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有中 《美国研究》2006,20(1):120-129
本文对美国的美国研究的范畴、理论方法、美国研究专业在美国大学里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作者认为,美国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和一个专业的最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跨学科性。这种跨学科性表现在美国研究领域的美国学者不囿于传统的学科门户界限,积极借鉴或引进对自己有用的任何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开辟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新领域,使美国的美国研究始终保持勃勃生机。本文认为,中国的美国研究没有必要完全模仿美国的美国研究,但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资源共享的专业建制这两点上,中国的美国研究可以从美国的美国研究中获得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治是美国政治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美国学界关于美国政治的研究汗牛充栋。根据对美国政治性质的不同界定,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形成了地区主义、阶级冲突、多元主义、精英主义和共识主义等五个主流研究范式。同时,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也受到了社会方法论发展的深刻影响。在历史上,美国学界对美国政治的研究分别受到了德国国家学派、行为主义革命、理性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革命的影响,在不同发展阶段,美国政治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问候美国     
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华春莹,显然也是一位细致细腻的发言人。4月12日她发推说:"有着14亿人口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国已经控制了疫情。美国加油,保持强大!"很显然,对于面临抗疫关键时刻的美国来说,"美国加油"犹如及时雨,而"保持强大"更是美国总统熟悉的语境。印象中,美国人喜欢指点江山,虽然他们的判断常常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42):60-62
百年美国,华裔律师,能现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誓仪式,几乎就是张军了,所以仪式一结束,美联邦最高法院的九位终身大法官同时起身,向张军先生表示热烈祝贺。华人张军。这名字寻常而响亮。移民热、投资热、留学热使这位华裔律师的影响力在美国不断地被加热,以至于美国的华人世界,尤其西海岸的舆论场,只要提起"大律师张军",都会发出会心...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以来,美国的国防支出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数额都明显减少,而且占联邦政府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随之下降。尽管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未来几年美国国防开支会逐渐增加,但很可能赶不上联邦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结束战争是过去几年里美国军费削减的直接原因,而巨额政府债务与财政赤字、经济衰退和增长乏力则是美国军费减少的长期性和根本性原因,同时社会支出的不断膨胀也进一步挤压了国防支出。在对国防预算的削减中,陆军的幅度最大,海军陆战队次之,空军的削减幅度很小,而海军基本上没有变化,而且国防部用于采购和研发的预算今后将会有较快的增长。这显示出,美国希望用以数量换质量的方法来建立一支依靠高新技术的、更敏捷、更灵活、更易部署的军队。然而,目前技术的进步并不足以对冲规模的减小。军费削减对美国常规军事力量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当前军费开支的削减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美国的军事力量、军事战略和作战方式,而且将势必进而影响的美国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6.
乐悠 《新民周刊》2012,(47):34-35
面对便利和隐私的抉择,所有人都想鱼和熊掌兼得。但享受便利的同时,谁又来保卫隐私?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彼得雷乌斯因为"邮件门"而被曝光婚外情丑闻,我们不妨直面这样的现实:不管是婚外情信息还是商业机密,无论你如何在电子邮件收件箱或文本信息文件夹中试图隐藏这些信息,它们总有被别人发现的可能。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下面是一些如何...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外交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它过于关注国际秩序本身而非美国的国家利益,忽视了美国民众普遍的不满情绪。文章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护美国人民自由生活的能力,而所谓的"自由的国际秩序"只是实现这一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因此,文章主张美国的外交政策应回归到传统的现实主义中去,即在强调美国实力重要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美国实力存在的有限性。因此,美国的最佳策略是推行威慑战略,提高对手行动的成本,而不是与之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8.
所谓工业化 美国大商业利益的统治,仍然是菲律宾工业化的基本障碍。不管是采用什么手段来修補,工业化的努力的成效仍是有限的。在纺織业的情况说明了其缓慢的程度。棉花和苧麻,同样是一种能在菲律宾生长的高级纎維,但收获量依然是少的。正如美国  相似文献   

9.
结缘美国所     
时间过得真快,几乎在转眼之间,美国所就到了而立之年!作为最早的一批研究生,我从美国所毕业也有1/4世纪了。当年入学、读书和后来从事研究时与前辈交往的点点滴滴,在此纪念的时刻,纷纷涌上心头。(一)  相似文献   

