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中,报复社会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从之初的个别省市偶发逐渐蔓延至全国且逐年攀升,并呈现出以男性犯罪人为主、以纵火和爆炸为主要作案手段、公共场所及中小学校园成为主要作案地点、私人恩怨和个人需求未得到政府满足为案件主要起因、以不特定公众为主要侵害对象、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为了有效防控报复社会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需要全面提高罪前的综合防控与预测预警能力、罪中的现场处置与应急反应能力以及罪后的严厉打击与妥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刀斧砍杀手段实施犯罪是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中一种常见的犯罪类型,其作案随机性强、作案工具简单、作案手段残忍,给案件的预防和现场处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强对刀斧砍杀类案件的研究,能为防控、处置刀斧砍杀类案件提供参考性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以来,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给稳定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受犯罪侦查手段、治理理念及畏难思想影响,一些地方单纯以见警率、管事率为抓手,在科学用警和警务技术应用方面较为薄弱,对极端事件的防控治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基于智慧警务建设形成的大数据优势,警务部门以治安要素异常行为管控为抓手,多维度收集汇总关联数据,以大数据预警方式查找潜在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人员。在治理理念上,将预防个人极端暴力案件扩展到防控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在找准矛盾源头多部门协同化解、高效快捷矛盾排查流转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枫桥经验”优化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完善潜在个人极端案事件源头防控与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严重暴力犯罪,具有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作案手段的极端暴力性、作案人一般单独作案等明显特征,社会危害极大。目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呈多发态势,分析其原因,既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作案人的个人因素,也有惩治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要有效遏制这类犯罪,必须科学施策,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健全心理疏导服务体系,规范新闻媒体报道,净化公共文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全国各地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频发,以侵害对象不特定的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更为猖獗。根据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人的自身特征、社会属性及心理特征,认为其作案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或身体上具有某些障碍或缺陷,长期存在负面情绪,法律意识淡薄,反社会人格突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备,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经常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表达和解决,也容易引发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公安机关的应对措施应以控制、打击、防范为主,以避免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外对地下公共空间社会安全风险与防控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具有空气密闭、自然通风排风能力弱、人群密集等特点,而毒气具有急性毒性、传播性等特点,因此对城市地下公共空间防范毒气暴恐袭击的研究尤为重要。应加强对毒气袭击的监测与预警能力、建立高效可靠的应急处置机构、制定科学可行的应急处置预案、提升专业医疗救援水平并建立袭击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7.
"两抢"即抢劫和抢夺,是近年来社会治安中多发性突出问题。据对菏泽、聊城、德州三市公安机关的调查,"两抢"案件占刑事案件的比重接近10%。其中,抢夺犯罪被害人主要是反抗能力较弱的单身女子和老年人;抢劫犯罪被害人主要是防范意识差、反抗能力弱、有钱财可抢的青壮年男性。两种犯罪皆具有结伙性、凶残性、系列性和作案地点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征。"两抢"犯罪的多发,既有社会综治机构和公安机关防控不力的问题,同时也与被害人自身的被害意识薄弱密切相关。因此,要最大限度减少"两抢"犯罪的发生,必须改革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建立实体犯罪预防机构;强化公安机关的监控力度,建立和完善网络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被害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警示、"增责"等措施,提高全民的防害意识,从而形成社会、公安和被害人"一体化"的"两抢"犯罪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学术界对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研究多是从心理学和犯罪学等微观角度来进行,较少考察社会因素对犯罪主体的重要影响,鉴于这一情况,应着重探讨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宏观社会背景,从社会排斥理论出发,分析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发生机理,进而从社会融合理论的角度提出化解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路径,实现对受社会排斥的社会群体的融合,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自杀性暴力犯罪的基本特征体现在:犯罪方式以单独作案为主,犯罪对象以不确定性为主,犯罪行为以很强的攻击性为主;犯罪心理以变态和残忍为主。自杀性暴力犯罪具有一般规律,此类犯罪发生之前往往有各种迹象可察,其发生暴力犯罪的发生都有量变到质变过程。