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案情介绍案情:被告人汪某于2000年至2004年间,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非法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吸收存款共计1.27亿余元。2005年8月,一审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汪某有期徒刑九年六个月,汪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于10月裁定维持一审判决。2005年11月,公诉机关又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指控被告人汪某,认为被告人汪  相似文献   

2.
2003年9月初的一个下午,大雨滂沱。我穿上雨衣,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往五里路外的看守所。中午,接到看守所的紧急通知,下午两点要开个碰头会。我作为驻所检察室负责人之一,不能迟到。到达看守所,却没见看守所所长的影子。听看守所内勤说,近中午,接到市法院的通知,所长上市法院办理释放汪某的手续去了。汪某是关押在看守所的“要犯”,原是县里的一个局长,算是小县城里的“高干”,前些日子被一审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零六个月。汪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案子到了二审法院。就在上诉期间,汪某多年的旧病复发,虽然看守所积极地给予治…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2004年3月林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某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林某不服,以自己没有伤害他人为由提出上诉。南宁某律师事务所的兰律师二审为其辩护。兰律师的辩护意见被法院采纳,二审法院裁定将该案发回重审,后检察机关撤回起诉。这篇辩护词能引起审判机关的高度重视,且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篇值得赏析的精彩辩护词。辩护词审判长、审判员: 我接受委托,担任被告人林某某的二审辩护律师,依法出席今天的法庭。我的辩护意见是: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林某某犯故意伤害罪的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理由是: 一、一审判决是典型的“有罪推定”,严重违反  相似文献   

4.
庞宁 《经济与法》2002,(10):26-26
1994年5月14日,邵武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刑事判决,认定赔偿请求人郑某犯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总和刑期8年,决定执行7年6个月。郑某不服,提起上诉。南平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于1994年7月22日作出二审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一九九一年曾承办毛某等三人破坏电力设备案。辩护律师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毛某参与了这起破坏电力设备作案,但是一审法院没有采纳辩护律师的正确意见,判处毛某破坏电力设备罪,处有欺徒刑六年。宣判后,毛某虽然不服,但因在看守所羁押期太长(有一年),极想快点出来,担心上诉后二审法院久拖不决,故不肯上诉,打算将来用申诉解决。因法律没有赋予辩护律师以独立的上诉权,辩护律师不能提起上诉,所以一审判决生效,毛某交劳改队劳动改造。今年八月,笔者偶遇毛某亲属,谈起此案时提醒他们申诉,且为其代写申诉状,向原审法院…  相似文献   

6.
二审程序中疑罪难以从无的原因第一,立法上的缺陷。首先,刑诉法没有规定二审程序可作出疑罪从无判决。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一审法院可以作出以下三种裁判:有罪判决、无罪判决和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某县法院受理了一起过失杀人案件,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年。被告人不服,越级上诉到高级法院。其理由是一审承办人是中级法院派到县法院锻炼的干部。因种种原因,高级法院受理了该二审案件。这样做是否合法?请予解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总结重大冤假错案的惨痛教训时都会有这么一条,即当一审判决案件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时,二审法院没有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而是选择了没完没了的发回重审。因此,确立刑事二审的疑罪从无判决是完善刑事二审程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二审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不服重审(一审)判决再次上诉,二审撤销原判,宣告上诉人无罪。本案被告人沈义,原北京神州工业公司总经理,1992年6月因涉嫌一起非法集资案被羁押,1993年4月被捕。1995年4月,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在任职期间...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政局原局长罗理诚伙同个体经营者李孝銮,挪用州民政局管理的农保基金4280万元一案,被红河州中级法院一审于2005年12月20日分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15年。宣判后,两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2006年4月7日,云南省高级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在一审审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件中,法院认为公诉机关认定被告人刘XX、金XX犯故意杀人罪证据不足,遂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项,宣告刘\金无罪。一审宣判后即当庭释放。因存在上诉期及检察院抗诉的情况,对刘、金是否应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1应对夕]J、金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因为法院已经作9出了无罪判决,不论该判决是否生效,均不能对无【罪的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第二种意见认为,如判l决未生效,应当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因为一审宣告【无罪判决后,在IO天上诉期间,判决尚未…  相似文献   

