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公法体系要以公民的公权利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道晖 《河北法学》2007,25(1):11-14
要实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公法体系)的立法规划,应当转变立法思路上的偏颇,在立法指导思想和立法重心上予以适当词整:从以经济立法为重心,转变到以人为本,以公民的私权利和公权利为本,实行以政改立法和社会保障立法优先的方针.公法不应当只是保障国家的公权力的法,而是规范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法,是公权力与公权利的关系的法.公法不意味着只是以国家利益为本位,而应当以人为本,以人权和公民权为本;不应该只是以经济为中心,仅仅是把法律作为对经济保驾护航的工具;应该以宪政的立法为核心,为首脑,而人权和公民权是这个体系的心脏、灵魂.  相似文献   

2.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或认可公民的私权利,使公民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为限度。相对于公民的私权利,国家的公权力显然更强大和更权威,而且更容易导致公权力的行使主体有滥用权力、超越权力、权力腐败等不良倾向。因此,法治社会需要设置有效机制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3.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或认可公民的私权利,使公民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为限度。相对于公民的私权利,国家的公权力显然更强大和更权威,而且更容易导致公权力的行使主体有滥用权力、超越权力、权力腐败等不良倾向。因此,法治社会需要设置有效机制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4.
国家义务对于公民权利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从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义务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现已经成为主导国家与公民关系的主轴,国家义务与公民权利应成为现代公法体系的核心内容和现代公法学的基本范畴。而且,国家义务直接源自于公民权利并决定了国家权力。国家义务以公民权利为目的,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以国家义务保障公民权利,是对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一、劳动合同立法: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 劳动法作为私法公法化的法律部门,具有社会法的属性,要体现国家公权力的干预,要对契约自由进行限制,要贯彻弱者保护理论,这已是劳动法学术界的共识。劳动法的这种法律属性不仅体现在国家通过法律法规建立一系列劳动标准,而且还应当表现在劳动法上的一项重要契约制度——劳动合同制度上。  相似文献   

6.
罗秀兰 《政法学刊》2010,27(3):28-35
“山西煤改”事件表明,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如果放任政府文件自行调整,公民权利易受到肆意侵犯;但交由法律完全保留则会压制地方政府应对治理危机的能力。对此,在中国的现实与制度语境下,一方面可适当通过立法主体与规则位阶的下移来弥合政府治理与权利保障之间的紧张;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面,就是通过对法律保留事项与方式的选择,以实体上的抽象保留和程序上的具体保留来规范公权力对私权利边界的调整,搭建一个刚性而又不失灵活的法治平台,以便不同的立法(广义)主体和规则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终实现公共利益与公民权利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邓敏贞 《现代法学》2012,34(3):71-78
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合同是国家规范公用事业公私合作活动的重要法律工具,具有经济法的属性,应接受公法与私法的双重规制。就公法规制来说,政府应保留一定的公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私人部门也应承担一定的公法义务,其部分私权利要接受公法的限制。就私法规制来看,主要体现在基于契约精神对政府公权力进行限制,并要求政府承担相应的合作风险,以及在违反合同义务的时候,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路权体系的证成与建构是交通行政法规范的重塑活动,打破了行政权力单方面强力支配交通领域的传统态势,要求公权力尽可能忠实地履行权利话语所传达的意志与诉求。路权的防御权体系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大宪章,训诫国家不得任意干涉人民自由与财产,有力羁束公权力在交通领域的恣意而为;受益权体系是"从安全到完美"变迁,在利益限制和激励间找到更为妥善的平衡点,调和交通行政中的利益冲突。基于功能主义视角,路权在"公民权利—国家义务"的逻辑框架下改变传统交通行政锐利的高权、单边统治,展现了交通行政法律关系的全貌。当然,认可路权并不意味着权利处分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相反,路权作为交通行政中的公法权利有其特定的行使边界和限制因素。路权本质上是防止交通行政权力异化,回应宪法"人民主体性地位"旨意的关键性概念与装置。  相似文献   

9.
从公权与私权关系的角度解读国家征收征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征收征用制度是公权力合法限制私权利的一种形式。国家公权力的正当性在于公民的同意,其价值在于保护私权利和协调私权利之间的冲突。基于此种目的,公权力可以对私权利的内容和行使方式作出限制或排除,但公权力对私权利的限制和排除必须限制在一定限度内,对这种限度需要以法律的形式从目的、形式、程序、功能、手段和权利保障等六个维度进行规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征收征用权行使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权是现代法治的基本问题。依法治权,既需要国家公权力之间的分立与制衡,也离不开公民权利对国家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公民权利监督制约国家权力的基本制度有二:一是作为公众“耳目”与“喉舌”的媒体;二是作为公民权利与社会理性不同声音代言人的律师。  相似文献   

