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康》2020,(11)
正碧桂园服务开启战"疫"行动以来,在社区落实"10+N"防疫模式,即"10大社区防疫标准举措+N项创新特色防疫措施"。3万多名员工奋战在社区防疫第一线,全方位守护230万户业主的健康安全。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目前,无一起小区公共区域感染案例;小区无疫情率达97%;一线服务员工无一人感染确诊或疑似病例。  相似文献   

2.
正福州YOU+青创社区,地理坐标位于福州一个老式小区——荷泽小区内;"经营坐标"介于线上创业和线下社群之间。这个共享模式的居住型创业孵化器开办1年来,吸引了10多位台湾创业青年前来筑梦。福州YOU+青创社区是福建首个居住主题创新型孵化器,也是大陆第17个YOU+青创社区。走进社区,宽敞的阶梯教室既是年轻人平时交流、分享创业梦想的大厅,也是周末放松的观影厅。除了173间公寓,还有享受日光浴的"地软房"、设备齐全的健身房、临水而建的公  相似文献   

3.
正5月15日,对于台湾地区疫情指挥中心负责人陈时中和民进党当局而言,都是一个劫。当日台湾暴增180例确诊新冠病例,让陈时中瞬间跌落神坛,也让台湾防疫"模范生"神话破灭。最为讽刺的是,就在5月13日,这位被台湾地区一些人奉为"百年一遇抗疫神人"的陈时中,居然还大言不惭地代表民进党当局,投书英国《金融城早报》,"豪言"宣称"台湾要帮全球建医疗体系"。没想到短短2日后,他和民进党当局的"防疫神话"就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4.
《台声》2020,(3)
正陈文成台湾彰化人,现居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也许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因为担任疫情志愿者而缩小了与社区居民的距离,但热爱这里的他,必然会在为家园奉献的每一天,成为那个他一定会成为的人。北京市疫情期间,陈文成报名成为了社区防控的志愿者。因为太太怀孕的关系,今年是他生平第一次没回台湾彰化老家过年,而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打乱了原有的计划,也令他多了一份新的职责。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小区正在招募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的陈文成,萌生  相似文献   

5.
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民进党当局一方面一边倒依附、勾连美国特朗普政府,试图"借疫谋独""借疫反中",另一方面大肆炒作所谓台湾"防疫神话",鼓吹台湾是东亚乃至全球"防疫模范生""世界需要台湾经验"等。数字上看,台湾没有沦为重灾区,但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种种所谓"防疫神话"不过是人为虚构出的泡沫。所谓"防疫神话"实为无根之水、空中楼阁截至5月17日,约2300万人口的台湾新冠肺炎患者确诊440例,死亡7例,民进党当局和绿营媒体正是借此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0,(9)
正疫情的暴发,无疑让社区面临着大考。2月7日以后,中央全面部署抗疫工作,指出社区是防疫抗疫工作的第一线,这就给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对社区没有概念,直到这次疫情,我才知道,社区原来与我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生活在北京方庄一带的居民张艳艳说道。位于丰台区的方庄,是北京居住密集度较高的  相似文献   

7.
在社区建设方面,台湾有着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此次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台胞社团沦坛上,以社区建设为主题,台胞社团领袖介绍了台湾在社区治理,社区规划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相关经验,在浓浓乡情中,两岸一起探讨社区合作,协蚓发展的可能性。 老小区,新活力 60岁的李赫在台湾南部嘉义农村长大,手上带着割稻留下的伤疤。谈及社区对台湾人的重要性,李赫深有体会,“台湾人很有漂泊的感觉,社区建设有助于人心的稳定,正是因为社区,台湾的人心才慢慢安定下来。” 作为台湾原乡文化学会理事长,李赫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告诉记者,同许多地区一样,“早期台湾把大地当成消费对象,社区的建立,使人有了归属,就像回家一样。”  相似文献   

8.
通州蓝天救援队针对老旧小区和无物业小区开展了防疫消杀志愿服务;中流砥柱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志愿者在玉带路4个小区入口,开展协助执勤、出入登记等工作;运河星志愿服务队将防疫物资和防护用品送到社区和残疾人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通州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立即行动,众志成城,科学有序参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郭银生,福源社区的大人小孩几乎都知道,上了年纪的退休大爷大妈直呼他"郭代表"……郭银生是鹤壁市人大代表、淇滨区黎阳路街道福源社区党支部书记、黎阳路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近两年,在他的带领下,福源社区由"下岗失业职工多、生活困难家庭多、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多、管理难题多"的三类小区华丽变身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今年七一前夕,他所在的党支部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5,(21)
<正>有了社区工作者们的"引领",又找到了通向幸福社区的"和谐之路",那么谁才是建设幸福社区的"主力军"呢?答案无疑是社区居民新华街金菊社区是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一个典型的老社区,辖区面积0.35平方公里,所辖物业小区15个,楼宇148幢,居民多数为当地的户籍人口。2011年4月,金菊社区创新性地开拓了"社区民生自主参与"的路子,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了5名社区专职委员和两名兼职委员。社区民生参与平台搭建起来后,为居  相似文献   

