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趙永金书法     
我和永金的最初交往缘于他寄来的《赵永金书法篆刻作品集》.我们多年未曾谋面,靠的是电话交流,作品交流.永金每有新作,必寄我一观.我从诸多展览和书籍中所了解的一段段印象,逐渐地累加而清晰起来.因为时空的距离,对他评价就更直接、更客观.在我看来,永金对于书法篆刻有一种宽容而闲淡的"游于艺"的心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在玩赏中取得不凡成绩,但他创作用功极勤,深感不于老实处勤奋用功,将难有所成,在勤奋中获取新的灵感,不流于虚伪浅薄.  相似文献   

2.
正"篆刻是一门没有止境的艺术",是段京良从事书法篆刻四十余年来最深的体会。作为萃文阁书法篆刻艺术的第四代传人,段京良为无数人治过印,却依然认为自己在探究艺术之路上。虽然已经退休三年,但段京良并没有因此而清闲下来",我是退而不休,搞篆刻没有八小时一说,是生活中随时随地想要做的事情。"他说":篆刻是体现中国文化的艺术。我希望可以进一步追求,多创作一些作品,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社会。"在北京琉璃厂历史悠久的萃文阁老店,段京良如是说。  相似文献   

3.
段京良篆刻     
几年前的一天,我的挚友萃文阁高级书法篆刻师刘铁宝先生对我说:“我有个同事段京良,人品好,刻的也不错。他在书法展上看到您的一幅行书很喜欢,跟我说了多次。”我说:“您怎么不早说呀?既然人家喜欢,日后我送他一幅。”于是我抄录了清人咏梅兰竹菊诗各一首请铁宝转交。不久刘先生送来段京良为我治的朱文印“诚隽无恙”。其点画瘦硬爽利,结构、布局匀称和谐,观之令人觉得闲静安祥,印样上的小楷“贾老师教正,段京良”更表现出非一日之功的书法功力。自此我们的往来增多,了解日渐深入。京良自幼喜欢书法篆刻,凡所喜欢的古代法书印迹,细细临摹。…  相似文献   

4.
年方50的陈培元,笔工刀耕的"墨刻"岁月就有四十五个春秋了。与一般的书法家和画家不一样的是,他在宣纸上写毛笔字的时光与在石头上刻字的时光是同龄的,他的书法和篆刻的成长过程也与他生命成长的过程也与时俱增。人到中年的他,不负年华。艺术的果园,有了花香鸟语的春光。"墨刻"半生的陈培元,蒙其家学福荫,一生得益。  相似文献   

5.
在京城每当我们谈论书法篆刻问题时,自然会提到“宿悦现象”和宿悦的成就。在书法篆刻界,老一辈人对他交口称赞,同辈人对他刮目相看,年轻人对他望洋兴叹。我们可以亳不夸张地说,宿悦是我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中的难得之才。“宿悦现象”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追求,  相似文献   

6.
解读宿悦     
宿悦是我父亲骆舒焕生前颇为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十几岁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和篆刻,只要有空必到家里来,静静地听父亲讲解书法。从书法的笔画形  相似文献   

7.
我认识青年篆刻家、书法家于同新还是由于贾诚隽先生的介绍,数次樽酒论文,颇为相得。但对于他于篆刻、书法领域的笔耕不辍,却疏于了解。一日曾前往他的工作室,看见他的万枚图章,看见他的大篆十数米长卷,始不由不发出内心钦佩,而且对他的艺术人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老字号萃文阁开业于1930年左右,坐落在琉璃厂文化街的东口,是一家以经营书法、字画、篆刻、印章材料、文房四宝为主的专营店。萃文阁的书法篆刻创始人魏长青,是一位在书法篆刻、金石鉴赏等方面都颇有成就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9.
"皓月禅心·宿悦写经书法"巡回展近日在北京荣宝斋展出。宿悦幼承家学,15岁师从书法大家骆舒焕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及古典文学,至今已35年,以传统功力雄厚的楷书、行草、小篆和篆刻见长。他的楷书融褚遂良、柳公权等唐代书法大家楷书风格于一体,推陈出新,已具自家面目。近年来,他以楷书书写的儒释道经典为世人乐道,荣宝斋出版社已出版《宿悦书金刚经》《宿悦书药师经》《宿悦书道德经》等。据悉,此次展览汇集宿悦近年以写经为主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新春之际,我拜访了中国国画院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五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行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陈浩钧先生。书法界有句行话叫"字如其人"而陈老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为人正如他的书法中显出的工稳凝重,圆润浑厚的风格。体现了苏州人勤劳、忠厚、诚笃、朴素的品质。陈老今年82岁,可看上去他精神矍铄,我脱口说:"您的身体这么好,这一定是和长期挥  相似文献   

11.
我幼时曾被家里管着每天写一篇大字,而且我一直到小学4年级以前的作文课都是当堂写小楷,也可算是所说的童子功吧。人到中年玩起了书法,有幸拜马辰基老先生、崔志强先生为师,得以有了开阔眼界的机会。有恩师指点及自己对书法篆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使我在书法艺术上有了不小的进步。1989年北京海淀区书法协会推荐我进了北京市书法家协会,1995年北京市书协  相似文献   

