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金奎 《新长征》2015,(3):42-43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朵小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看似平凡的表面,往往孕育着不凡。白城市经济开发区市政园林环卫管理站清扫组组长吴雪冰用一个女人看似平凡的举动,多年如一日地在生活和工作中润泽亲人,尽责奉献,任劳任怨。在领导眼中她是好员工,在父母眼中她是好女儿,在公婆眼中她更是好儿媳。  相似文献   

2.
桑宏波  张艳华 《实践》2010,(7):36-36
<正>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是一个平平凡凡的农家主妇。37岁上,丈夫因病去世后,她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服侍年迈的公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生活的艰辛让她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毗邻旗县。她就是内蒙古开鲁县麦新镇水泉村的孝顺儿媳许淑花。  相似文献   

3.
正在四师六十九团九连,张守新、王凤仙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夫妻俩相敬如宾,还有97岁的高寿老人张吉成和一个女儿。张守新一直是连队的保管,有时遇到夏收总是忙得顾不上家,爱人王凤仙从没有一句怨言,积极支持丈夫的工作。王凤仙1980年结婚后就和公婆生活在了一起。因为从小她就生活在一个以尊老爱幼为美德的家庭中,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精心照顾生病的外公外婆,也将她教育成了一个孝顺老人的  相似文献   

4.
正三代同堂居一屋,真是人多、家也不富裕。可在农二师二十四团一连职工眼中看来,这一家人是幸福的,因为有孝敬老人、夫妻和睦的好媳妇杨兴琴。杨兴琴是1998年和田永碧结婚的,当时她家人反对,因这个家庭两位年满70多岁的老人,无工作、无收入,只有丈夫田永碧承包土地,且亏损挂账2万余元。而她毅然走进了这个大家庭,承担起照顾公婆的重任。老人牙不好,她做饭每次都给老人炒个较软的菜来吃,每天给婆婆端饭、到水、梳洗,给公公端茶、洗衣。每天早起做饭,收拾室内,到丈夫承包的地里一块劳动搞好生产。杨兴琴的公婆也很勤俭节约,爱护儿媳,  相似文献   

5.
提起二师三十三团加工总厂的职工刘翠英,同事和街坊邻居们都会赞不绝口。她孝敬老人和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她在逆境中默默地承受着苦和累,为老人、为孩子、为家庭和睦所做出的奉献,受到大家的好评。今年47岁的刘翠英,曾经也有过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能干,女儿乖巧听话,公婆能帮助料理家务和照看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确实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女儿16岁时,丈夫在意外车祸中永远地离开了,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一  相似文献   

6.
正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美德的传承让家庭和睦,社会更加和谐。在双丰大地上,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用行动把美德传递着。陈文英:愿做公婆永远的"贴心小棉袄""我和陈文英认识十几年了,也经常到她们家玩,从没见过她和公婆红过脸,更别提吵架了,这样的好儿媳真是难找呀。"三十团园六连职工黄新萍这样称赞道。  相似文献   

7.
61岁的党明英,曾任章丘市龙山街道东洼小学的校长,2000年9月退体。 教学上她治学严谨.成绩突出;生活上她孝敬公婆,照顾邻居老人。她用朴实无华的亲情,演绎着感人至深的孝心故事。  相似文献   

8.
今年72岁的王凤云是八师一四八团二社区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多年来,她凭着一颗关爱老人、善待老人的热心和真情默默地履行着做儿媳的责任和义务,她的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她的言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二连,有一位"星级"婆婆,她就是75岁的退休职工丛振香老人。人们常说婆媳难处,别人当一个媳妇的婆婆都怨声连连,而丛大妈却与4个儿媳相处融洽、情同母女,这还真是难得。问起原因,老人却只用了三句话就解开了这一谜团:"手心手背都是肉,媳妇  相似文献   

10.
兰州炼油化工总厂三叶公司福利机编厂党支部书记魏晓芳在工作上是把好手,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儿媳.结婚八年来,她精心照料年近九旬、重病缠身的公公,使老人有了一个幸福的晚年.今年春节过后,她的家庭被评为兰州市石化系统的"五好家庭".  相似文献   

