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台湾是中国千百年来一脉相传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国土。百余年前被日本强权统治50余年,在此期间,台湾人民受到日人的凌辱虐待,以对待亡国奴的心态压迫台湾百姓,苦不堪言。在那个时候,如果用"生为台湾人的悲哀"这句话来形容台湾人的悲惨状况,倒是无所不当。但这句话用在今天则毫无道理。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数十年来,台湾同胞生活逐步改善,两岸关系日见好转,民族团结有期,国家统一在望,正是万民额手称庆预见之良机,不意却在此时,竟有人偏持成见,别具用心,和一个日本人大谈什么"生为台湾人的悲哀";把中国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回台湾,说成"台湾是被外来政权统治";又说什么"中国这个名词是含糊不清的";什么"国民党战败来到台湾……共产党把台湾归为一个省份,这是奇怪的梦想呢!"又说:"在这之前为止,掌握台湾权力的,全是  相似文献   

2.
正台湾近100多年遭受外侵的漫长历史,造成岛内非常复杂的社会现实:族群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各种复杂的结构产生扭曲的行径。岛外来台湾观光访问者,看到台湾人,谦和敬业,以客为尊,感觉进入文雅有礼的社会,认为"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甚至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保留下来",皆是印象式评议。台湾人民保存中华民族善良敦厚的本性,这是社会平和的一个基因。但是,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6)
<正>台湾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台湾民众是怎样的民众?大陆赴台短期访问的朋友看不清楚,一般旅游者走马观花的游览更看不清楚,有些大陆访客说:"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台湾媒体就对"人"大力宣扬。这句话,就半真半假地流传开来了。事实上,现在的台湾社会,已经不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了,执政当局使用"两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7)
正摘编自3月16日台湾《旺报》"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一个原本不应该存在的问题,却让台湾陷入20多年的认同困境,影响到台湾的社会团结与竞争力。台湾人在台湾,如同上海人在大陆,都只是个地域性的身份名称而已。如果台湾"独立"成为一个"国家",台湾人当然就不再属于中国人,而只能算是华人,但是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2)
<正>旅游过台湾的人,对于台湾纵贯山脉高峰幽谷的风光,从热带以至寒带全面性的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农业物产和安适的生活环境,大多都会同意这座"宝岛",果真名不虚传。有人接触了台湾社会的广大层面,更热情地赞叹,"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初闻此语,觉得有些夸张了。仔细寻思这句赞词,确实道出了对台湾社会文化的感受。在台湾,人和人的交往,话语温和,讲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其中,温文儒雅、温柔精致的台湾青年男女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年,我不记得采访了多少位台湾青年,他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但是,仔细想来,他们身上却有着相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李登辉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又一次推出其"新台湾人观"。他说:我们目前要提倡"新台湾人观"——只要是认同台湾、疼惜台湾,愿为台湾努力,就是台湾人。而只要怀抱民族情感,崇尚中华文化,不忘记中国统一理想,就是中国人。这使笔者联想起去年9月17日台湾《中国时报》也曾作过类似报道。该报说:"李登辉指  相似文献   

8.
肖军 《台声》2006,(10):26-29
台湾光复之初,岛内民众热烈拥护国民政府,到处国旗飘扬,喜气洋溢,“无论新知旧遇,见面时莫不笑逐颜开,他们都是怀着满腔希望和热烈如火的兴奋心情,讨论今后应如何来建设我们的新台湾”。他们都认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在遭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后,现在台湾终于回归祖国,自己也理应得到良好的待遇。但是国民政府派到台湾的接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间或有人“视台湾人如粪土,这些人虽不腐败,但他们的压迫却激发了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不满”。再加上台湾民众此前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都是经过日本人剪裁、加工过的宣传品,“缘此台人对于近代祖国全国统一以…  相似文献   

9.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6,(15)
正"人多地广、天然资源丰富以及拥有雄厚骄傲的文化资产",这是我从别人的口中听到的大陆。和大陆有关联的我,在台湾是被称为"外省人"的后代。外公在当时大陆战火遍地、混乱的年代,随着国民党军队来到台湾落脚定居,在台湾生活养育了我的母亲,"外省人"二代。外公很亲切,浓浓的大陆口音显得跟台湾本省人不同,这也就代表着我和大陆的缘分及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4)
<正>"食",除了传统意味未变外,今年还带着台湾人"不一样"的回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普通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旨趣。春节作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食"自然是这盛大仪式里最亮丽的风景。"食"已经不单单成为人们口腹之欲,更成为人们春节期间与神明、祖先进行一次心灵对话的契机与桥梁,成为寄托人们美好心愿的"心食",即所谓的"食达心意,  相似文献   