11.
After two to three hundred years of development, modern public law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mature and integrated especially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raditionally, the dispersive and overlapping public law researches were grounded on the sectional public laws like constitutional law, administrative law, criminal law, procedural law, international public law, etc. Nevertheless, with all-around emergence of public law,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method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modern public law. Therefore, it is quite necessary for us to create a kind of moderate unified public law between the laws and the sectional public laws, so as to do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and systematic researches on various sectional public laws. Based on the indepth argumentation about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unified public laws, this paper further puts forward that, to discuss an all-encompassing way ab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creating the unified public laws and expect to fill the gap with it, the unified public law should define its study objectiv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ntents of integrated public law criteria, common public law features and general public law rules and so on; form its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line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public power and the citizen privilege; establish its category structure found on the concept of public power and the derivative core and basic categories; and build up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integrity of the public law research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Public domain is a core rule of copyright law, under which various creative materials are available for an author to use without charge or liability for infringement, hence ensuring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pyright law. Public domain is characterized by openness, public ownership, irrevocability and formality.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author’s work will not be interfered, public domain ultimately aims at the enlargement of its own universe and prosperity of the culture of human society. Its introduction into copyright law satisfies both historical and logical demands. Without its acknowledgement, copyright cannot be justified. In that sense, public domain and copyright can be deemed as twins. Public domain is not only an existing institution, but also an ideological tendency or a methodology. It has evaluative and inspective values towards copyright. It is an important precondition of copy-rights, and what is more,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expansion and realizing the purpose of copyright. Huang Hui, Ph.D, is a lecturer of civil law a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Till now, he has released over 20 research articles in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such as Modern Law Science, Legal Forum, Academic Forum, etc. His magnum opus includes: Legal Philosophy Exposition of Unreasonable Outstretch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terpretation & Transfer: An exposition of de-intellige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works in public domain, etc.  相似文献   

13.
建立统一公法学,既契合了特定的时代背景,更将产生重大的时代意义。建立统一公法学的时代背景:一是权力分立的铁律被突破,权力交叉的趋势在加强;二是国家社会一体化解体,社会公权力快速成长;三是学科的细化在加剧,学科的综合在并进。建立统一公法学的时代意义:一是有利于提炼规范国家公权力的基本规律,完善对公权力的整体调整;二是有利于研究公法面临的新问题,克服传统公法学研究的盲点;三是有利于加强公法基础理论研究,完善公法学科体系。建立统一公法学,并非否定权力分立的宪政原则,并非为了部门公法学的自身利益,并不违背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4.
梅林 《行政与法》2005,(6):47-49
北京出租车换型事件所引起的思考不仅仅是行政上的,更是法律上的。制定公共政策尽管在传统上被认为属于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其作为一种科学活动不应与法律发生联系。但是,法治化的进程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这一行政管理的传统领地,公共政策制定的法治化是公共政策行为发展的大方向和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李晓宁 《行政与法》2005,3(2):21-2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是新时期对党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党执政能力是否加强的重大体现,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应根据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倡公众参与;坚持依法行政,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落实贯彻党的执政精神。  相似文献   

16.
姜昕  王景斌 《行政与法》2005,4(5):82-85
对法治问题的探讨已经历时久远,众所周知,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需要而对国家权力施加必要的限制,现在,我们又处于一个界定权利的时代,一个认真对待权利的时代,因此,明确公法法治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视角就在于以私权为中心,从公法内外入手来把握公法法治的问题,认为要实现公法法治,必须培育公法主体的现代法精神,使其尊重私权利,公法法治应从尊重私权开始。  相似文献   

17.
严格维护国家权力的有效性与畅通性,惩治国家权力行使者的各种违法、违制行为,无疑是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公罪的产生,渊源于春秋战国以来集权观念的强化与官僚政治体系的严密。公罪的主要功用,即在于对官吏的职务犯罪加以性质区分,以适用不同的处罚。在秦汉律中,虽未见公罪之名,但公罪之实已具形态,其构成要件、罪过形态的区分、责任连带等都与后世律有一定的关联。犯罪公私的区分,使公罪作为类概念而适用于官吏非出于私利的失职、违制等犯罪行为,因此包容性甚广。其入于《名例》,正在于为官吏职务犯罪的繁杂性提供一个定性标准。  相似文献   

18.
张效琴 《行政与法》2008,7(2):77-79
传统的行政诉讼只允许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提起诉讼。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或消极的不作为危及社会公共利益时。有关的社会主体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监督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由个体利益所构成,若对受损的公共利益没有人去关注。那么,个体的利益受到威胁自然难免,而更重要的是等于对行政机关的这种违法行为坐视不管,放任自流。通过构建行政公益诉讼。赋予相关的社会主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既解决了公共利益受损的问题,又监督了行政机关行政权力行使的合法与否的问题,在目前既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萍  唐洁敏 《行政与法》2004,33(11):72-74
行政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这种特性决定了一切行政活动应当依法进行并以促进和维护公共利益为己任。如果行政权背离这一目标,必须运用包括诉讼在内的手段予以救济。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为了普遍的公共利益而维护法律,由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上的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利益之界定——一个公法学基石性范畴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在法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中都有使用 ,在法学领域 ,它与公共权力或私人权利有着密切联系 ,是个重要的概念范畴。公共利益构成了公共权力行使的道德基础和伦理基础 ,但究竟什么是公共利益似乎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的解释 ,因此其往往成为政府滥用权力的一个借口 ,对私人权利造成极大伤害。基于此 ,对公共利益从法理上作出相对明确的界定就显得尤为必要。从“公共利益”的语义分析入手 ,将“公共利益”与相关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 ,对可以得出公共利益的描述性的非概念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