为此,在防范对策上,要加强教育引导,从思想上消除诱发自杀性暴力犯罪的因素;加强管理控制,从条件上设置发生自杀性暴力犯罪的障碍;加强应急处置,从后果上努力减少更大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安机关作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安全的重要力量,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包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保证;紧紧依靠人民是制胜法宝;坚持依法防控重要手段;提早防范风险是关键所在;队伍忠诚担当是坚强保障。但依然在应急处置、基层治理、综合保障和队伍管理上面临挑战。为此公安机关要总结经验、直面风险,破除困境。必须要建立协同配合的一体化应急处置机制、警网深度融合的社会联动基层治理机制、精准防控的云上监测机制、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一体化管理机制和队伍特殊时期的职业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和风险积聚,我国各类公共冲突不断发生,其中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作案手段极其残暴,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公共安全的极大担忧。我们必须从社会公共冲突管理的视角审视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提前预防和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2.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发案数量明显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多发、积累和激化造成的。依靠群众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最基本的经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对预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恐怖活动犯罪是危害最严重的暴力犯罪之一,具有主体多元化、动机多样化、手段科技化、活动全球化、后果严重化等特征。根据政治主张、形成原因和主要侵害对象,可将其分为极左恐怖组织和极右恐怖组织,民族分裂主义组织和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国家恐怖主义组织和个人极端恐怖主义组织等多种犯罪类型。恐怖活动犯罪的原因极其复杂,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防控恐怖犯罪活动,需要从强化反恐意识、建设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反恐法律体系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刊首寄语     
随着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增多,社会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愈演愈烈,严重破 坏我国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力犯罪继续升级,恶性案件接 踵而至,凶犯作案疯狂,其后果大多触目惊心、令人发指,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和评论 的社会热点之一。《暴力犯罪的增长原因与治理对策》概括了暴力犯罪的概念和当前暴力犯罪 的五个特点,从经济体制转型、道德规范弱化、暴力亚文化习染等方面阐释了暴力犯罪增长 的原因,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严打”严重的暴力犯罪、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与能力、 奖励见义勇为者与查…  相似文献   

15.
地方是突发疫情防控的实施者,地方治理奉法,疫情防控治理效能就显著。疫情的突发应急性要求地方治理打破常规治理思维,甚至采取超常规治理措施,而这些措施一旦使用不当,公民人权保障和国家法治秩序就会面临威胁,鉴于此,有立法权限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须加强属地疫情防控的预防性立法;地方政府要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强化疫情防控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地方各级司法机关严惩涉疫情犯罪须坚持主客观统一原则,警惕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强化疫情防控公众守法意识的培育,以"两个区分"提升公众"知法"能力,以良善社会政策促进公众"守法"自觉。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中,频发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敲击着中国社会的风险认知能力,丰县爆炸案的发生对犯罪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犯罪生成结构的复杂化与犯罪控制疲软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犯罪治理策略存在系统性风险,通过研究风险社会中犯罪发生的机理,形成犯罪风险与犯罪治理相契合的影像,从而有效地规制与惩戒极端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7.
在重大疫情发生背景下,公安监所面临着人员流动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封闭环境下的快速传播风险、重症人员所外送医就诊风险与疫情传播下的强制措施变更风险,而现有公安监所突发疾病应急处置机制,又不足以有效应对监所疫情防控需要,开展公安监所疫情应对机制研究,有助于提升监所应对突发疫情的防控能力,降低疫情在监所内传播与扩散风险,保障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与监管安全。  相似文献   

18.
斯里兰卡恐怖袭击事件中显现出新特点,表现在人员受教育程度和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等。斯里兰卡政府在恐怖袭击防控和应急处置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对我国恐怖袭击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已形成一套组织严密、运行良好的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探究和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等经验,科学构建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六项机制”,对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已形成一套组织严密、运行良好的灾害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探究和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台风的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等经验,科学构建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机制与应急管理体系———“六项机制”,对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