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走近萧红     
正最近上映的电影《黄金时代》讲述了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的作家萧红的一生。看完电影,我被这位民国才女的传奇故事深深打动,马上回学校借了她最著名的代表作《呼兰河传》。看完《呼兰河传》,我惊叹道:"萧红到底是怎样一位作家,怎能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我决心去她的家乡,也是《呼兰河传》所描写的小镇——呼兰镇看看。呼兰镇现在已被划分为哈尔滨市的呼兰  相似文献   

2.
丁玲的魅力     
郭娟 《现代领导》2011,(1):40-40
丁玲的魅力在于她人生的丰厚。 如果选一位女作家来反映中国现代文学风云、历史风云,那是非丁玲莫属的。其他可能的人选——萧红,是经过鲁迅肯定的.鲁迅曾说她在写作上超过丁玲要比当年丁玲超过冰心还要快,只是,才女薄命,萧红20世纪40年代就去世了,  相似文献   

3.
长恨无尽时     
走完了生命的漫漫长路再回头一看,她在上海滩走过的日子真是带着凄楚的、弥漫着心酸的意味。她,王绮瑶,是女作家王安忆笔下《长恨歌》的女主角。她用生命演绎了一个关于世事变迁,关于老上海,关于人性的故事,故事里年年岁岁的心情谱写了一首长痛不息的哀歌。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6,(11)
正两年前,阿零给我发来她的小说片段,我说,这不是萧红的《呼兰河传》和《生死场》吗?但阿零和萧红还是不一样。萧红笔下的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而阿零笔下的故乡,人不慌不忙地生,不慌不忙地死。萧红对故乡的记忆,如血滴在雪地里,雪白血红,如她31岁的人生。阿零对故乡的记忆如水滴在水里,死是生的一部分,不慌不忙,如她温婉的一个回眸。故乡,离得越远,离开的时间越长,越清晰,清晰到有些晃眼,围着每一个晃眼的光点,他们变成故事,铺陈在阿零的笔下。那些曾经的挣扎、恐惧、无奈、抗争,都  相似文献   

5.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读萧红的书,萧红说,她的胸中积满了沙石。因此她所向往着的,只是旷野、高天和飞鸟,远远地看她的足迹,细数沙石成旷野,高天里人高鸟低,难为一个女子竟能在民国里如此逡巡过。及至看她的呼兰河,马车,恍惚里才有终于悟得她的感觉,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她的祖父,在开始之前,结束之后一直温暖着,大概也有深藏深夜里的灯火般窃喜和欢愉了,再想到她的萧萧落红一生也终于释然。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古代的爱情诗在我的理解里,也有一份亲情,就像看到萧红小说里的祖  相似文献   

6.
一位美国女作家,在看到别人评介她的作品时对她用了“女作家”这个称呼而提出抗议,认为这是性别歧视。这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你明明是个女性作家,人家这样称呼完全符合事实,怎么就成了“性别歧视”呢?她有她的理由:一部作品的成败优劣,在于它本身的质量,而与作者的性别无关,为什么人们在评介男性作家的作品时并不称其为“男作家”,而对女性作家却要特别指出她的性别呢?这就是不平等,就是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7.
《春秋》2017,(6)
正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单应桂,2015年开始创作中国近现代女作家画像系列,已完成的有丁玲、萧红、杨绛和张爱玲,还在构思的有冰心——那是她最早知道的女作家,小学时便背诵过《寄小读者》,现在的孩子们都知道《小桔灯》。单应桂笔下的女作家,从画面外表形象上有老、中、青年之别,而实际上都是同代人。几位之中,年龄最长的是被后人称为"文坛祖母"的冰心,从1900年到1999年,她足足走了一个世纪。其后  相似文献   

8.
<正>陈小翠是挟"五·四"之风成长起来的一代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下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成为当年海上文化界最为瞩目的名媛才女。她的画作挂出便告售罄,她的诗词更是名噪江南,因她的个性清高命运跌宕与李清照相侔,被同誉为"江南二才女"。家庭文化熏陶下的才女陈小翠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于杭州,祖籍浙江钱塘,其父是民国文坛鸳鸯蝴蝶派的主将陈蝶仙,其兄陈小蝶承父业书画文章亦驰名南北,陈小翠的母亲朱恕为清末民初杭州的著名女诗人。  相似文献   

9.
《延座讲话》给予了我人生艺术丰富的乳汁和营养;《延座讲话》给予了我艺术人生前进的方向和力量。《讲话》让我明确了活着为什么,写作为什么。我坚持认为,选题一定要严。因为写什么,说到底是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从艺术上讲,一个题材能不能形成戏剧,有没有开掘的可能,这是创作者必须深思熟虑的;而更重要的,我认为,你选择创作题材时,应该考虑,未来的作品能否与时代产生共鸣?能否对社  相似文献   

