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康》2016,(21)
正@小康杂志社:在加快城市经济国际化的跑道上,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正不断发力,一批拥有梦想的创新创业者为产业而战,政府则主动当起了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的"店小二", 杭州经济国际化的速度与激情,值得世界去期待。@勤奋的胖墩8888:2016年G20峰会落地杭州,既是历史的恩泽,也是现实的选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18)
正在加快城市经济国际化的跑道上,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正不断发力,一批拥有梦想的创新创业者为产业而战,政府则主动当起了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的"店小二",杭州经济国际化的速度与激情,值得世界去期待G20峰会即将召开,世界目光聚焦杭州,在官方看来,这是杭州提升城市国际化的一次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步入新十字路口,全面推进国家高新区国际化发展将成为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点,也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点。本文以杭州滨江高新区为例,本文对滨江高新区产业国际化发展概况和典型案例进行剖析,重点聚焦产业国际化发展短板及其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阐明滨江高新区在产业和创新领域"融入发展、跨越发展、升级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国际化路径,提出国际创新型产业集群、"互联网+"创新创业高地、国际创新网络节点、世界一流宜居宜业环境等国际化发展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杭州时指出:“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见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十多年过去了,杭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杭州人则用俚俗的语言比喻自己的城市是一盘“木耳炖豆腐”,从吴山上鸟瞰:粉墙黛瓦犹如黑木耳炖豆腐,一个十分朴素而又富有浓郁乡土味的比喻。2004年8月26日,杭州启动了《推进杭州旅游国际化方案》,以2006年休博会为契机,不断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魅力,走旅游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24)
正@小康杂志社:继G20峰会后,杭州即将迎来又一盛事。今天,以"大健康与休闲产业"为主题的"2016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在杭州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盛大开幕。@hopeloveu:一年一次的盛事,非常期待!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杭州市以“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人文精神为引导,立足于杭州城市发展特色,联合有关专家、有关企业共同探讨,对杭州创业发展特色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开展了深入的讨论,旨在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杭州特色的创业发展道路,现将有关观点摘录如下:杭州城市发展特色:从杭州城市发展的总体看,杭州的文化(包括科技)、经济、环境等并重,互相融汇,文化内涵渗透在经济关系中,经济运行体现文化内涵,形成发展的软硬环境,构成了杭州丰富多样、和谐创新的城市发展格局。从总体上,杭州是一个文化、经济和环境和谐创新、适宜生活的城市。这种…  相似文献   

7.
蓝蔚青 《今日浙江》2016,(15):44-44
G20杭州峰会将使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抓住这个机遇加快国际化进程,将开创杭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十年来,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启动旅游国际化战略,全面打响“观光之都、会展之都、休闲之都”品牌,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实现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历史性跨越和从“观光游”向“会展游”、“休闲游”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8.
<正>杭政办函[2015]15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1月10日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实施方案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推广智慧应用,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杭州立足自身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走杭州特色的科学城市化道路,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软实力"与"硬实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内生型经济和开放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还停留在媒体的镜头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闭幕辞中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关于创新的问题,不论是在国际性场合,还是在国内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有言辞恳切的重要讲话。今年5月30日的全国"科技三会"上,他就意味深长地指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对于激发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杭州已有众创空间40多家,认定17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的有14家,占全国近1/5。杭州还成功入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省里37家特色小镇,杭州就有9家。杭州众创空间建设初具规模,创客经济效应初现成  相似文献   

12.
《人民论坛》2012,(Z2):70-72
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是杭州经济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重要举措;广大浙商回乡发展,不仅自身实现了再创业,也为杭州经济企稳回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经济下行、区域竞争等多重压力下,各地普遍面临如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难题。对此,浙江省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支持、引导和服务浙商群体创业创新。杭州市更是在思路上进行创新,即突出杭州优势,强化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后顾之忧,实现政策叠加、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跟踪服  相似文献   

13.
<正>对杭州来说,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选择,更是全面推进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建设的主要途径。因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明确提出,杭州要以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物联网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  相似文献   

14.
<正>杭政函[2014]7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深入实施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家培育工程(以下简称“三名”工程),加快推进“一基地四中心”建设,努力打造杭州经济“升级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三名”工程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3]58号)和《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市委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通过中科院组织的评审,并由省政府批准印发。该规划空间包括环杭州湾地区的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6市产业和城市新的成长空间,并涉及6市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区域。发展环杭州湾产业带具有国际环境良好,国际化平台宽广,区位条件优越,综合实力雄厚,经济资源富集,体制富有活力。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战略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部分、改革开放先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集聚国际先进生产要素,改造提升特色块…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18)
正●贡献"中国方案"●打上"中国印记"●体现"中国文化"●认可"中国贡献""我宣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开幕!"9月4日,随着一声槌响,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词中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峰会主题,就世界经济应对挑战、行稳致远提供中国方案,就建设好二十国集团提出中国主张,引起会场内外的强烈共鸣,为开好杭州峰会、共襄发展盛举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 ,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即 :创新高等教育观念 ,树立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的教育观念 ;创新管理和办学体制 ,形成高效创新的高校运作机制 ;创新学科专业结构 ,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创新教育发展模式 ,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杭政函[2015]151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深化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融合,加快推进杭州信息经济智慧应用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精神,结合杭州实际,特制定本意见。一、明确工作目标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引领跨越、安全有序”的基本原则,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融合与深化发展。到2020年,基于互联网  相似文献   

19.
义乌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其活力四射的国际贸易活动,牵引着义乌的经济活动日趋国际化。近段时间,义乌喜事不断: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实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参展客商和成交额双创新高,义新欧货运班列正式开行,义乌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作……这些既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取得的重大成果,更是义乌国际化道路上一个个新的里程碑。从"马路市场"到国际化通道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市场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从国际化的角度,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过程:国内市场阶段,也可称之为前国际  相似文献   

20.
邹凤岭 《桂海论丛》2001,17(4):87-89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 ,我国企业正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机遇。我国企业应加大高新科技创新与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 ,同时应运用国际法律和知识产权保障国际化经营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