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经济增长中的科技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并正确揭示科学技术驱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对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本文认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创新成果商业化及高技术产品流通扩散等功能驱动经济增长。经济能够持久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不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增加,而是生产率显著提高的结果,生产率的显著提高植根于科教发展。科技生产力运行过程与经济增长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阴阳互根”,高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技术商品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及高技术产品流通网络化驱动了经济增长,它们自身又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2.
郑功成 《理论前沿》2009,(18):10-12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亚洲先后以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等为代表,创造了经济发展方面的奇迹,但普遍奉行着经济增长优先与低福利政策,国民福利普遍未能够获得同步发展。笔者认为,21世纪是亚洲世纪,也将是亚洲国家普遍增进国民福利的世纪,将国民经济发展成果转化成国民福利并保持同步发展,以及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来扩大公共支出、造福全体国民,最终建立公平、正义、共享型社会,将是亚洲国家在本世纪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吸引了许多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来我国进行大规模投资。21世纪初期,外资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重要的地位。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多种因素实现的,既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一、产业关联效应的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促进了投资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带动东道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邹东涛 《理论前沿》2008,(10):17-19
本文分析了“经济起飞”的基本理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虽保持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但仍处在“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要十分警惕国内外出现的夸大和高估中国经济实力及其世界地位的倾向,客观评价中国经济实力,保持清醒的国家和国民意识,“低调起飞”、“理性崛起”,外敛制胜锋芒,内练崛起苦功,稳扎稳打地推动经济起飞和中华崛起。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较多的关注资本与劳动的生产率,而较少的关注资源生产率,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问题。为此,需要转变末端治理模式,即由对资本和劳动生产率的关注转向对资源生产率的关注。我国的资源生产率远远低于先进国家,还有提高的较大潜力。在目前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提高资源生产率是既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持续动力,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可以预见,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趋势下,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源将是民营经济。政府是否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消除障碍,改善环境、搞好服务,民营企业是否能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将关系到中国的经济稳定增长与稳定发展。本文拟从政府的角度探寻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世界转型的起点是世界经济格局及西方与非西方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前所未有的大转型.即从现在起到2025年前后的大约20年左右,将是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变化、非西方国家力量及其国际影响开始赶上、甚至超过西方世界的转型时期.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转型必然促使国际体系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颠覆了西方与非西方这两大集团历时500年之久的力量格局和关系模式.21世纪世界转型不仅涉及国际体系转型,也将涉及世界事务,包括高位政治、低位政治、生产与消费、文化与生活、经济与安全等方方面面.21世纪的世界转型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中国应适应大趋势,捕捉先机,搭转型的顺风车,在世界转型中顺势崛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重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华民族的复兴所引起的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创造了一条发展中大国快速发展经济的道路;二,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稳定和有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法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其中大清民律草案、民国民律草案和民国民法典在中华法系民法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华丽转身,走向了继受欧陆民法的不归路,适应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了中国民法的现代化。1949年以来,当代中国民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终于迎来了21世纪民法的繁荣和发展。总结经验教训,21世纪的中国民法应当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创造中国民法的辉煌,造福于21世纪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国民财富的创造从主要依赖第一、第二产业转向依赖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诸多问题,使我们需要从关注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到关注资源生产率方面转变。当前,发展以资源生产率为本质的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有助于减缓经济增长中出现的环境破坏加剧问题和能源紧张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社会追加的人口生产性为经济增长贡献一个具有促进作用的人口红利。本文所建立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数学模型,以及以其定量地计算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人口红利对1978—2006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由阻碍作用转变成为促进因素,对GDP的贡献量与贡献率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中国每年实现的GDP中人口红利的贡献份额已超过10%。然而,人口红利的一次性、人口迁移与人口红利的区域间转移、人口红利为谁所得和人口负债由谁承担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一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二靠总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随着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总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谋求抢占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把加速技术进步,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越来越重视技术进步或总和要素生产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要保持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必须把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创造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体制环境,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在本世纪头20年要“翻两番”,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说到底是个经济能否持续、高速增长的问题。只有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才能不断雄厚。然而,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现代经济增长不仅直接决定于土地、自然资源、物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21世纪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它正在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产生极其重大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经济全球化向21世纪挺进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自然会引起人们许多思考,其中之一就是:形成于世纪之交的邓小平理论,能不能适应中国即将面临的新世纪的需要?这就是关于邓小平理论在21世纪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增长动力转型的本质是要为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繁荣寻找可持续的动力之源,最原始的动力通常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城镇化过程中生产率的提高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结构效率,即人口从生产率低的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在这个阶段,生产率的提升和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大体保持一致。50%的城镇化率是一个标志性的临界点,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创造将不再主要依靠物资资料的投入和消耗,而是主要依靠知识,因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将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因素。人力资源会计将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从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视角,构建了研发活动影响FDI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模型,运用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研发活动在推动FDI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而且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FDI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部门内生产率的增长和部门间资源的重新配置,分析造成中国省际制造业收敛而整体经济增长分异的原因。研究发现:服务业部门在省际间的发散是导致整体经济不收敛的关键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尽管制造业的生产率在省际间是收敛的,但是由于制造业劳动力加速转出,导致制造业收敛对整体经济的收敛作用被产业结构的变迁削弱了;从农业流出的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和非制造业部门,而不是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制造业部门,产业结构变迁对整体经济增长的实质拉动作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20.
存在变数的世界经济与中国的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2006年,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4年.尤其是在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9%,高于历史平均水平.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温和放缓,降低到3.6%,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2008年世界经济将在增长中进入起伏、不确定性加剧的局面,并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