11.
<正>她性格开朗、勤劳能干,她尊老爱幼、热爱生活,在三连只要一提起她,连队的男女老少、左右邻居都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她是一个好媳妇。她就是四师六十七团三连42岁的普通农家妇女陈艳荣。2005年,勤劳朴实的陈艳荣满怀着幸福嫁给了同一连队的青年周英哲,婚后与公婆一起生活,当年10  相似文献   

12.
正"讷于言而敏于行,淡于名而精于业。"有这样一位女税官,二十四年如一日,凭借高度的责任感、过硬的工作作风、亲切和蔼的人格魅力、热情的纳税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她,就是凯里经济开发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主任杨海燕。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她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用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赢得纳税人的好评和赞许;作为一名军嫂,她贤惠通达、任劳任怨,是丈夫的好妻子、公婆的好儿媳、孩子的好母亲。工作税官的本职是贡献"是活就得有人干,要干就得把它干好。"这是杨海燕的座右铭,也是她工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难忘而漫长的日子,七年,2520天。 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亲情、真情、儿女情。 两位瘫痪在床的老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有用眼泪表示对儿媳七年来无微不至的侍奉之情。 她就是七年来侍奉公婆而无怨无悔的马雪琴。 1995年春,28岁的马雪琴从山东老家来到四十六团和在机务连开机车的周民利结了婚。从结婚当新娘那天起,马雪琴就承担起了全家所有家务,洗衣做饭,给瘫在床上的公公喂饭,端屎倒尿。 1997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马雪琴的婆婆马淑芳因患高血压、脑血栓,连话都不会说,全身瘫痪。  相似文献   

14.
正在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有一个普通家庭的儿媳,一个普通女孩的妈妈。她用长久地不懈付出,成就了她的不平凡,在社区被邻居们称为"最美儿媳妇"。布置简单却不单调的屋内,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斜倚在客厅的沙发上幸福地晒着暖阳,陪着这位老人的正是儿媳饶卫红,她正在帮公公按摩。见到社区人员,老人用手比划着说:  相似文献   

15.
正十二师二二二团农一队职工汪传刚,今年51岁。1973年随大伯来疆,40年来,他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逐渐步入小康家庭。2009年,他和妻子任金明高高兴兴地为儿子汪源操办了婚礼。儿媳郭文艳娶进门后,任金明像亲闺女一样待她。儿媳妇很孝顺,把公婆也视为自己的亲爹亲妈。她们母女般的感情,打破了婆婆与儿媳很难相处的世俗观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只要提起朱梅,人们总会挑起大拇指头夸赞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人们所以夸朱梅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是因为她相继用了24年时间,在伺候送走了自己的母亲后又来伺候自已的婆婆。朱梅在一四三团生,长在一四三团,并于1984年在本团高中毕业,1985年嫁到了河南。1989年母亲患上偏瘫病。为了伺侯和照料母亲,加上她不习惯河南的生活,便与河南的丈夫离婚于1990年又回到了新疆,  相似文献   

17.
吕金辉 《新长征》2008,(5):63-63
面对瘫痪在床的公婆,她毫无怨言精心照料。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不肯吃饭,她就嘴对嘴地喂,硬是三次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为给老人改善生活,赵红伟把洗头时掉落的长发一根根攒起来卖钱……  相似文献   

18.
在八师一四三团花园镇,只要提起朱梅,人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头夸赞她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人们所以夸朱梅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是因为她相继用了26年时间,在伺候送走了自己的母亲后,又来伺候自已的婆婆.  相似文献   

19.
家有贤媳     
在四师六十七团三连,只要一提起高燕,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没有不说她好的.婆婆王秀英说:"我这个儿媳妇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 冯新平的母亲王秀莲是一位不爱多说话但明白事理的"五七"家属工,她的丈夫在2008年因病医治无效,当年9月16日不幸去世.现在她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一提起儿媳高燕,王秀英的脸上就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总是见人就说:"这哪是我的儿媳妇,根本就是我的丫头,甚至比我的丫头还要亲呢."  相似文献   

20.
89岁的唐菊英老人孤身在宁波汤家村生活。去年8月15日,由宁波民政部门出钱聘请的居家养老服务员厉云婷出现在唐菊英老人面前。她帮老人搞卫生,陪老人说话,每天服务1小时。最初,老人不信任她,不让她进屋;现在,唐菊英老人的生活已离不开她了,把存折也交给厉云婷打理。这是宁波开展农村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