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顾德宁 《群众》2022,(4):65-66
<正>火车自从在欧洲发明和发展以后,一直都是欧洲货运和客运的重要交通载体,火车文化在近代欧洲文化和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少西方谚语和典故都与火车有关。我曾坐过五六十趟欧洲各国火车,其中一些经历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有一次,我在德国旅行了一个多月,堪称一次完美的火车之旅。DB是德国铁路公司的缩写,  相似文献   

2.
唐虹 《时事报告》2011,(11):53-55
人们对欧洲福利国家的典型印象,是它们拥有“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方位和高水平社会福利保障,特别是当人们处在年老、生病和失业的“弱势”状态时,借由社会保障制度,人们将得到来自“大家”的扶助,仍然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因此,“欧洲模式”曾被很多人视为理想的社会发展模板。  相似文献   

3.
浪迹天涯的吉卜赛人北京陆运祥我国观众早已熟悉的墨西哥影片《叶塞尼亚》和印度影片《大篷车》,描绘的都是吉卜赛人的生活。人们也许从影片中得出印象,吉卜赛人是一个浪迹天涯、放荡不羁的民族。然而对于他们的历史和遭遇,知者也许有限。笔者曾到过不少国家,在同当地...  相似文献   

4.
好主意     
柏杨于八十年代旅游欧洲之后写了一组文章,谈他对欧洲的印象、感想和思量。其中不止一篇谈到法西斯的暴行及人们应当由此引出的教训。《卧像·吊像》中谈到一件可以叫做趣闻的妙事:当年希特勒向英法宣战之时,曾拍胸脯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年)再...  相似文献   

5.
都有辉煌历史同样追求独立主持人:去年,我国在法国举办了中国文化年;目前,法国正在我国举办法国文化年。中法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和曲折的遭遇,互办文化年,堪称文化交流的盛举。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呢?潘琪昌:从历史上看,我国与法国有很多相近的地方。法国曾经有过称雄一时的法兰克王朝和拿破仑纵横欧洲的辉煌时期,我们也有过文景、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有过元朝纵横亚欧大陆的军事远征中法两国也都有蒙受屈辱的经历法国曾经被法西斯德国占领过,我国也曾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主持人:法兰西给人们的印象是自由…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有幸赴欧洲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既开了眼界也受了启发,有一种读千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感觉。我们主要是在德国进行交流活动,走访了一些重要城市和若干大型现代企业。一个月的行程让我对德国有了一些深刻的印象和了解。  相似文献   

7.
冷战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在欧洲是无需争辩的事实。但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究竟在哪里,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美国的学术界和新闻界对此也有不同看法。我国国内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两次比较集中的讨论。一次是 90年代初,当时亚洲经济蓬勃发展,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发表了一些要重视亚洲的言论,我国国内就有一部分学者说美国的战略重点正在或已经从欧洲转移到亚洲,但多数学者认为美国的战略重点依然在欧洲。   第二次讨论是从去年 5月间美国五角大楼发表了《 2020年联合展望》报告后,《华盛顿邮报》立即报道说:“美…  相似文献   

8.
二十多年前,笔者曾在迪庆州中甸县三坝白地工作过,那里壮丽的雪山峡谷风光,令人终身难忘,尤其是那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使人以为来到天国的花园,简直难以相信人间竟有这样美丽的地方。1992年,我利用到中甸过“天马节”的机会,专程绕道三坝白地去攀登哈巴雪山,然后又逆向穿越了虎跳峡。经过这次旅行和过去对中甸的印象,认为迪庆州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1,(6)
正笔者利用在意大利留学两年的机会,游览了欧洲一些耳熟能详的城市,这些城市宛若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见证了千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延续与传承。放眼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却是比比皆然、风格迥异的欧洲小镇,它们已成为世界城市建筑史上的瑰丽篇章。在意大利,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4个,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人口居住在人口规模不足20万的中小城市以及数以千计的5万人以下的小镇,其中维纳里亚小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位于意大利西北部,  相似文献   

