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南亚地区拥有2.1亿穆斯林,是世界上除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穆斯林人口占最多的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据统计有1.6亿穆斯林。菲律宾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多,有500万人。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左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有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印度尼西亚的主要伊斯兰教组织有14个,其中“泛伊斯兰国家”、“阿拉苏纳圣战军”、“自由亚齐独立运动组织”、“伊斯兰解放党”和“维护伊斯兰战士组织”是主要的极端主义组织。  相似文献   

2.
从13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扎根,到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前,印尼群岛基本上完成了伊斯兰化的过程,印度尼西亚等岛国的主体居民都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建国初期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有95%以上的居民是穆斯林。目前,在印尼2.3亿人口当中,87%的居民仍是穆斯林。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人口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不仅体现了印尼当代文化的特征,而且在政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代表着一股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1511年前伊斯兰教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尼西亚人口中穆斯林占88%,即1.6亿左右,她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伊斯兰教的传播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重要的过程之一,荷兰学者施里克说:“很清楚,印尼群岛的伊斯兰化仅仅是在16世纪及其后才发生的”。其实不然,在1511年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伊斯兰教就早已传入印度尼西亚,对此范·洛伊尔曾作了概括:“在印尼港口的海上交通线上进行的穆斯林贸易已经存在几个世纪了,但是没有产生伊斯兰教的传教和改宗达到可以令人感觉到的程度的问题。到了13世纪末情况开始变化,这种变化在14世纪急剧发展,并在15、16世纪成为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地区共有2亿多穆斯林,他们总体属于主张宽容的温和派。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政局动荡,伊斯兰极端势力发展迅速,呈现出国际性和跨国区域合作二大特征,对国际、地区安全和有关国家社会稳定构成威胁。2002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生的重大恐怖爆炸事件更令世界震惊,东南亚的伊斯兰教也因之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和解出版公司2002年出版的由“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亚洲、太平洋地区研究所所长贾森·艾萨克森与“澳大利亚以色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因素对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关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文化交流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人文支柱,具有伊斯兰教本土化特征的穆斯林是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友好使者,伊斯兰文化外交是促进两国互信的桥梁,伊斯兰清真经济是促进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承接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公元7、8世纪,随着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南亚海岸,逊尼派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开来,并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教。目前东南亚10国都有穆斯林族群,其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属主体族群,在其他国家均为少数族群。随着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以及80年代初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中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在阿富汗开始立足,对“伊斯兰认同”及其价值观的重新认知与肯定浪潮波及东南亚,于是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宗教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增多,伊斯兰书刊、报纸有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伊斯兰势力不断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更是发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社会主义是20世纪中期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在当时主要活跃于阿拉伯国家和巴基斯坦。本文认为,世界上拥有最多穆斯林人口的伊斯兰国家——印度尼西亚虽然远离阿拉伯地区和巴基斯坦,但也曾于这一时期存在着伊斯兰社会主义,印度尼西亚国父苏加诺就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本文将对苏加诺的伊斯兰社会主义进行思想上的分析和实践上的述评,进而论证苏加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确实是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的一部分;并论析苏加诺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所独有的特点。本文旨在通过论述苏加诺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来丰富和拓展"伊斯兰社会主义"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8.
自杀式恐怖主义由来已久,但使用人体炸弹的密集度及致命度已经使自杀式恐怖袭击变成一种战略威胁,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全。美国和解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由以色列国防军历史局局长肖尔·谢伊撰写的《殉教者:伊斯兰教与自杀式袭击》①一书,是当今世界就自杀式恐怖主义问题出版的第一部专著。该书聚焦分析伊斯兰人体炸弹这一特殊现象,是因为以“基地”为先锋的伊斯兰恐怖组织已将自杀式袭击变成激进伊斯兰与西方文化(包括以色列和犹太复国主义)冲突中的“一种战略武器”。2002年10-11月,从也门水域袭击法国油轮到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爆炸再到车…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独立后对伊斯兰教法进行改革,制定1974年婚姻法,编纂《伊斯兰教法汇编》,完善伊斯兰法庭,加强了伊斯兰教法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同时加强了国家对伊斯兰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王晋 《国际安全研究》2019,37(4):138-156
作为“远敌”的西方世界和“近敌”的伊斯兰世界“叛教者政府”,哪一个才是优先打击目标,是伊斯兰极端主义者们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远敌”和“近敌”的排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战略实践。以“远敌”为优先袭击目标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往往将美国和西方国家在阿拉伯世界的人员和利益作为袭击重点,同时努力向西方世界内部渗透,伺机发动大规模的暴恐袭击,挫败“异教徒”在伊斯兰世界的势力,促使穆斯林“觉醒”,进而建立一个涵盖所有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国”;而以“近敌”为优先袭击目标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则将所在国的政权和领导人视为“叛教者”,其优先的战略目标是对所在国或者周边地区发动暴恐袭击,通过暴力活动制造混乱进而夺取政治权力,建立“伊斯兰国家”。不同伊斯兰极端组织在“远敌”和“近敌”优先次序上的实践,源于不同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政治逻辑,因此对伊斯兰极端主义“远敌”和“近敌”战略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政治逻辑,为国际社会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及实践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17年印度尼西亚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各党派围绕选举展开激烈竞争,伊斯兰保守主义情绪有所增强.全年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外交上,印度尼西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维护国家现实利益的同时,在区域和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布托主义”一词在巴广泛流传,它实际上是巴基斯坦人民党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党纲领明文写道:“信仰是伊斯兰,经济是社会主义,政治是民主,一切权力归人民”。 (一)信仰——伊斯兰布托从青年学生时代到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各个时期都有大量关于忠于穆斯林的言论,而且把信仰伊斯兰教作为人民党和巴基斯坦国家的最高指导思想,他公开宣布:“伊斯兰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宗教,是巴斯斯坦的基础”,“伊斯兰是最重要的原则,我们为其事业可以贡献我们的生命”,“伊斯兰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相信伊斯兰永恒的宗教”等等。①  相似文献   