10.
新书架     
《民国女子——此情可待成追忆》 叶细细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本品味民国女人情感及其如何影响人生状态的书。书中讲述了三十个民国知名女子的人生故事.其中有张爱玲、关露、丁玲、朱安、陈洁如、胡蝶等.内容主要侧重于她们的传奇爱『青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07,(8):48-49
浙江电视台《亚妮专访》栏目是最早报道左权盲艺人的电视媒体。主持人亚妮几度深入太行山采访,为盲艺人的音乐与人生所感动。她说一定要让这群盲艺人的故事传遍世界,于是她自己抵押房子贷款,投资我国第一部盲人电影——音乐故事片《桃花红杏花白》。  相似文献   

12.
眼光与见识     
艾斐 《今日浙江》2014,(9):62-62
正三顾茅庐,作为一个渴求人才的故事早已尽人皆知,它所潜藏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理也值得深味。比如,刘备为什么要三次邀请诸葛亮出山?而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又何以能对"当今天下形势"作出那样环环相扣的精当分析,并提出极富远见的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3.
采访人生     
《采访人生》的作者吴菲是一家报社的记者,她采访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哥哥和弟弟因同样的怪病先后故去,小女孩也因同样的病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说不上是因为什么的驱使,作者竭力要为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做些什么。这段特殊的采访经历,使她感慨良多。她告诉大家:“我一直在想,这个世界固然随时都会有悲欢离合的事情发生,假使有一天当我自己面对,我会是什么角色? 我又会如何去面对? 这不幸对于我,或许只是一个选题,甚至只是一个故事,对于那些不幸的人,可能就是人生的全部。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选题,我如何能够?” 下期将推出《第一次当哥哥》,作者高林林将讲述20多年前妹妹的出世使他变成哥哥后所感受到的除父母之外的那份可贵的兄妹亲情。  相似文献   

14.
讲《史记》的王立群教授也很会讲故事。他讲的很多故事与人生有关,并由此总结出人生“四行”:“第一,你自己要行;第二,有人说你行;第三,说你行的人要行;第四,身体要行!”人生有这“四行”便会一路幸福。  相似文献   

15.
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周华健 :《难念的经》《悲惨世界》原本就有一个名字叫《法律的命运》 ,所以 ,整个故事其实是在用最形象的方式阐释着法律理论中的一些难题。1.应该如何对待轻微的犯罪 ?冉阿让只是为了家人能吃一顿好的晚餐而偷了一块面包 ,就要去服几年暗无天日的牢役 ,刑罚实在是过于严厉。有的时代 ,满街的骗盗抢 ,有的就连五毛钱都要抢 ,问他们为什么 ,几乎所有财产犯罪的人都会告诉你———穷 !贫穷当然不能成为犯罪的借口 ,因为贫穷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 ,存在着一个很怪的现象 ,就是公安…  相似文献   

16.
大师的肩膀     
<正>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幼年丧母,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1934年11月30日,萧红和萧军在上海见到了鲁迅。为了给二萧在上海铺展一条从事文学写作的道路,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奇迹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电话从北边打到南边。“凯西,我父亲病了。”她说的是英语。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挂这个电话。她是一位中国女子。“你是陆梅?”凯西是位美国女子。凯西的丈夫与陆梅的父亲在旧金山时是同事。放下电话,凯西马上把消息告诉了另一位美国医生。几小时后,那位医生驱车赶来。他送来了一批特殊的  相似文献   

18.
“一座好的美术馆要让每个市民都为她自豪” 回想起上海美术馆与和热爱她的人们,李磊向记者谈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已故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吴老曾经说过,如果他还有什么愿望,那就是希望在上海美术馆里有一面墙,上面可以挂一幅他的画。有人曾经问过吴老,为什么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  相似文献   

19.
刘杰 《两岸关系》2007,(1):56-60
岁月流逝,你还记得这首曾经深深打动过无数人心的优美歌曲吗?你还记得这首歌里所讲述的那个美丽的女大学生为救一只丹顶鹤而牺牲的凄婉故事吗?此文所讲述的就是这个女大学生和那只曾经被她拯救过又因她的罹逝随即郁郁而死的丹顶鹤遗骨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北京柯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裁齐艺卿,身材娇小、相貌端庄、举止优雅,人们说她是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她有什么特别的背景?抑或她是个天生幸运的女人?只是一次促膝的交谈,让我想起阿基米德说过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要将地球撑起。齐艺卿要以自己的企业为支点,撑起的是她心中的理想。爸爸给了我一个人生座标 上中学的时候,我一心想当个教师,不过父亲却鼓励我说,我们的国家真正缺少的是企业家,你应该当一个企业家。不知为什么,尽管家里有男孩子,可父亲单单对我寄予了这样的期望。当时我进了国营企业,只是个普通的工人,什么当企业家,太遥远了。不过我不甘于现状,后来学了法律,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们受理了一个诉讼,案件是关于螺旋藻的试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