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尚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危机。自此以后,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在中国学界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历次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无不与文化论争相关联。延至今日,文化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更新运动,它曾以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而闻名于世。然而,时过境迁,“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的一个“传统”,成为我们可以诠释的“文本”。应该如何解读它?如何对待它?显然,我们不能再因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盛行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一方面要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另一方面又要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境界,而不是简单地回到“五四”当年。本文拟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意义、贡献作一探讨,并揭示出它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正反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综观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核心都十分注重从文化层面来探讨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科学地回答了“古今中西”文化之争 ,解决了中国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问题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支点。鸦片战争后 ,中国民族危机接连不断。由此而来的各种剧烈冲突 ,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 ,就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相结合 ,对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文…  相似文献   

3.
以“礼”为思想灵魂、以“仪”为行为规范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强调文质统一、礼德统一、仁义礼智信统一,是当代中国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通过中西礼仪文化综合创新、古今礼仪文化创造性转化等途径实现弘扬传统礼仪文化与公共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强现代公共道德建设的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 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文化讨论,所选择的价值意向,仍停留在五四文化运动的水平,即争执于中西文化和古今文化的差异与优劣,文化反思与文化比较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已  相似文献   

5.
所谓现代新儒学,主要指五四以后,以会通中西,谋求儒家的思想现代化的一种文化观念.作为一种文化思潮,现代新儒学是作为“全盘西化”理论的对立面出现的.同西化论者片面地注重文化的时代差异相反,其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强调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不能简单替代,中西之争不能仅仅归结于古今之争.由郑家栋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第2次印刷的此书,分上下篇.上篇着重从文化、哲学和学术方法三个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现代新儒学作为国人在西方文化冲击面前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回应方式,所表现出的文化立场、思维方式、理论特征、历史观念等.将现代新儒学思潮区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即:  相似文献   

6.
傅守祥 《探索》2005,6(6):116-119
文化的差异性与民族个性不会因全球化而必然走向衰落,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怀古倾向却极有可能导致文化传统的衰萎。当今文化的发展必定是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仍是现代性的建构和培育。应彻底抛弃“中西之争”、“古今之辨”的陈旧思维模式,在古今中外的多种文化资源之间形成高度辩证的联结。21世纪的中国文化必须通过新的整合与创造,“会通中西”,努力完成价值系统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换,同时超越西方式现代性的弊端,构建起先进的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精神,明确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八十年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奋斗足迹和“五四”精神 8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他们经过历史的比较和  相似文献   

8.
姚望 《前线》1994,(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75周年纪念日。75年来,“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发展自强不息,开拓奋进。而今,当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新世纪进发之时,跨世纪青年又应如何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创造出无愧于青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就要度过自己的70诞辰了。如同一切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五四”运动也按自身发展的根据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在迎接开中国新文化运动先河的“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时候,学习和研究建设民族新文化的问题,也许不是无益的。“五四”,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矗立的一座丰碑。如果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推翻统治中国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制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民主”、“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两面旗帜。“五四”先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封建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家推行民主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民主化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正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到的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一、民主思想是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核爆发于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次波及全国、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直…  相似文献   

11.
“五四”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历史话题,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中,无论政治的,或思想的,或文化的,此一话题都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有关“五四”研究的专著或论文,可谓不胜枚举。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依然走热,可见“五四”研究在学术领域的魅力了。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博士的这部《五四民主观念研究》,正是一系列“五四”研究论著中的一部。该书除导言外,共有八章,即:第一章、五四时代的中国社会与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和21世纪新文明。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以大历史观,从中华文明史、中西现代文明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在古今中西比较中,回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何而来”“有何特征”和“向何而去”之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变迁轨迹的考察、变迁原因的剖析,可以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作为现代中国历史起点的新文化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给辛亥革命所建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寻求合法性基础而重构意识形态的运动.“五四”先哲表达了学术独立的理想,但近代史自身的逻辑使新文化运动高度意识形态化了.“五四”标举民主、科学,发挥了伟大的启蒙作用,但另一方面,当文化的多元结构被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意识形态一元结构所取代时,就为日后中国社会走向“文革”那样的文化专制主义埋下了伏笔.“文革”是与“五四”精神背道而驰的.痛定思痛,在民族生存已经得到保障,民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应当提倡学术独立,采文化多元主义,在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的滋润下迎接中华文明的伟大友兴.  相似文献   

14.
"五四"一词涵盖了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的历史内容,它对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都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众多思想文化问题争论,都可以从"五四"思想资源中找到源头,"五四"成了评价政治与文化问题的强势坐标.几十年来的"五四"评价,应时代权势之变化而有过不同的取向,而最重要的评价取向,则莫过于两次:一次是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另一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5.
在启蒙的意境中,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的确是灵犀相通:彼此在价值取向上都预示着工业文明将取代农业文明,因此都堪称历史上最具深层意义的“变教”运动.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除了自身具有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等客观结构之外,都必然眷注着那个通过自我确认并内化为民族心理的价值认同体系,这就是所谓的“教统”.这个体系一经建成,它就象牵引不去的“文化基因”一样牢牢地统摄着社会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并在其发生变迁的过程中仍顽强地维系着该文化范式的稳定或保持着它较强的惯性.由此,我们可以断言,社会转型的最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教统”的革故鼎新.历史上中西启蒙价值观上的某种趋同性,便是对现代“变教”运动的历史必然性不约而同的昭示.  相似文献   

16.
1928年,莫斯科。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中共代表瞿秋白走上讲台,向苏联同志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演讲他说:“……党孕育在‘五四’运动中,以1920年为其开端。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7.
1998年6月共青团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图为贵州代表团在长城上合影留念。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我们迎来了纪念中国青年“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回顾包括“五四”运动在内的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展望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征途上,在实现富民兴黔的伟大实践中,跨世纪一代贵州青年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自“五四”运动以来的近一个世纪里,一代又一代先进青年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英勇奋斗,艰苦创业,谱写了辉煌的篇章。纵观以“五四”为发端的中…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文明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1840年后西方列强的大规模入侵造成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则逐步演变为“五四”前后中西文化的论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对中西文化的态度既互相联系又有某些差别,他们在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民族性与时代性辩证综合的基础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道路。研究这一段历史,将为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80年前,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重重压迫,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发起了震惊中外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从此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篇章。“五四”运动是一个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运动。80年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人就,“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也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一在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最终明确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文化。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研究,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