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阶级的命运,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而为日益走向成熟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依据。《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被压迫生灵的呐喊、新文明的愿景和共产党人斗争的策略纲领,其基本精神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是怎样论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兼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周治滨今年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150周年。《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产阶级政党第一部制订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马克思主义的歌中...  相似文献   

3.
“两个必然”的思想永放光芒徐崇温150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第284页)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考察,在《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中提出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马克思在其光辉巨著《资本论》中,首次把无产阶级贫困化提到经济规律的高度,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十九世纪术二十世纪初,列宁在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把无产阶级贫困化区分为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两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为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提高,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据此,国外有人提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逆转的,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无产阶级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才能使这种必然性变成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于一切形式的资本主义。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繁荣。现象,以及迄今为止,社会主义革命未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胜利的事实,也丝毫改变  相似文献   

6.
梁志伟  龙东  李坚 《学理论》2013,(12):49-50
机器,是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也是科技水平的象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述了他们的机器观,分析和批判了机器在资本主义中的应用及其后果,阐述了机器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阶级的正负两重性效应。通过分析《共产党宣言》中的机器观,对于现代社会正确理解和应用科技手段、解决科技异化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与当代资本主义卢之超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以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发生发展,以及现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而得出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科学结论。因此,观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2)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上第一部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对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以及奋斗目标做了详细的论述,其中蕴含着衡量共产党人的政治标准。新时代下,《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基本的政治要求,对我国党员发展工作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9世纪中叶,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处于对抗之中,欧洲无产阶级运动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不断兴起。一个以资本主义国家为新兴主导力量,封建君主制国家和广大殖民地为传统守旧力量的世界格局正在逐渐形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唯物史观视角对此进行了科学批判,阐明这一世界格局是资本主义进行全球剥削和压迫的工具本质。他们认为,要构建"自由人联合体"必须变革这一世界格局,变革主体是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代表的革命阶级,变革方式是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立足国内外两个百年大局,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对世界格局的科学论断,可以为变革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与当今世界的现实张中云《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发表至今已有150年,世界上凡憧憬社会美好未来,渴望建立一个最早由《宣言》科学阐明的替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们,在今天都有发自内心的对《宣言》的纪念。马克思恩格斯在18...  相似文献   

11.
正170年前《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入新时代,《宣言》中所蕴含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现实必要性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一、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根本保证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这就决定了共产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象征着马克思主义的问世,为无产阶级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目标提供了思想武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的基本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特别是"两个必然"理论,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增强人民信仰的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以至全人类解放事业指明方向。研究《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8,(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已历经170周年的考验,历史和实践已充分证明《共产党宣言》中所阐发的关于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性、真理性依然没有过时,并且永远不会过时。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共产党宣言》再次彰显了其自身的时代价值:正确地对待消灭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辩证地看待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积极地发挥中国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为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与世界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共产党宣言》传播到中国以来,激励过无数仁人志士。我们今天对《共产党宣言》最好的纪念,就是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认真研习《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铭记践行其初心使命,结合中国实际,为新时代发展不断贡献力量。《共产党宣言》是为绝大多数的劳动工人、广大的无产阶级立言,充分体现了人民立  相似文献   

16.
金文 《学理论》2013,(10):36-39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表达了"扬弃私有制"这一重要观点。《资本家宣言》承认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扬弃私有制"的观点,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认识和对待私有制问题上,《共产党宣言》与《资本家宣言》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陈婷 《理论导刊》2023,(9):104-108
反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吸收借鉴前人反贫困思想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的反贫困理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认识论、价值论、目标论和实践论等四重维度,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困产生的制度根源及反贫困的社会主体、价值目标、基本路径等问题,强调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革命的宣言、政治的宣言、信仰的宣言。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理想与革命精神,是对《宣言》发表170周年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最好的纪念。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革命化的思想非常深刻、非常丰富。许多人认为革命就是夺取政权,一个阶级推翻另外一个阶级的革命是一次性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不再存在社会革命了。把社会革命等同于政治革命,这是对"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在马克思主义文本序列中,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思想史意义。本书对《宣言》的写作背景、文本结构和基本原理作了阐释,对《宣言》阐述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两个不可避免"、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和"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构想等重要理论原理作了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出发,运用唯物史观揭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狭隘性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著作《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对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十大观点进行有力驳斥,为我们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崭新视角和有益启示。基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文本分析《共产党宣言》经典文本发表170多年以来思想张力的基本特性,其高度的科学性、自觉的实践性、鲜明的阶级性是《共产党宣言》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深刻理论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