11.
正年初,台湾卫生福利机构所属桃园医院爆发新冠肺炎聚集性感染事件,事态迅速发酵,引发岛内恐慌和政治漩涡,再一次刺破了民进党当局勉力维持的所谓"防疫神话"。所谓"防疫成绩"何来?2020年疫情爆发至今,台湾共报告确诊病例909例、死亡8例。如此官方数字让台湾幸免于疫情重灾区之列,也让民进党当局借机自诩"防疫模范生",  相似文献   

12.
正每天下午4点,一场小型"新闻发布会"都会如约在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街道办长湖社区举行。发布地点不是新闻发布厅,而是在微信群。社区综治中心把各小区网格员一天来的防疫工作动态,发到网格群、楼道群,并回答网格内业主们的疑问。在广西,有8万多个网格,覆盖全区1118个乡镇(街道)的14223个社区(村屯),社区(村屯)干部、基层政法干警、网格员是网格内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吴丹 《岭南学刊》2020,(5):76-82
小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破解"悬浮化"问题、引领社区治理的"锚点"。深圳罗湖区将党支部建在小区上,通过搭建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的治理架构、对小区自治主体赋能、破解小区治理公共性困境,从而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效能。面对小区党建模式的可复制性及其对社区自治功能的影响等挑战,应加强小区治理的制度设计,增强资源投入与保障,同时,应注重社会自治的培育,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本案例跟踪了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的特色实践,概括记录了激发社区社会组织、谱写基层协同治理新篇章的全过程,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加强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地方样本。一、东关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概况东关街道办事处位于奎文区核心区域,街道下辖苇湾、奎文门、中和园等9个社区,共有小区123个,其中社区管理小区58个、单位自管小区33个、物业管理小区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基层社区工作者备感骄傲和鼓舞。回首战"疫"过程,我们感慨万千。疫情之初,洪湖市戴家场镇社区迅速启用网格化服务管理,48个居民小区变成了48个"防疫小网格",所有社区党员都第一时间站在防疫前沿,成为一面面防疫的旗帜。我们服务群众,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了广大居民。很快有280多名居民主动加入了"防疫小网格"行动组,他们有的负责收垃圾,有的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3)
正简朝卿台湾台北市人,现居福建省厦门市。他在社区当中有一个亲切的称呼:"简叔",这个称呼背后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化不开的情。这个特殊的春节里,简叔往返于海峡,为社区的居民购买解决燃眉之急的"年货"。  相似文献   

17.
<正>春华园小区位于徐州市鼓楼区二环北路,共有居民1045户。小区自2002年投入使用,热交换泵房以及地下铺设的近1300米管道等供暖设备均老化,已达设计使用年限,极大影响供暖质量。小区的暖气管道更新改造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广大业主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事。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多次集体协商,社区人大代表积极提出建议议案。华康社区党委带领"党员红管家",也多次到小  相似文献   

18.
<正>舜耕路社区位于著名的泉城济南趵突泉街道,是一个驻区单位众多的综合性社区。由于社区内有许多老旧小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保障居民安全,社区健全工作机制和领导体系,重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鼓励全社区共同行动起来消除安全隐患,织牢百姓的安全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舜耕路社区不仅形成了自己的防灾减灾特色,更取得了防灾减灾实效,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19.
浮山后社区,位于青岛市主城区东北部,是一个新建小区,总规划面积为12平方公里,建成后可容纳居民20-25万人.现已建成和管辖4个小区,占地面积约2.56平方公里,已迁入居民1.3万余户,4万余人,新建小区居委会4个.浮山后社区有3个特点:一是各小区全部为新建住宅,配套设施齐全,也没有厂矿企业,是一个纯居民住地;二是大多数居民为"棚户区改造"的搬迁居民,文化水平不高,收入偏低,困难户、残疾人比例比较大;三是社区内全部实行智能化的物业管理.针对此种情况,如何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就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20,(3)
正在这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疫"中,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逆行者",同样值得我们称赞。他们的"战场"在大街小巷,天天与社区居民打交道,他们没有专门的防护设备,更没有N95口罩,也不是媒体和网友们关注的焦点,但从疫情爆发至今,他们无时无刻不"战斗"在防疫第一线,他们风雪无阻,不畏饥寒,严防死守在小区院门、大街小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社区工作者"。这一次战"疫",见证了他们的平凡与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