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炜  周元嗣 《法制与社会》2010,(31):11-11,13
上诉不加刑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的原判刑罚的审判原则。此原则在世界上普遍采用,我国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但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又存在缺陷。本文分四大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介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历史渊源;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上诉不加刑的含义;第三部分阐述上诉不加刑原则适用的限制;第四部分介绍上诉不加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的上诉不加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二审程序中的一项特殊原则,对激励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提起上诉,从而提高审判质量具有积极的一面。但在设计制度本身和司法实践中又存在缺陷,尚不够完善,本文试在如何完善我国的上诉不加刑原则方面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事二审程序应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诉不加刑是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民事诉讼是否有相对应的原则呢?我国民事诉讼法虽无类似规定 ,但对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上诉权、上诉审查范围进行分析 ,我们可得出结论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中实际已确立了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但对该原则在理论与审判实践中的认识不甚明确 ,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以审判方式改革为契机 ,在民事二审程序中切实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实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一与刑事诉讼中的上诉不加刑原则类似 ,民事诉讼中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也是指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判原则上不能将上诉人置于更加…  相似文献   

4.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确立,保障了被告人的上诉权,也是我国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一项特殊原则,从而提高了刑事诉讼的审判质量。不过目前在现有的刑事诉讼法体系中,上诉不加刑原则却有许多的限制,这影响了被告人上诉的积极性,也对我国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这是上诉不加刑原则在我国法律上的确认。但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我国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和不同作法。本文对此略陈管见,以就教于高明。一、关于上诉不加刑是否在各国法律上普遍得到确认问题。“上诉不加刑”作为刑事诉讼中一项具体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提出来的,首先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英美法系国家采用较晚。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先后采用这一原  相似文献   

6.
就被告人的上诉权而言,它不仅是辩护权的充分延续,也是进一步获得公平、公正审判的必备条件。上诉不加刑能够打消被告人的思想顾虑,鼓励其上诉,通过保障被告人的上诉权来达到案件防错纠错的目的,进而实现公平正义。仅有被告人一方上诉请求加重自己刑罚,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法院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应当予以驳回。  相似文献   

7.
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立法思考李文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7条第1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该款内容表明了我国法律对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确认。然而,由于法律对该项原则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了上诉不加刑的原则,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自《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对这一原则的执行常出偏差,原因何在?这不能不使人对上诉不加刑原则本身进行一番反思。笔者认为,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于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其弊端甚多,从“立法效益”上来讲,未免因小失大。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弊端表现在: 第一,按此原则的要求,不论一审量刑如何偏轻,二审法院都不得以量刑偏轻为由通过改判或发回重审来加重被告人刑罚。这显然有违于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和刑诉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也有背于几十年来我国刑事诉讼中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力求不枉不纵的优良  相似文献   

9.
上诉不加刑原则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中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虽然也是采用了上诉不加刑原则,但是我国在司法实践中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存在着不同方面的认识和做法,致使上诉不加刑原则在司法实践应用中还是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0.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原则,我国的上诉不加刑原则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从而使上诉不加刑原则流于形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我国的上诉不加刑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中,目前实行两审终审制,并且有条件地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三十多年的司法实践表明,这种两审终审的上诉制度以及上诉不加刑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本文拟就审级制度、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审理方式以及强化律师刑事辩护职能等问题,略抒己见,以求抛砖引玉,共同切磋。一、我国目前上诉制度的利弊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  相似文献   

12.
刑事上诉制度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两审终审的制度设计.为了保障被告人的权利、确保审判质量而设立的诉讼程序。该程序的设置为一审被告人提供了由上一级法院重新审查得到公正审判的机会。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确立旨在保护被告人上诉权利.使其不至因害怕上诉后再次审判承担更加不利的后果而不敢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3.
上诉不加刑是第二审程序的特殊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但是在理论与实践中尚存缺陷,而这些缺陷易导致众多变相加刑的现象,使这一原则往往流于形式。本文认为上诉不加刑原则应当予以完善而不是废除,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贯彻上诉不加刑原则,使变相加刑的现象得以根除。  相似文献   

14.
上诉不加刑作为适用第二审程序的一项特殊原则,是针对在第二审程序中追诉方提起的对于第一审被告人的不利的请求,人民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本篇文章通过对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及其其背后的法理支撑予以分析,从而比较系统的了解上诉不加刑原则。通过分析上诉不加刑原则在我国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具体适用以及如何完善该原则,使其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我国刑事二审程序中的特殊原则,对保护被告人依法行使上诉权、促进检察机关和法院有效履行职责具有积极意义。但该原则在立法上存在缺陷,实践中可能导致对被告人的"曲线加刑"。故需要采取措施完善该原则,使其得到全面、真正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赵宪杰 《山东审判》2005,21(5):67-69
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由来上诉不加刑原则首先为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最早见之于刑事诉讼法的,是1877年的德国刑事诉讼法。该法第398条规定:“被告一方对判决不服提出上诉时,新的判决不得处较原判更重的刑。”1891年的日本刑事诉讼法也作了类似规定。该法第265条规定:“若只有被告人、辩护人或法律上代理人控诉,不许将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失去其实际意义,弊大于利,且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就上诉不加刑原则之存废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民法院对于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案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以后,能否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刑事诉讼法对此没有规定.法学界传统的观点认为,根据具体情况,既可以减轻被告人的刑罚,也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但是,近年来报刊杂志相继发表了几篇文章,提出了不但上诉要不加刑,而且再审也应不加刑.其主要的理由是:第一,确立再审不加刑,有利于保障被判决人的合法权益.法律上之所以没置审判监督程序,就是为了救济万一被错判而蒙受冤屈的人.明确规定再审不加刑,可以使被判决人放弃顾虑,大胆申诉,以取得最后的纠正机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再审不加刑是确保上诉不加刑真正得以贯彻的一道屏障.现行实践中的上诉不加刑原则,由于种种变相加刑而大打折扣,主要表现为借口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加刑.为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上诉不加刑的利弊有的同志对上诉不加刑的利弊缺乏全面的、科学的分析,总是片面强调一审判决轻了,如果二审不能加重刑罚,就认为轻纵罪犯,不符合“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我们认为,这种把二审不能加刑看成为“轻纵罪犯”的看法是不对的,退一步说,对量刑偏轻的上诉案件不能加刑,即使有它的不足之处,也不能因此而否定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刑事二审程序中的一项特殊原则,但是该原则过于原则、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最高法院对该项原则的理解和适用做出了解释,但在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该问题的理解和做法还存有争议。本文试对上诉不加刑对发回重审和改变罪名的制约两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