12.
我与宿悦相识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后便常于他的书斋“省寂堂”中畅谈书艺、印学及人生。意气相得,遂成挚友。他蛰伏陋室,临池治印,勤励经年。他新近出版的书法篆刻集,即为他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所获成果的一部分。宿悦自幼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书法。15岁拜骆舒焕先生为师,系统学习  相似文献   

13.
《海内与海外》2007,(3):77-77
《宿悦书法篆刻精选》近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书法家、篆刻家宿悦继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宿悦书法篆刻集》之后又一部精品之辑。宿悦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书画界久有"丹青翰墨同出一源"之说,但书坛画苑可称"书、画、印俱佳"者却不多见。天津女书画篆刻家孟昭丽"书画金石皆敦情",以其融汇了汉隶、汉简、秦篆笔意的书法,透动着疏朗、明快、清纯气息的国画,充盈着健毅、古朴和时代风采的篆刻及瓷刻作品,在华夏书画篆刻界引起人们的关注。丹青著意,金石注情。孟昭丽女士所走过的艺术之旅,  相似文献   

15.
正杨晓升曾以报告文学名噪文坛,这使人们有理由用更苛刻的目光去审视他的小说——是不是有太多的毛刺而不符合小说的美学形态?其实这不公平,如同面对一位车把式出身的汽车司机,我们总试图在他行进的过程中听到一声"嘚儿——驾"的吆喝。关于报告文学和小说,我在一篇创作谈中有过如下界定:报告文学是写实油画,像罗立中的《父亲》,着力描摹着生活中每一  相似文献   

16.
李鸿征书法     
《海内与海外》2005,(5):78-78
李鸿征,1948年生于山东,满族。秉性好学,气质儒雅。所学专业为理工科,一直在企业、科研单位、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但伴随他一生的爱好,则是书法篆刻艺术。他自幼即与笔墨为友,遍临名帖古碑,涉猎甚广。王羲之《十七帖》、《圣教序》、颜真卿《多宝塔》、《东方朔画赞》、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汉隶《石门铭》、《礼器碑》、《张迁碑》及多种魏碑、金文均是他孜孜耕耘、临习不辍的范本。他除了向古人法帖学习之外,还广交同道,向当代名家求教,与书法界同行交流,博采诸家之长,使其艺术造诣日臻成熟。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选…  相似文献   

17.
罗杨余事     
欣赏罗杨清丽、潇洒、娴熟的书法作品,以为他是个整日能在书斋中不停地泼墨挥洒的职业书家。当我走近罗杨才知道,他有繁杂的本职工作,还有很多情趣和爱好,并不是把书法当“生命”的人,但又是把书法当己任的人我国书法史,大凡在书法上有极高造诣的大书法家,大多并非以写字谋生者,书圣王羲之,其本职工作乃右军将军;颜真卿本职是吏部尚书;而草圣怀素其本职又是和尚。可见书法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就书论书,就字论字。而必须要看书法里面的文化含量,要看书法背后的人。书法是一门高度文化和人格化的艺术,试想如果抽掉《祭侄文搞》的内容和颜真卿…  相似文献   

18.
小姑     
素问 《新青年》2006,(6):16-17
有段时间爸爸经常出差,一出差就把我放在小姑家.那时候小姑父还在外地工作,他们也没有孩子.我很不懂事,没来由地不喜欢小姑父,他难得回来一趟,我总要与他起摩擦.我已经记不起小姑有怎样的反应,也不知道小姑父有没有和我计较--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眼里,大人的世界总是放大或者缩小了的.而我仗着小姑疼我,屡次在小姑家中摆脸给小姑父看.最著名的一次事故发生在一天午饭的时候,小姑父大概是因为坐姿的问题批评我,我不听,还与他起了口舌.他说起我总在他家吃饭的事情,我觉得受了羞辱,把筷子死命往桌上一掼,边哭边吼:"我吃你的了吗?  相似文献   

19.
正利用业余时间找到一种或者多种爱好,不图名利,目的就是休闲,在休闲中给自己带来快乐和享受,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书法则是我生活的伴侣,须臾相伴,不可分离。"文革"时期大字报成为"运动"的工具,一贴出来,人们就会围观。而我是喜欢字去欣赏。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我因为爱好书法1985年考  相似文献   

20.
正我认识金寄水先生,是由张恨水先生的公子张伍先生介绍的。金寄才先生颇为崇拜张恨水,所以爱屋及乌,对张伍先生引见的晚辈,也颇为客气。那次拜访是想求金寄老的书法。据说金寄老的书法一向不轻易送人。那次我却如愿以偿。寄老后来寄我斗方并一副对联,斗方书的是他自己所作五言诗一首:"五夜扪心问,行藏只自知。此心如皎日,天地定无私"。对联行书飘逸典雅,令人赏心悦目,我收在旧体诗词集《絮风馆诗抄》中做为纪念。金寄水先生乃清开国元勋多尔衮直系后裔十三世孙,清朝睿亲王嫡子,并承袭过爵位。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