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袁丽 《证据科学》2016,(3):352-365
标准化体系可以提高法医物证鉴定的质量,提高鉴定的公信力。法医物证鉴定标准化是开展鉴定业务、推广DNA新技术和我国法律的要求。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需要加强部门及地区之间合作交流,做好研制、培训和执行标准化文件的工作。标准化不能代替法庭审查,鉴定意见书仍需要法庭质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物证鉴定技术作为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侦查机关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的技术支撑,是实现和保障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物证鉴定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讨论如何推动物证鉴定技术向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加快提高我国物证检验鉴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罗燕 《刑警与科技》2005,(8A):115-118
法医物证检验是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庭科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法医物证检验鉴定,确定这些生物类物质的性质、种属、血型、DNA指纹、性别和年龄等,对其属主进行个别识别及亲权关系确认,从而证实这些生物类物质与其案件的关联,为证实和揭露犯罪,分析案情提供依据,为侦查破案和诉讼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物证鉴定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机关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科技支撑,是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笔者对目前我国物证鉴定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物证鉴定技术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加快提高我国物证检验鉴定能力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中国司法鉴定》2009,(6):I0008-I0008
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是涉及痕迹物证、车辆技术、法医学、法医物证、法医毒化、微量物证等多学科专业领域的综合性鉴定,为了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应业内专家和相关读者的要求,将在2010年第1期起,开辟有关交通事故鉴定的栏目,拟邀请有关专家,就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议题的焦点问题进行探索、争鸣,  相似文献   

6.
根据人指纹的ABO血型鉴定进行个人识别是近年来法医物证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指纹是法庭科学鉴定中最常见的物证之一,由于指纹中含有微量的ABH血型物质,运用适当的方法检测,可进行血型判定达到个人识别.近年来,国内外法医物证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资料.特别是随着刑事犯罪手段日益复杂化、高智商化的情况下,有关指纹ABO血型鉴定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樊学勇  杨涛 《证据科学》2012,20(1):60-67
法医物证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多种功能,但目前实践中对法医物证的有效发现、提取、保管、检验鉴定及应用的技术规范和证据规则尚不完善。本文从技术规范、诉讼程序以及证据应用的角度发掘法医物证应用的规律性内容,用以指导实践部门提高法医物证的发现、提取、检出的比率以及法医物证在刑事审判中的采用率及证明力,从而较好地解决定案证据的来源和案件事实的认定问题,并避免因法医物证错用而导致的错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法医如何提取微量物证进行了讨论,并简介常见的法医提取微量物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只有注意搜寻那些肉眼难于发现的微小物证,掌握正确的提取方法才能为进一步检验鉴定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为及时侦破案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物证鉴定技术违规对鉴定结论证明力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证鉴定技术是自然科学在法律中的应用,它采用科学方法对涉案的各类物证进行分析后得出确定性结论。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对现代型诉讼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但也带来了许多诉讼上的问题。本文列举了目前物证鉴定工作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技术违规并就这些违规对鉴定结论证明力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应尽快制定鉴定法、鉴定技术标准和技术质量检测评估体系,以规范物证鉴定工作,确保其科学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电子物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阐述电子物证检验技术的专业内容和组成,以及开展电子物证检验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方法研究美国、欧洲和国内电子证据及其检验鉴定的数据资料,结合国内物证检验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论证电子物证检验技术;结果提出了电子物证检验定义、检验对象、技术方法、特点作用以及尽快在国内建立电子物证检验专业等观点;结论电子物证检验是关于识别、发现、提取、保存、恢复、展示、分析和鉴定电子设备中存在的电子信息(电子证据)的科学技术,其检验结果可以作案件侦查线索或法庭证据。开展电子物证检验可以有效提高犯罪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