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话语体系里的民族概念,根植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本单元的讲习思路不仅需要学生通过线上自学,充分理解"兼具家国情怀的中文民族概念",还需在线下翻转课堂中,带领学生结合各自家庭和相关民族层层嵌套自相似的认同与辨识开始,推及多元一体的民族世界,体会"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2.
"美美与共"说是费孝通先生晚年对自己文化哲学思想的总结。这一观念建立在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及"文化自觉"的思想基础上,其内在逻辑是"各美其美",进而"美人之美",最终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文化和谐一体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向心力体现为作为分支的各个民族及其成员对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自觉的认同上。透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及其发展新态势,从政治一体与文化多元历史格局的深远影响,民族制度政策保障与现实局面的不如人意,民族经济共同发展与地区发展不平衡态势,民族文化承认强化与文化冲突的现实呈现,民族冲突隐患与民族分裂势力的消极影响等五个方面,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向心力总体上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现实的挑战以及可能的隐患。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费孝通先生当初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格局。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必然性,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逻辑基础四个方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基础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内在联系,论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基础的牢固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建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需要处理好“一体”与“多元”的关系。“多元”的法律地位问题是建构中华民族“一体”格局的基础,因此,对台湾原住民族身份的确立问题、平埔族的原住民族身份问题和少数民族身份的国际法保障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既有助于大陆加深对台湾原住民族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助于在法律层面上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提供必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笔者拟从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优秀文化的角度谈一些体会,就教于与会的同志们。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古代没有“中华民族”这个名词。1911年辛亥革命时孙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才有中华民族概念,但这不等于说古代没有中华民族实体。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学家们研究中国历史,越是研…  相似文献   

7.
中国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文化经历了主体文化对多元文化的解构、重构、塑造过程,形成了多元性与一体性相统一,由诸亚文化构成的中华文化格局,成为一种在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结构等方面异质同构的文化形态。自强精神、德厚精神、崇实精神、团结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核心价值。现代化条件下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适应社会进步进行创造性地阐释和解读,对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文化构造进行改造,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推动中华文化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涉及多元民族、蕴含多层内容、需要多方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视角审视其内生与外延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论域。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正确处理"一体与多元""古与今""破与立""刚与柔"四对关系,即认同中华民族的"一体"与"多元",构建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决国内外交织的民族问题,破立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刚力"与"柔力"培育的结合,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弥足珍贵的成功经验,明确了"四个必须坚持";深刻论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强调了发挥这一格局的优势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着重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开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根本要求,这就是全党全国全社会各族人民必须全力做到"四个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董仲舒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出以政治统一为目的、思想统一为手段的“大一统”思想,并通过加强封建王权,利用国家力量达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统一了思想,从而将中国统一国家的发展同中华民族的发展置于同一轨道。强大的统一国家政权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和政治保障,同时日益增强的民族凝聚力,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我们要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大视野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脉络中,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中,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去学习理解,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中华民族必然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汉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是先于其民族的得名而存在的,这个民族实体就是汉族的前身"华夏"——一个多元一体的民族集团。它起源于文明曙光时期,经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的民族交往以及秦汉统一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整合,逐步融合成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笔者以为,这一民族共同体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冲突、大融合,因汉而名,由"中国人"自称转向"汉族"他称,形成了凝聚中华民族的稳定力量。对汉族形成发展的分析,有利于认识我国民族关系"多元一体"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程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既有凝聚力、又具包容性的超大现代国族。面对不同历史阶段和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因时制宜地采取不同方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表现为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整体解放,对内寻求各民族的平等联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实现民族平等。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社会结构加速变迁,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合力和张力呈现出平行发展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大为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理论内涵和建设逻辑。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开拓国家、民族、国民、国际关系四个维度。由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的历史形态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独特意蕴,如何正确对待多元性与统一性的关系是构建中华民族认同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重视构建中华民族认同。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平等”作为自身民族观的核心理念。抗日战争爆发后,凝聚中华民族认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阐述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民族差别化发展政策,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民族工作的重心。面对十八大以来的新形势新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最新成果。通过百年来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特质的认识愈发深刻,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水平不断提升,最终成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豫和专题的教学内容是中央"十二条"中的第一条关于民族定义的解读,从主题内容解读、得意之作赏析、求实拓展思辨、情趣归纳演练、课后网络建导五个部分来诠释此次建导教学设计。通过习研演练情趣建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建导中理解民族概念的内涵,并深入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农业社会建立之后就开始了的历史运动,但发源于工业革命的现代化运动加快了全球化速度.从动态的角度看,全球化和现代化是人类从多元历史走向一体化历史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受过去格局的制约,又受未来趋势的影响,因此全球和现代化表现为一系列反向运动或矛盾事实涌现的过程,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分化和利益冲突把建立一个新世界秩序或体系的问题提上了世界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广西百色瑶族具有显著的中华族性,表现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微图缩影、中华民族演进轨迹的生动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剖析百色瑶族的中华族性及其中和位育路径,对新形势下在各民族中位育和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启示意义。针对转型时期的失位问题,要从提升瑶族意识层次、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方面进行和谐建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两个决不会"理论则指出了这一历史趋势变成现实的条件。依据条件具备的程度,资本主义可能通过三条路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二是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社会性质突变的形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政权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周晓燕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行程来看,文学格局的形成趋向是由多元走向一元,这是“五四”以后到70年代末的走向,而从70年代末开始的新时期文学则是形成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趋向。文学格局从这种单一向多元的流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20.
白族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一部分,它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多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道德思想;白族村落妇女的社会性别制度仍然是父权制下的男强女弱、男尊女卑,而白族社会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掌握家庭的经济权利,在生产中是主要劳动者,故其也拥有比较高的地位。这是杨国才教授历经40多年在长期田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潜心研究的学术成果《白族伦理道德及村落妇女文化研究》一书中的观点。她用事实证明: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包括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少数民族妇女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一部分。该书采用微观视角,以白族为个案,阐释了白族的伦理道德及村落文化是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呈现的是多元一体的格局,其包括少数民族的思想及文化。要保护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必须保护和传承各个民族的思想及文化,要在历史文脉传承的视角下,挖掘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