10.
我的观察与印象李春玲团中央的“领办科技推广项目”是在最近两年开始实施的,目前已取得了广泛的效应,+分令人鼓舞。几年前,我曾深入一些农村地区做调查研究,给人的印象是,除了春节前后,很少见到年青人,乡村成了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天下。由于缺乏青年人,团组织往...  相似文献   

11.
近来,孔繁森的名字和他的模范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在西藏工作时,曾与繁森同志有过接触,知道他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傅传耀 《人大论坛》2012,(12):52-53
有朋友问我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非洲怎样?”我问朋友,“你去过非洲吗?”答曰,“多次去过欧洲,真没曾去过非洲。”我说,“养老去欧洲,观光和发展去非洲。”他们不得其解,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3.
牧歌 《今日中国论坛》2005,(11):108-109
没有到过欧洲的人,可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像;到过欧洲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感。纪从周的散文集《俄罗斯印象》,同样写出了异于他人的独特体验。该书内容包括《俄罗斯印象》和《欧洲十一国见闻录》两部分,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俄罗斯之旅和欧洲之旅的见闻及感受,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揭示了欧洲的政治风云变幻,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描绘了风情各异的社会生活状况。散文作为一种抒写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轻灵的文学体裁,其惟一内容和对象就是作者的感情体验。与小说一样,它建立在细节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细节的排列组合方…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前曾从文艺创新的机制、进化的或曰进步的机制、经典化的机制等写过一些论文并得以发表。在进一步思考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过时与再生”也是一种文学机制,并且是一种维持文学发展和保持文学创作有旺盛活力的机制。以下就对此作一些探讨。一、文学的过时———一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天津市和平区锦州道兆丰路兆丰里有一幢灰色的洋楼,这幢普通小楼里,曾居住过中国近代最著名的藏书家李盛铎。他的藏书室木犀轩收存了大量的中国善本古籍和敦煌经卷,至今为学术界津津乐道。李盛铎一生经历清朝(光绪、宣统)、民国两代三朝,任过高官,参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还曾出使过日本、欧洲。晚年退隐天津后,专门从事藏书、校书活动。笔者通过走访,翻阅大量的资  相似文献   

16.
黄哲嗣 《黄埔》2012,(2):56-57
年前,笔者获得了一纸上世纪40年代的特种兵联合分校给宝鸡邮政局的公函。因该分校曾代训过黄埔学生,其成功的办学经验曾引得黄埔本校和分校主管人员学习借鉴,故笔者对其进行了考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蛇年春夏之交,笔者在北京中华文化学院专访了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王先生您对十二木卡姆音乐了解吗?您对新疆的印象如何?”“十二木卡姆音乐我听过一些,但没有专门研究过,毫无疑问新疆的民族音乐是个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我相信哪一个中国人都会对新疆有好的印象的。”他说着脱口哼了几句王洛宾的歌。“胆大妄为”梦红楼王立平先生说,我这一辈子做了一件胆大妄为的事,就是为《红楼梦》作曲。自清朝以后流行一句话:“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在每个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有了…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听取过一些基层汇报。当问及某项工作的进展落实情况时,往往听到这样一些使用“估计、大概、可能、也许、许多、差不多、基本上、原则上”等字眼儿的回答。大概是多少?差不多又差多少呢?原则上究竞怎么办?太笼统。听了这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回答,让人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
赵云翔 《群众》2006,(4):57-59
2005年6月21日至7月28日,笔者参加了南京市第一期公共行政管理培训班,期间在法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境外培训。在法国学习、生活期间,亲身感受到了欧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工业文明,特别是法国社会追求和谐稳定的整体氛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和谐社  相似文献   

20.
请看如此历史“新论”曾明1994年,在报刊上曾发生过引人注目的所谓“牌子事件”的争论。在西方帝国主义侵华时期,上海外滩公园门前曾有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在旧中国“国人的脑子里种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料想时至今日,竟有人说什么根本不存在这块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