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舆情是政府在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重要对象和施政履职的基本信息源。如何对待网络舆情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行为,政府对待网络舆情的态度源于对网络舆情的认识。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之间并非完全相互独立的主体,政府既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参与者之一,更是网络舆情强有力的管理者。这种特殊的关系要求政府在对待网络舆情时不能一味地采取封堵打压的方式,而应采取把握一定原则基础上的有效疏导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舆情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随着互联网跨越式发展,新媒体飞速崛起,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传播变得非常迅速,影响力巨大。由此,各级政府对新舆情的判断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0,(13):78-80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许多地方干部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惧症”,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最近一项有关“当代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的调查显示,网络已成为普通百姓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正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社会思潮中引导民心、决定社会舆论走向的能力。网络技术的扩展、网络社会的民粹化走向及个别地方意识形态工作的虚化、弱化、仪式化,导致碎片化网络舆情逐渐占据社会舆情场,甚至出现主流意识形态被碎片化网络舆情“牵着走”的混乱局面。泛滥的网络舆情催生“鸡毛蒜皮效应”、“长尾效应”“羊群效应”“晕轮效应”和“尺蠖效应”,加剧了主流意识形态丧失话语权的风险。网络时代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已迫在眉睫,需要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控制舆情事件并进行专业化处理、加强网络舆情有效预判和政策的合理统筹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高校学生组织具备网络信息搜集优势、网络事件快速响应优势和网络主体身份认同优势,在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分析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生成发展规律,探索学生组织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引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形式出现了巨大的突破。作为网络主体的年轻人,在获取以及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会充当制造者的角色。网络舆情不单单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反馈,同时也能够传播舆论,在讨论舆情对于民众,特别是大学生的影响时,不仅要分析舆情特殊性,同时也要探究其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所产生的多层面影响。网络舆情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的重要领域,为此需要从现象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塑造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下提高网络舆情的分析能力,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引导网络舆论走向,优化社会治理环境,是政府面临的新挑战。文章阐述网络舆情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巨大挑战,分析了社会治理视阈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的价值,指出社会治理视阈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创新的路径,并结合社会治理工作实践进一步探讨网络舆情引导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刘芳 《世纪桥》2011,(15):127-128
网络舆情作为当今时代的新主流媒体,已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对对网络舆情概念、特点以及各级党委应对网络舆情误区的分析,探讨各级党委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管理,确保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时代的党建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给党的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探索网络时代网民网上互动和网下互动相结合、网络党建和现实党建相结合、网络党内互动和网络党外互动相结合、各级党组织网络建设能力与党员网络素质提高相互促进的规律。把握网络时代党建新思路,要提高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网络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在党建中的作用,丰富党建网站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形势发展探索新的网络党建新方式,从而提高网络时代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5,(10)
舆情是真正的来自民间的、普通老百姓的声音,在信息快速传播和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给领导干部舆情的应对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如何应对、处置舆情是时代对领导干部的新考验,本文从互联网给生活世界带来的新变化为切入点,阐释了领导干部在舆情应对的过程中的不足与缺失,并系统地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映红 《学习月刊》2010,(22):26-27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的映射。本文界定了网络舆情的内涵及外延,阐释了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提出了政府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指出通过分析网络舆情可以更好地改善政务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这也是电子政务深入发展中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自媒体、高校舆情引导与维稳的内涵与逻辑关系,阐述了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构成新挑战,提出了自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的实现路径,即通过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引导机制,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机制,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处理机制,提升高校自媒体理性发声的素养,完善高校舆情传播的监管问责机制等实现高校维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网络舆情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平台、新载体以及新机遇。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并在新形势、新问题下建立起系统化的高校网络舆情的整合机制,提出网络舆情下开展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舆情引导是舆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尽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舆情观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舆情引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障碍。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与障碍,切实将舆情引导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采取一定的引导策略,推动舆情引导工作全面与顺利地开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应对在高校安全与稳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大数据时代,把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深刻分析高校网络舆情在主体、内容、载体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新变化,并从舆情发现、处置和应对三方面积极探索舆情治理的新思路,有利于清朗高校网络空间和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媒体技术正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方式,对各级领导干部舆情引导能力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新媒体环境特点对领导干部舆情引导力是个挑战.对此,领导干部不但要具备舆情引导能力的基本素质,还必须具有一些特殊素质,在新媒体环境中才能提高舆情引导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反腐”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政 《前线》2013,(5):30-32
中央纪委向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强调要"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科学运用互联网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是党中央明确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让人民监督权力"的生动体现。科学运用互联网已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网络时代,网络自媒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15):77-77
今年2月,广东省韶关市纪委开通了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分析系统,4月,“韶关民声网”也开通了纪检监察板块。市纪委信访室指派专人每天负责网络舆情搜索排查工作,及时发现、了解和跟踪涉腐网络舆情。同时,在各县(市、区)也开通了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对排查、梳理出来的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网络舆情信息,编辑成《网络舆情信访摘报》,  相似文献   

19.
胡琴琴  杨丽英 《世纪桥》2013,(11):60-61
定义舆情与文化的概念,建立舆情与文化的关系,分析舆情引导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重点就加强舆情引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给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自媒体舆情发展呈现出舆情主体多元化、舆情本体复杂化的新趋向,这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思政+"育人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其具体路径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辅以"点线面"的舆情收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据化;高校舆情研判充分借鉴自媒体的"去中心化"网状特征,形成网状的舆情研判机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联合化;在育人内容与育人形式上,回归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开展多样化的交往实践,实现自媒体舆情与多元化的思政育人良性互动;培养具有正能量的高校自媒体舆情意见领袖,提升大学生的舆情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