10.
分裂的美国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表明美国社会陷入严重分裂,特朗普和克林顿是历来参加总统选举民望最低的两党候选人。美国经济两级分化,最富有的1%家庭的平均收入为其余99%家庭平均收入的20多倍;种族关系几十年来总体趋向缓和,但奥巴马连任两届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种族主义反弹,主张白人至上的另类右翼势力抬头;文化方面,同性恋、堕胎等问题上的道德冲突依然存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精英和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工人阶级在价值观方面的隔阂增大。这些都是美国社会分裂的原因,但特朗普总统本人在竞选中和上台后反体制和分裂性的言论和政策应当是美国目前处于越战之后最分裂时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闻业纵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惠连 《美国研究》2002,16(3):110-129
本文以华裔美国记者的观察角度和从业经历为背景,讨论了美国新闻业的几个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美国的新闻自由、新闻界与政府的关系、调查性新闻的使命、公共危机中新闻界应有的表现,以及美国新闻业在新世纪面临的种种挑战.作者通过对"9·11"事件的反思,提出了美国新闻界对国际新闻报道的改进建议.文章强调,不论面临何种挑战与变革,准确性、公正性、客观性等原则仍然必须成为新闻业未来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美国县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资中筠 《美国研究》2005,19(2):7-21
美国43位总统的就职演说,从头读去,二百多年的美国历史发展轨迹就逐步浮现出来。其中既可以看出贯穿始终的、作为美国立国的原则和精神,也可以看出每一个阶段的变化。不变的是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基本社会制度,在此框架内,内政外交逐步演变。在每个历史转折点,总统个人作用有多大?总的说来,应该是“时势造英雄”。美国的制度决定了个人的权力和作用有限。不过开国元勋们个人取向可以对国家奠基产生较大的影响,华盛顿尤其如此。如果说,美国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应该说,有华盛顿这样的开国元勋是美国人的幸运。从方今的小布什回头看华盛顿,美国已经走得很远了。  相似文献   

14.
美国人的特性及其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柏思 《美国研究》2001,15(1):124-131
我是个职业外交官.在过去大约25年里,我的工作就是介绍美国,向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民众,说明美国的社会、文化、历史与政治. 除了担任外交官,我也当过老师.1971到1973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过英文和美国文学.所以说我在教育方面也有一些经验.本文所要谈的是美国的教育制度,以及美国教育制度如何受到美国人的特性所影响,但是我要用迂回的方式来说.首先,我想问一个简单但是与教育不太有关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美国人?美国人与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甚至中国人有什么不同?而美国的文化与社会特性,又如何影响美国的政治制度?然后,再回到原来的主题教育,谈谈美国的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到美国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5.
韩召颖 《美国研究》2007,21(2):129-143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对抗为突出特点的两极世界已经成为历史,有人预言多极时代即将来临。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所期望的多极世界并没有出现,取代冷战时期两极世界的是以美国霸权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的这种主导地位到底能持续多久?美国是否会像均势理论所预测的那样,有可能会  相似文献   

16.
拜登抑或是蔡英文,是不会让台湾大多数民众成为明白人的,所以他们制造事端,制造矛盾,制造恐慌,然后在混沌中获利。这才是台湾问题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20年前,一位新加坡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美国尽管在一些问题,如异性关系、堕胎、死刑、种族关系和联邦与州政府的权力分配上,存在持续的、难以弥合的分歧和争论,但在上述问题中,没有一个像台湾在独立或是统一、中国人或是台湾人身份的问题上那样分歧严重和具有爆炸性。"而今,美国变得更加撕裂了,而台湾也变得更加迷惘了。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北极地区拥有北极国家和霸权国家的双重身份,这对其北极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霸权国家,美国将北极战略嵌入其全球战略之中。与其他北极国家相比,美国的北极战略更多地从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的层面出发,以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为核心目标。美国试图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突破口,获取北极治理的领导权,进而构建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和全球霸主地位的北极秩序。在美国北极战略的影响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北极治理的中心议题,北极地区的安全与管理得到更多重视,北极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更趋积极;同时,北极治理机制仍然呈碎片化状态,北极理事会难以发挥核心作用。由于国内利益集团诉求各异、美俄关系前景堪忧、美国与其他北极国家的发展目标不尽相同,奥巴马政府能否成功实施其北极战略尚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美国<时代>周刊著名评论家扎卡里亚写了一篇评论,叫做<他者的崛起>,文中提出,美国应该"加人世界".美国本身就是世界的一员,之所以提出要让其加人世界,扎卡里亚说,世界正在经历着近代历史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推动这种转变的力量是"他者的崛起".也就是说,世界其他国家、其他地区崛起后,世界重心已经不在美国,而是移向别处.但美国却仍然高居于世界之上,还在居高自赏,沉溺于"条条大路都通向自己门栏的世界".美国对世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很不适应,还没有接受这种变化,而是把这种变化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把新的发展力量当作异端.扎卡里亚明确建言:为了美国的利益,为了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应该 加入这个变化的世界,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扎卡里亚的这篇评论可以说是一语中的,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指出了美国应该做的正事.  相似文献   

19.
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美国和印度之间的三边关系近来比较引人注目。冷战期间三方中的两方经常联合起来反对第三方,中印在经历短期的友好以后,也曾相互开战,之后美国因素逐步变得重要。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和印度都在积极与美国发展关系,同时中印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改善。当前在恐怖主义的共同威胁和全球化的推动下,过去那种对抗和遏制的模式将不会再现,三个国家将更加紧密地结合。尽管中印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依然重要,但在现实中其作用正在降低。  相似文献   

20.
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美国以“军事安全”为由,将美国西海岸十几万日本人(包括美国公民和日本侨民)迁移到内地的拘留营。从这一政策的决策过程来看,虽然政策实施的对象上看只针对日裔,而且美国决策层在是否大规模拘留敌侨的问题上有分歧,但充分暴露了美国这一政策的种族主义根源。日裔美国人也通过这一事件,从反面表明了他们对美国的忠诚,这为战后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的进一步松动创造了条件。本文拟对美国战时对日裔美国公民的政策的决策过程、实施的后果及影响做一简单的历史回顾,求教于史学界的师长和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