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什么是党性     
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基础性工作在于搞清楚什么是党性。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党的领导人的文献,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党性的内涵:哲学理论的党性,意在强调哲学或理论的现实性、服务于和依赖于特定群体力量的意识形态性;政党组织的党性,含有与个性对应的共性、鲜明的阶级性、严格的纪律性、理论与实践上的先进性等意;党员个体的党性,含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事业观的正确性,以及政治立场的坚定性、思想理论的科学性、理想信念的崇高性、工作态度的客观性、为政用权的廉洁性、道德情操的高尚性、自身修养的全面性等意。党性教育的本意应该是通过切实的途径持续提升党员的个体修养,使整个政党组织的党性或先进性在实践中彰显。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崇高的道德理想演变成空前的道德灾难,需要深刻反思以就鉴于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极端的道德人格追求与扭曲的道德理想主义情怀,持续革命的指导思想与道德建设革命化的武断粗暴,二元对立的政治思维模式与阶级道德压倒一切的伦理失序,否定传统道德文化与否定现代道德价值理念的道德虚无主义,狂热的非理性偶像崇拜与道德榜样塑造的"雷大雨小",是造成"文化大革命"时期道德付出惨重代价的根源,也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需要吸取的教训并尽可能避免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传统社会的道德状况需要辩证审视。它所取得的道德成就体现在道德的神圣超验地位、崇高乌托邦道德理想、社会主体的德性至上、为政以德的政治诉求、完善的道德践行机制、伦理秩序的稳定运行等方面,而其造成的道德问题则表现为道德起源的神秘性、道德规范的工具性、道德主体的依附性、道德秩序的等级性、道德实践的虚伪性、道德变革的缓慢性。传统社会的道德状况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的启示在于:不能把道德理想作为评价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标准,不能忽视道德代价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反面作用,必须在人的理智不断成熟的基础之上谈真正的道德进步,必须克服道德的伪道德倾向来理解道德的真正价值,必须辩证批判传统社会道德文化以解决现代社会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立足于其所指认的资本主义的消费社会的客观背景,提出了他所谓的“能指拜物教”的新理论。符号成为人所崇拜的对象,物经历了符号化,人被物的符码所迷惑却自知对物迷恋。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俨然是一个符号创造秩序、人们在深层次的意识中难逃符号所定的差异的、区分的秩序。其理论虽然没有触及马克思拜物教范畴的真谛,但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它批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当今现实,扩展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逻辑,应该辩证审视。  相似文献   
5.
6.
正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其历史使命,须臾离不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学习坚持、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浓厚的时代气息。我们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是:分析纷繁社会的方法何在?如何认识社会的结构矛盾?社会的演进发展有无规律?如何看待必然的社会变革?马克思关于这四个问题的回答对于领导干部思考当代中国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取得的道德进步体现在道德基础的丰厚性、道德理想的务实性、道德主体的理智性、道德建设的层次性、道德理念的包容性,付出的道德代价表现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定位导致道德理想的虚空化,引入资本形成的唯利文化导致道德规范力量的无力,多元价值观念导致道德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滋生,摸索式推进模式导致现代伦理秩序构型的缓陧开展。深化改革开放要追求从资本主义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性的转变、从守规性道德主体到理性道德主体塑造的转变、从道德怀旧情结到放眼道德未来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10.
中华民族向心力体现为作为分支的各个民族及其成员对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自觉的认同上。透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及其发展新态势,从政治一体与文化多元历史格局的深远影响,民族制度政策保障与现实局面的不如人意,民族经济共同发展与地区发展不平衡态势,民族文化承认强化与文化冲突的现实呈现,民族冲突隐患与民族分裂势力的消极影响等五个方面,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向心力总体上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现实的挑战以及可能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