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执政价值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维护党的整体利益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践行党的最低纲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重大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标准是一个具有多维量度的价值评判体系,其中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执政实践的长期探索和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而形成的以党的执政价值目标为取向、执政价值标准为依归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兴华 《理论探索》2005,(5):133-134
制度是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目标的根本保障。科学执政的制度要求包括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大力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等,民主执政的制度要求包括大力推进民主建设的制度化等,依法执政的制度要求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里所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质上是指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的问题.执政方式的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的时代回应,是党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开放透明多样化的现实需要、亿万人民群众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愿景和依法治理的要求而作出的自身执政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胡伟 《理论与改革》2020,(2):150-159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为此,要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嵌入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框架之中,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把“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有机统一起来。其前提是澄清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5.
作者把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总结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体会为执政的三大法宝,认为这是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第一部分谈到苏共在列宁时期初步探索了执政规律,苏联得以兴盛,后来在斯大林时期背离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规律,遭致丧权亡党.第二部分谈到我们党从民主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经过曲折探索已初步掌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规律,1949年在全国执政后因受"左"的路线干扰走了弯路.第三部分谈到三大法宝的关系,指出科学是关键,民主是基础,法治是规则,科学是民主和法治的向导,民主是科学和法治的源泉,法治是科学和民主的保证.当今特别要大力加强民主执政.  相似文献   

6.
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良 《求知》2005,(7):4-6
党的十六大将“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这是我们党在深化执政规律认识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对于党在新阶段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变化,体现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深刻变化对党的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阐述了依法执政对我党完成执政使命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全党同志提高依法执政本领的有效方法,分析了领导干部带头维护法律权威对依法执政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与创新,而依法执政的推进必须以新的执政理念作基础,因此,培养与依法执政相适应的新理念就成了推进依法执政的迫切要求。这些新理念包含了依法执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有利于保证和实现党的领导的理念;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根本保证的理念;是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社会最佳执政方式的理念;是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合法性对任何政治体系都是最为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党的地位与效率往往取决于其合法性状况。在现代民主社会的背景下,执政党合法性有赖于意识形态与执政的有效性,同时在执政方式上依法执政的选择也是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对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执政方式具有较强的集成和承载功能,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既能有效推进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际进程,也能深入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战略方针,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构建科学管用的执政方式现代化评价系统,从目标导向、行为规制、绩效评价等方面施加督导,是推进执政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执政方式现代化本质内涵和结构体系基础上,科学选择评价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评价指数和评价方式,从而有效促进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的同步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运用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实证分析、调查分析等方法从依法执政的含义,依法执政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执政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本文着力于在如何提高依法执政水平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党当今的依法执政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在此前提下对执政党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依法执政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是现阶段要解决的实践课题。它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首要的是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依法执政的法治观念,通过改革执政方式、理顺党政关系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积累了丰富的局部执政经验。党领导民主选举运动,通过民主、合法的途径进入政权系统;党制定并实施了“三三制”原则,增强与扩大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党提出建议并通过政权系统实施了兼顾各抗日阶级利益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增强了根据地内部的凝聚力;党规范了党组织与政权系统的关系和政权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按照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党要执掌好政权,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一些带有根本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关系;作为执政党需要更好地运用和谐哲学来执好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是党执掌好政权的基本遵循、原则和方式;以最低的执政成本取得最大的执政成效应成为执政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问题是我国学术理论界近年来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在对"依法执政能力"概念定义上,存在两点不足.事实上,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作为一个整体的"依法执政能力";其二把党作为一个由很多先进分子结合而成的先锋队组织,主要是指党的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勤 《理论探讨》2006,1(1):170-173
正确认识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逻辑起点。我们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所肩负的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都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认真探索执政党执政规律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为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指明了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陈琢 《求知》2007,(10):6-7
把依法执政确定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对我们党自建国以来执政理论与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依法治国理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保证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政党权威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红光  黄颖 《理论导刊》2006,3(3):33-36
在执政的条件下,党要保持先进性和广泛的代表性,有效地执政,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制度建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其要义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政治合法性是民众对执政党掌握公共权力的政治认同.延安局部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法理、绩效、民主以及情感方面积累了重要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其对建国后在全国执政及进一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连翔 《求知》2005,(8):6-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