12.
因涉嫌贪污受贿被立案侦查的四川省巴中市广播电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正处级)范瑞亭,依仗自己的高学历和反侦查意识,不仅不配合检察机关,反而在看守所内绝食抵抗,多项贪污证据被查实后仍负隅顽抗,试图拉拢看守所干部替其传言收买证人翻供。最终经巴中市检察院艰辛努力,未受“零口供”影响,突破全案,范瑞亭被一审法院以贪污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范瑞亭不服上诉。四川省高级法院发回重审。  相似文献   

13.
司法信箱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民事部分判决,二审法院应对全案还是民事部分进行审查?编辑同志:李某故意伤害一案,一审法院判处被告人无罪。宣判后公诉机关未抗诉,被告人未上诉,故上诉期满后刑事部分已生效,一审法院将被告人李某无罪释放。在上诉期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成某不服民事部分提出上诉。请问:二审法院应对全案进行审查,还是只就本案民事部分进行审查?如果上级法院发现原一审刑事判决确有错误,应按什么程序审理此案?甘肃省陇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庞红霞庞红霞同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5年5月,辽宁铁岭富洲律师事务所(原铁岭市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庆良接受一放火案的犯罪嫌疑人施洪清的委托,为施作辩护人。一审开庭他作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辩护,法院没采纳他的辩护意见,判施洪清有期徒刑六年。施洪清不服上诉,二审、发回重审,他都坚持了这一辩护意见。他根据施洪清提供的线索:着火当天晚上,施在家做作业,有两个村民在施家喝酒,能证明施没去着火现场。任庆良依线索调取证据,提交法院。出庭的公诉人恼怒,立即找那两证人核实出证的真伪。开始两证人坚持给律师出的证是真的,公诉人见没达目的,就把两证…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某县人民法院于1995年10月对李某某诉赵某某和某地质建筑工程公司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某地质建筑工程公司对判决不服,提出上诉,后又申请撤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准予撤诉的民主裁定。判决生效后,赵某某不服一审法院实体判决,向检察机立申诉。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吴,应当提出抗诉,坦对本案的抗诉应当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还是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认识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赵某某是对县人民法院一审实体判决不服,不是对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程序裁定不服,本案一审法院判决适用法律错误,…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一审法院宣判的自诉伤害案件,因自诉人不服提出上诉,经二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害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作为被告人的辩护人,遇到这样一个案子:一审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七年,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被告人对此判决不服,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23日,孟某实施抢劫时被抓获。经查其身份证出生日期为1991年11月29目,但孟某辩解自己作案时未满14周岁,身份证上的年龄是虚报的。一审法院采用骨龄鉴定的方法确定年龄,鉴定孟某为15周岁以上,认定孟某作案时已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故一审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孟某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孟某不服,提起上诉。在二审中,孟某的辩护人向法院提交了孟某常住人口登记表及河南省兰考县某村委会出具的信函等证据,并经法官调取其户籍证实孟某系1993年11月29日出生,改判孟某无罪释放。  相似文献   

19.
判决结果:一审判处被告人彭远芳有期徒刑5年;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法院经过审理,撤销原审刑事判决中对彭远芳的量刑部分,对彭远芳免予刑事处分。乡镇法律服务所要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法律调节@高山林基层法律服务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还没有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法律观念还十分淡薄。因此,在社会化服务工作中违法违纪和服务不到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还十分严重。如:山林、土地、乡村企业的租赁、集团承包合同条文不完备不严谨,甚至形成无效合同或违法合…  相似文献   

20.
<正> 刑事诉讼法中的判决,可以分为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两大类。司法实践中,对于有罪被告人的上诉权一般都比较重视,但是,对于无罪被告人的上诉权则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不给以应有的保障。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有些一审法院在宣告无罪判决时,不向被告人交待上诉的权利,或者在判决书上不写明上诉的期限和法院,有些二审法院在收到被告人的上诉状后,一看是对无罪判决提出上诉,即不予认真审理,甚至不经过审理即直接予以驳回。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为了对无罪判决被告人的上诉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