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所谓法人治理结构,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设计,使冲突和对立的利益得到协调,法人组织达到和谐的状态。其核心在于,通过建立权力制衡的体制机制,实现由各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决策层和作为代理人的执行层两者间良性的互动,促进法人组织的发展。当前,法人治理结构被理论界称为是解决现代组织中"两权分离"和"代理成本"两大难题最有效的途径。国外法人组织中,无论是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都普遍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我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转型期NPO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都与我国行政单中心治理的缺陷有关。引进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完善法人自主治理,健全政府治理机制,推动独立部门、公民个人、舆论界以及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多中心协同治理,促进非营利组织善治,将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强化非营利组织治理、构建非营利秩序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而法人治理制度的健全与公共治理制度的完善则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所在.本文从高校法人治理和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发,研究了高校法人治理制度与公共治理制度的完善,以期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在公司化改制中已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 ,然而在实践中法人治理结构却出现了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的内部人控制。探究法人治理结构失灵的原因 ,主要有两点 :第一 ,所有者虚位 ,亦即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不明确 ,无法有效地行使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 ,使得经理人控制公司的现象频繁发生 ;第二 ,是法人治理结构一开始设计就忽视了应该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治理结构 ,从而形成了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 ,其失灵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5.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与事业单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政事分开,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实现去行政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事业单位法人有着与企业法人不同的特点.目前在某些地区和高校已经开始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实践,但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复杂性、困难性和长期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对现有管理体制带来较大挑战,一是对现有管理体制的挑战;二是对现有人事制度的挑战;三是对现有外部对接循环系统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实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企业存在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信任托管和委托代理关系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缺陷。按照合理分工、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企业组织机构,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妥善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等是规范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珉 《理论建设》2012,(6):19-23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迫切需要加以完善,其产生原因有法律原因、组织机构的构成不合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合理等。为构建合理而完善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需要从完善立法、协调监督机构、完善组织机构的构成使之合理化、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分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取得了进步,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解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区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沿革、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要从健全法人资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设计两个方面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非营利组织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不足、人才匮乏、贪污腐败、营利越轨冲动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我国行政单中心治理的缺陷有关.引进现代公司治理理念,完善自主治理,健全政府治理机制,推动独立部门、公民个人、媒体以及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多中心协同治理,促进非营利组织善治,将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非营利组织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徐景和 《学习论坛》2006,22(1):32-35
公司多边治理机制,是指公司多边治理机构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是多边治理结构下的社员会与董事会、监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式,主要包括多边治理激励机制和多边治理约束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相互作用,使公司多边治理主体各尽其职,共同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司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规制基本上反映了公司内部机构之间分权制衡的关系,对公司的外部环境及其机构的制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如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原有的行政管理部门放权不够;董事会运作不规范;内外监督不力等。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使国有股权法人化;完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完善共同治理机制及内外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审视省管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改制不到位、形改质未改等问题,解决的思路是:产权制度须实行多元化改革,解决一股独大,实现决策民主化;企业运营中国有资产要实行问责制;在选人用人上实行保荐制、票决制、竞争制;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加强对企业全方位的监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党的十七大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的要求,以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为突破口,通过改革政府行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发育公民社会、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探索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精准治理与模糊治理在治理实践中以不同的治理方式显示了其治理效能,但在治理机制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这就意味着单靠精准治理或模糊治理均无法实现对社会的善治。只有基于对两者的辩证思考和优化融合的智慧治理,才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智慧治理的突出特点在于治理主体的能动性、治理成本的可控性和治理效益的持续性。未来,智慧治理应从治理目标出发,确定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精准治理与模糊治理的程度与方式,以实现两者在治理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有效互补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治理和善治的基本观点,随后用治理和善治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成就,指出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我国政治发展的已有成就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积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结果,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角度来看,过去20年的努力为政治体制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预示进一步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如何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不仅仅在于治理与管理的语义差别。理解国家治理是理解社会治理及其发展走向的前提,国家治理的制度化取向为社会治理的推进路径奠定了基础。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取向是民主化制度安排和法律法规安排,需要解决制度、法律、法规之间的合理关系。构建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合理路径,需要解决多元主体互动、合作的行为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整体性治理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反恩和修正基础上提出的治理模式,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最新成果,其核心目的在于跨越组织边界,整合各自独立的资源,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本文综合国内外学术界的观点,系统梳理了整体性治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和框架,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后期以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治理”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实施变革创新行动的全新理念和方式,发展至今,合作治理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一项重要共识。近年来,学术界在对合作治理的发生机理进行探索的时候,发现了“界面”的简化功能,开启了对“界面治理”的理论探析。然而,既有研究基本上都是悬置了对界面治理的知识学认知前提而去建构“界面治理”的分析框架,这种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界面治理”语词的推广,但是长远来看是不利于“界面治理”得到科学的理论确认的。事实上,从人的社会性本质出发,可以发现,“界面”的产生是边界行为的结果,它普遍存在于由不同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性系统之中,是各要素交互作用发生的地方(或载体)。治理界面是界面在治理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本质上是一种“治理工具”,发挥着化繁为简的治理功能。界面治理是基于治理界面而开展的跨界合作行动,是合作治理的重要实现方式,因而对界面治理的研究应当被纳入到合作治理理论的建构范畴。  相似文献   

20.
社区不仅是中国城市社会的细胞,也是国家进行社会建设的重要场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以科层制为基础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与挑战。S市从营造参与共享的有机社区、塑造事权明晰的有效行政以及建设关爱互助的美好社会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并以信息吸纳机制、问题识别机制、任务分包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为其保障,构筑起圈层治理的社区治理结构。通过这一社区治理结构的转型,S市在社区层面最终达成了"大社区、优部门、强社会、好秩序"的服务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