不清的东西在我的生命里逐渐鲜活,久远的记忆缓缓流淌而出。行走在这里,我知道,这儿的草木、山墙、门楼、街道、海水,会不知疲倦地把珍藏的记忆,从容地交付给一个寻找往事的我。带着陌生的熟悉,徜徉在青岛的路上。明净的天空下,一种沉静安然,浮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姑妈,年轻时守寡带大的惟一的儿子在1985年时不幸遇车祸死亡,留下我姑妈一人孤苦伶仃地度日,八年前我姑妈因身体不好,被我接到家与我共同生活,我对她就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生养死葬。现我姑妈过世后遗留下约16平方米的店面一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大陆,我还有好多人想去见,好多风景想去看。"因为膝盖做过手术,78岁的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拄着拐杖,走路有些缓慢,但她说要抓紧时间多去大陆走走看看,"有些地方可能去了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留下记忆,但它们单凭名字就让我牵挂"。在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张晓风的创作涉及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其中《行道树》《有些人》等作品入选大陆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她的作品内容涉猎广泛,对故乡的乡愁、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乡愁、对现实的感悟,始终贯穿其间。  相似文献   

18.
慈母的思念     
故乡老母,打来电话,思念殷殷。数夜展转,不能成寐,追昔抚今。戴月披衣,思潮远驰,热泪难禁。天下人子,皆同我心,诗拙情真。在巍峨雄奇的长白山脚下,有一条源远流长的松花江,在一个低矮老旧的屋檐下,居住着生我养我的亲娘,那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母亲已是满头稀疏的白发,核桃皮一样的皱纹爬满脸庞,一生劳顿,她的背已经驼了,疾病常常让她整月卧床,却依然梦魂牵绕着远方的儿郎……虽然母亲也跟孩子去过远方,但故土难离,她还是坚持回到故乡,虽然身边也有孙男儿女,有吃有穿日子也算小康,生活再好也割不断思念的愁肠。有时她…  相似文献   

19.
春在水湄     
好友自故乡来,捎带着江南的春讯。教人怀想那纤如星芒、润物无声的日子,在春天的黄昏,仿佛一段失而复得的记忆。 曾几何时,可怀念的纯真时代,嵌在你碧绿年华的一泓碧水间,还有那些湖畔捧书消度的晨昏,甚至于从湖畔走向学校的脚印,依然清晰地呈在你记忆的柳堤上。  相似文献   

20.
时近隆冬,黑龙江省通河县松花江沿段,已是冰冻三尺,只有岸边靠近城市的污水排泄口处,还有一片泛着寒光的青沟。 这一天凌晨,一辆“城市猎人”跌跌撞撞地开到这里,驾车的是一个衣着阔绰的女人,她神情呆滞,缓缓地走到江边,望着污浊的水流瑟瑟发抖。自杀也是需要勇气的,她不想死,可是她回头望望那嚣声渐起的小城,一错再错,罪孽深重的她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她曾经有一个温暖的家, 妇唱夫随,其乐融融 她叫宋秋波,今年36岁。和多数小镇的女孩子一样,她没有进过大学,高中毕业一走出校门,就开始忙着就业、择婚,她的父亲是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