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由于工作关系,我密集地见了十多名官员,外省为主。这些官员均是"80后",年纪最小者也有31岁了,他们均是在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考进入官场,算得上是当初标准的"三门干部"。经过十年左右的官场生涯,他们基本上有几个共同点:首先,他们基本上都成长为了"官",尽管有的职务并不高。这些人中,有人当上了镇长,有人做了省级国企的副总,有人在基层部门副职历练后提拔到地市。也  相似文献   

2.
偷拍者为什么喜欢在官员身上下功夫呢?就其动机而言,大多不是好奇于官员本人的隐私,也无意于公务秘密或人事斗争,而是官员手中的权力!偷拍者的逻辑往往是: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官员私下总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通过偷拍,肯定会抓住这些官员的"小辫子",然后,当事官员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思想上解决好党员干部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省委书记王东明强调,要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着力解决"总开关"这一根本问题.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06,(11):36-37
喝杯茶,摆摆"龙门阵",在天府之国的成都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不过,进入2005年,如果这里的官员收到纪委"请喝茶"的邀请,滋味就不那么好受了.按照成都市纪委新出台的党风廉政谈话实施办法,一旦听到对辖区内官员有不正常的反映,纪检监察机关便会先邀请这位官员喝杯茶、"聊聊天"."请喝茶",变成了与香港廉政公署"喝咖啡"一般的"科目"--问题不大的官员自然会受到震慑和教育;若真有问题,那就对不起,法纪伺候!  相似文献   

5.
正在事故现场,官员哭泣主要是因为悲伤或是悔恨,悲伤多源于替他人着想,而悔恨更多的是为自己担忧。8月2日,江苏昆山的台资企业"中荣金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75人死亡、180多人受伤。在当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昆山市市长路军通报了事故最新情况,面对记者,路军当场哭泣,并集体为遇难者默哀。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故,官员的反映不尽相同,有的会感怀于所情所景、暗自抹泪,有的则会礼节性地微笑面对。在公众舆论的聚光定下,官员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公众大多会选择宽宥哭泣的官员,痛斥微笑的官员。但无论是哭还是笑,都不应忘记对官员追责,不能"一笑而过",或是"一哭而过"。  相似文献   

6.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0,(8):11-11
<正>《半月谈》2010年第6期政府官员应少些"管控"思维目前,我们一些官员还是习惯于旧式的管理,缺乏服务的理念。官员习惯于管理,实际上也就是习惯于权力,习惯了这种权力下的发号施令,习惯了享受权力、消费权力。一旦在行政工作中出现了"不和谐",就会把有正当要求的百姓斥责为"刁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们身边,不时会听到群众对一些党员干部的议论,说有些官员自感仕途碰到"天花板",就"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有些年轻干部感觉付出难有回报,就精神萎靡不振,遇事"不亮剑"。这些干部虽不贪不腐,但精神懈怠混日子。凡此种种,从根本上讲是丢了"精神",丧失了信仰和意志。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方向。面对考验,廉福章同志给出了答案,做出了示范。从青春到白头,廉福  相似文献   

8.
一个官员因在公开场合吸天价烟遭媒体"盯梢"后,其他官员便马上"引以为戒",随即收敛其腐败锋芒。对这些主动收敛其奢靡锋芒的官员而言,倒下去的那个官员,更像是一棵为众官员望风报信的"消息树",他令这些平日里奢靡成性的官员赶忙伏下身来,顺势躲过了一波反腐火力的扫射。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上有一种刻板的思维,我称之为"一看到就想到"的条件反射式思维。比如,一看到"官员自杀",就想到"官员畏罪";一看到"官员抑郁自杀",就想到"官方掩盖真相";一看到女官员落马,就想到权色交易;一看到临时工,就想到替罪羊;一看到年轻干部提拔,就想到"官二代";一看到宝马车肇事,就想到"富二代";一看到"点赞",就想到"五毛党";一看到美女,就想到干爹;一看到辟谣,就想  相似文献   

10.
<正>近来,多名官员因通奸落马,引发众说纷纭。有国内研究指出,一些官员是因为"压力大",通过找情妇来舒缓压力。而有外国媒体分析,中国把官员们安排到远离家乡的岗位上,常年"劳燕分飞"的生活所带来的"感情空窗期",才是领导干部家庭生活危机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金禾 《先锋队》2013,(6):23
把公款当做唐僧肉,滥花滥支、胡吃海喝、中饱私囊,可谓官场顽疾,很多官员抱着反正不是自己的钱,花多少都不心疼的心态,饭桌上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饭桌下尽享奢华之极,吃成了酒囊饭袋,留下了一身"职业病",被群众戏称为"吃货"、"吃客"。  相似文献   