12.
6月13日上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钓鱼台国宾馆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与《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纪要与协议都自签署之日起7日后生效。大陆和台湾的往来将更加频繁更加密切。浙江和台湾,隔海相望,情缘流长。岁月飞驰,沧海桑田,浙江人和台湾人的特殊渊源,从未断过。值此纪要和协议签署,我们组织采写了"特别策划/浙江人·台湾人"一组稿子,追忆和倾诉浙江人与台湾人血浓于水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台湾民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生活语言、歌谣、节日习俗、信仰、家庭礼节、祖先崇拜、饮食习惯等方面形成了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它有不少“台湾人之所以成为台湾人的东西”,带有浓郁的乡土性。如果对这些民俗文化的本质特征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既有台湾本土的东西,又有不少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东西”,具有鲜明的历史承传性和民族性。这主要是因为明清时期从闽南、粤东数次大规模向台湾移民,加之台湾光复初期又从大陆各地迁移大量人口,把中国大陆特别是闽南、粤东的风俗习惯、文化带到台湾,在台湾生根、融合,而形成了台湾…  相似文献   

14.
1947年,台湾爆发了官逼民反的"二二八事件".国民党官方将事件定性为"奸党煽动"、分裂国土、追求独立的"叛乱"事件.这一定性严重背离了历史的真实.70年代后,岛内外"台独"势力利用国民党官方的错误定性,把"二二八事件"歪曲成为"台湾人反抗大陆人","中国人镇压台湾人"的省籍矛盾甚至是民族矛盾.80年代,台湾统派学者为反驳"台独"势力对"二二八事件"性质的歪曲以及国民党官方的错误定性,掀起了搞清历史真相的"二二八"研究的热潮.这一研究也促进推动了对"二二八事件"的平反.然而,今天台湾的省籍矛盾与族群冲突不是弥合、消除,反而愈演愈烈,这是和李登辉上台后台湾的社会大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23)
<正>在十九大第一天的"党代表通道"中,一位靓丽的台湾女代表十分抢眼。面对媒体的提问,她的回答更是让人拍手称道。"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的卢丽安。我研究英国文学和女性主义,我生长在宝岛台湾,我以台湾的女儿为荣,我以身为中国人为傲。爱台湾、爱大陆,就像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作为十九大党代表中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她说,自己回到大陆定居任教已经20年了,深刻地感受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4)
<正>1月31日,以"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为主题的第五届《旺报》两岸征文活动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举行颁奖典礼。大陆作者陈凯翔的《司马库斯的美丽与灵性》、台湾作者张雁雯的《一条围巾下的文化分野》分获大陆组和台湾组首奖。陈宏的《对民主的憧憬与相像》、曾泰元的《三访朱自清背影月台》等14篇征文分获两组别优秀奖和佳作奖。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旺报》社长黄清龙、著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7)
正近年来,台湾少部分青年被有心人塑造成有"天然独"的思维和论调,经由特定政党与媒体刻意渲染丑化、散播对大陆的仇视,让许多大陆民众对台湾开始有了望之却步的迟疑和犹豫。即使对原本印象中再美好、浪漫的台湾诸多想象,迟早会在这样的恶意不断蔓延加深中,终究被浇熄淹灭。我和陆生同学聚会的时候,面对着这样的质疑和怨言,经常没有什么话可以反驳。事实上,我也不是想要"反驳",反而是身为台湾人,存有一份对大陆朋友的歉意。大陆民众对台湾人的同胞之爱、兄弟之情,那是全然  相似文献   

18.
“台湾人”群体对中国大陆的刻板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台湾已经形成"台湾人群体",而视大陆人为"他群",他们对大陆的刻板印象多是负面的,从而形成偏见与歧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伤害。这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台湾人群体"对大陆的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并且针对现阶段两岸交流的情况,分析其对减少刻板印象的作用与局限,认为通过两岸群际沟通减少刻板印象,进而减少偏见与歧视需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至于增强两岸认同,形成"两岸共同体"更需要走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19.
台湾台北红十字总会并请转台湾当局诸公:我们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是台湾最古老的居民高山族人的后裔,现已是大陆退休职工.欣悉台湾政府自今年十一月二日起,已开始正式批准台胞来祖国大陆探亲.我们对于这一明智而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决定表示由衷的欢迎,更愿张开我们的双臂欢迎、拥抱来自台湾岛的父老、兄弟、姊妹和所有的亲人.  相似文献   

20.
她来自大陆,在台湾做护工;他是台湾人,带着女儿与她结合在一起。他俩是台湾最底层的人。婚后,他们到厦门谋生。不久,他意外死亡,他的女儿将会怎样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