13.
略论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对民主实践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聪 《西亚非洲》2006,1(7):16-22
伊斯兰政治,既根植于伊斯兰教,又伴随于历史演进之中,是穆斯林关于政治态度、信仰、情感等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伊斯兰式的“部落民+臣民”文化构成了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属性。“敬主———忠君———秩序”是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由此而形成“穆民———臣民———顺民”的大众政治品格,它对中东国家民主化进程起着阻碍作用。与此同时,伊斯兰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舒拉”、“公议”、“创制”等内容对于中东国家民主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挖掘、整理和诠释这些传统政治文化资源,不仅为民主实践提供切实有力的依据,也为中东国家实现民主的“本地化”提供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期发表了叶青先生《试析当代伊斯兰圣战观》。该文明确提出:伊斯兰教“并不存在”“统一的圣战观”。①本文则认为:伊斯兰教追求和平但不回避战争,不应否认“统一的”伊斯兰“圣战”观的存在。伊斯兰“圣战”观具有一般“圣战”观的根本特征:以“战”为实,以“圣”为名,强调战争的自卫性,在战争目的的神圣性下强调战争手段的道德性。伊斯兰教的“圣战”观可能被极端化,而且根源就在于伊斯兰教自身。但是,这种极端化的“圣战”观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的本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穆斯林世界中伊斯兰教政治化的现象格外突出,不仅冲击着穆斯林国家中的世俗政权,而且不时地与“西方文明”发生激烈的摩擦和碰撞,已经引起各国政界及学术界的密切关注。美国知名学者格雷厄姆·E·富勒在其2003年出版的专著《政治伊斯兰的未来》中对此进行了入微分析。现将该书的主要内容综合介绍如下:何谓“政治伊斯兰”“政治伊斯兰”(“PoliticalIslam”或“Islamism”)是伊斯兰教政治化的直接产物,即“伊斯兰教中的政治”或“政治中的伊斯兰教”。严格地讲,伊斯兰教只是一种宗教信仰,并不具备政治意识形态的特性。然而,由于宗教…  相似文献   

16.
刘精忠 《西亚非洲》2003,56(1):39-43
伊斯兰人权观强调一切人权属于真主 ,个人要对群体负责 ,相对缺乏个人观念和个人权利。对于当代伊斯兰而言 ,以教法的合法性为构建现实改革的基础 ,只能实现以神性为前提的“伊斯兰的现代化” ,而非以人为根本的“现代化的伊斯兰”。伊斯兰文明始终存在着两个层面的对比或反差 :一方面是宣称信仰上的“伊斯兰统一性” ,而另一方面伊斯兰世界本身亦具其独特的多样性特征。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伊斯兰主义思潮既是对近现代西方文化及军事侵略的一种反抗 ,也是对后殖民时代以来自身种种问题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大一统"视野中的圣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一种“大一统”性宗教,这种“大一统”性包含伊斯兰普世性和全面性两个方面。伊斯兰普世主义有宗教和现实两个层面的含义:宗教含义系指真主安拉是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并掌握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走向光明归宿的终极真理;现实含义是指深印在穆斯林精神追求中的“乌玛情结”。圣战思想的历史惯性和持久活力与伊斯兰教的这两个特性具有根深蒂固的内在关系。圣战思想是伊斯兰普世主义的内在反映,是实现伊斯兰理想的人类秩序的方式之一;圣战是保持和强化伊斯兰政教合一性(狭义上的全面性)的独特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初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以世俗“街头革命”为先导,却为伊斯兰分子提供了政治崛起的历史机遇.政治伊斯兰在突尼斯、摩洛哥、埃及相继取得选举胜利后上台执政,宣告阿拉伯世界迈向政治伊斯兰时代.目前,中东世俗主义与伊斯兰主义、伊朗和沙特各自领衔的“什叶派新月”与“萨拉菲派新月”、以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为首的伊斯兰温和派与以“萨拉菲派”为首的伊斯兰保守激进派三对关系的博弈日益加剧,已经并将继续影响中东政治伊斯兰走势.  相似文献   

19.
中东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同时也是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中东地区共有上百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们多崇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追求全球圣战,带有强烈反美、反以色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各国严厉打击下,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很大削弱。“9·11”事件后,在全球反恐大气候以及各国竭力围堵打压下,极端组织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不仅“基地”组织遭重创,而且其他伊斯兰极端势力也都“伤筋动骨”。但随着巴以流血冲突持续加剧,美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并竭力向中东地区兜售“大中东民主计划”,中东反…  相似文献   

20.
“伊扎布特”(HizbutTahrir)是一个打着伊斯兰旗号的极端组织,1953年成立于耶路撒冷,在世界50多个国家建有分支机构。在阿拉伯语中,HizbutTahrir意为“解放党”。国内部分学者将其直译为“伊斯兰解放党“,本文采用其音译“伊扎布特”。该组织宣称是一个政党,以伊斯兰作为其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