12.
幽默二则     
幽默二则一、拒贿(外国幽默)有一个承包商用一辆轻型小汽车向一位政府官员行贿。官员说:“尊敬的先生,按通常的行为准则和我本人的基本荣誉感,都不允许我接受这样的礼物。”“好极了!”承包商说。“那么我就以10美元的低价格把这辆车卖给您,可以吗?”官员沉思了...  相似文献   

13.
王成 《廉政瞭望》2007,(8):20-22
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如今,一些官员的学位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似乎官帽一变大,文凭也必须"更上一层楼",这才能显示出能力与学历的匹配,水平与身份的统一。然而,这些文凭都是真资格的吗?其中又有多少水分?干部文凭乱相问题由来已久,屡禁不绝,混学历已成风,假文凭满天飞……文凭情结真是缘于某些官员盲目的知识崇拜吗?显然,这些官员都不是什么尚学之人,文凭是升迁的"门票",牵动着大大小小官迷的神经,这才是当前官员文凭乱相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正"表哥"杨达才、"天价烟局长"周久耕等一大批贪腐官员,借着"网友曝"的东风,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于是一些官员们似乎有了"网络恐惧症",连正面新闻也拒绝。在一些官员看来,网络上,正面新闻也会被传播成负面新闻。这样的想法,其实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身正不怕影子歪,若是真的身家清白、根底干净,又何惧"网友曝"呢?《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高达88%的网友认为官员"网络恐惧"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但从根源看恐怕并非好事。官员有"网络恐惧症",说明  相似文献   

15.
正明朝大贪官严嵩有个儿子叫严世藩,虽一目失明,一腿残疾,但自幼聪明过人,学啥像啥。因终日里目睹老爹贪赃枉法,滥权弄权,卖官鬻爵,他也无师自通,早早学会了这一套。十二三岁时,他就打着父亲旗号在外边给人封官许愿,收受贿赂。有些投机钻营者,也花钱走严世藩的门路,屡试不爽。严嵩是大阁老,人称严世藩是"小阁老",用今天的话来说,他就是个"权早熟"。"权早熟"这事,过去有,现在有的地方也有,这就叫太阳底下无新事。日前看到一则"小学班长  相似文献   

16.
扎包儿     
正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通常都要给小孩带点小零食。不过,那时在马蹬坝农村,还没有"零食"这种说法,而是叫"扎包儿",意思就是讨人欢喜的小礼物。在我记忆中,外婆来我家最常带着的"扎包儿",是几个咸鸭蛋。淡绿色的鸭蛋壳,轻轻敲碎之后,一股诱人的香味,就会袅袅而出,引得肚子里的馋虫"咕咕"直叫,满嘴都是吞不完的清口水。即便如此,外婆  相似文献   

17.
宛诗平 《奋斗》2014,(1):61-61
正封建时代的庸官俗吏们有一个很现实的目的———"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他们奉行的是"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所以,这些人把官位越大看作为己谋私的权力越大,把职务越高看成能为自己捞取的好处越多。一句话,说穿了他们把当官的"好处"看成的就是以权谋私。虽然古人也说"民以食为天",但是作为共产党人,应当追求的是更高的思想境界,口腹之欲作为人之天性,只要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就行,要求过高,甚至暴殄天物,铺张浪费,讲究潇洒和排场,却不顾民心民力,就会背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都说清朝的和坤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其实和坤只能算得上是清朝最大的贪官。那么,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该是谁呢?这顶帽子,应戴在明代的严嵩父子头上。严嵩父子被抄家,其中纯金银、金银镶珠宝器皿、首饰1.3万件,这些金、银器皿,至少有一...  相似文献   

19.
<正>近段时间,很多市县区都出台了干部负面言行清单或者负面言行提醒卡,如果违反就会被提醒警示,严重的还要被"红脸出汗"。有人把负面清单通俗地比喻为"去官气","这些言行很难说违反了党规党纪哪一条,更谈不上违法,但反映了一些干部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心态。"但记者发现,不止一个地方,类似负面清单第一部分规定的都是"哪些对上级不能说",第二部分是"哪些对同事不能说",最后才是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两三年,公示成为让一些官员越来越头疼的问题,有些官员甚至患上了"公示恐惧症"。◆"不提拔、不表彰都没事,只要提拔表彰一公示,真的假的举报都来了。"◆"带病提拔"的官员在公示时都会有举报,但最终是否会影响其升迁,要看遇到什么样的领导,"这些问题都很微妙,一言难尽"。公示满一年仍"原地踏步"2016年1月4日,吴智明仍以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区长的身份活跃在当地官场上。而在一年多前,他被公示拟任区委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