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媒体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内容、教育队伍、教育阵地的诸多困境。做好新时代"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自媒体教育内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构建全员育人网络,增强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合力;筑牢自媒体阵地,掌握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在"微时代"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探寻如何抓住"微时代"这一契机,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创造性。"微时代"的出现对思政教育内容、方法、队伍建设及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等提出挑战;在"微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的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舆论监管。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谣言传播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弱化高校网络舆情监控能力、削弱大学生责任感、增加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成本。群体趋同性、认知局限性、责任缺失、道德多元化、文化多样化、舆论复杂化是大学生传谣信谣的主客观因素,网络技术革新是大学生传谣信谣的技术因素。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信谣传谣治理对策包括: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加强网络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筑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健全自媒体监管机制,构建自媒体管理体系;建立自媒体辟谣机制,"防""控""疏"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QQ人际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以腾讯QQ为代表的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国内主流的网络人际传播方式之一。本文论述了QQ人际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QQ人际传播成为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的晴雨表,是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沟通方式,有利于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际关系,QQ聊天记录功能为网络舆情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最后提出了QQ人际传播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共享QQ人际传播平台,提高网络思政教育针对性;学习QQ人际传播技巧,提高网络思政工作实效性;研究QQ人际传播内容,提高网络舆情研判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重评"历史"、还原"历史的名义迅速蔓延,其传播形式更加隐蔽化,传播内容更具虚伪化,传播主体趋于多元化,给青年大学生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高校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传播进行治理,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实施科学的网络舆情引导,提升青年大学生抵制错误思潮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化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正向成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自媒体、高校舆情引导与维稳的内涵与逻辑关系,阐述了自媒体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构成新挑战,提出了自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的实现路径,即通过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引导机制,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机制,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处理机制,提升高校自媒体理性发声的素养,完善高校舆情传播的监管问责机制等实现高校维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乎高校"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目标的实现。新时代,高校要自上而下重视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丰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自身成长发展和育人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刘猛  曾禛 《世纪桥》2012,(13):55-56
当前,论坛、博客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舆情信息的研判、引导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析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江宁 《世纪桥》2010,(21):122-124
当前,论坛、博客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新课题。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和管理中的作用,挖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因此,高校要重视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准确把握其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加强教育引导,着力做好网络舆情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积极参与地方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校地合力实现育人的全方位性,以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和务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为育人工作提质增效。高校与地方合作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高校影响力、教育亲和力、育人说服力等不足。今后需要强化统筹引领,以形成促进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内化的保障体系;强化环境营造,以形成促进大学生优良思想品质涵养的良好氛围;强化知行结合,以形成促成大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分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一段渠",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程"保证"丰沛水量"、引领正确方向的"主渠道"地位,以及高校"课程思政"覆盖面广、隐性教育的"一段渠"作用,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渠道"各自优势、建立育人协同机制等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水畅通"的路径,从而实现二者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在于积极挖掘高校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全方位育人。价值引领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追求和原动力。实现价值引领必须处理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实现二者的逻辑互构。"八个相统一"作为价值引领的基本方略,需要在课程思政改革中予以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确立"全程育人"的大德育模式,就是要求在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社会生活世俗化、精神领域多元化以及信息技术自媒体化等冲击下,坚持以德为先,通过强化责任管理、提升理论、改革课程、创新方式、加强校园文化等途径,建构起有效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自媒体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多元化、高速化、不可控性等特征既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新载体和开辟了新领域,又对高校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因此,要从转变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机制、适应学生需求、健全监管机制等方面做好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15.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和工作载体。文章论述了构建"三全育人"新平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东北大学构建"指南针驿站""三全育人"新平台的实践,阐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大思政平台,通过显性引领和隐性引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实现育人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探讨了创新思政育人载体,构建"三全育人"新平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及思想纲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大学生公益支教组织作为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公益理念的培养、社会公益实践的开展以及高校公益文化的建设。秉承高等教育的发展宗旨,本文从"立德树人"的理念视角出发,总结归纳出了高校公益支教组织的三条育人路径,分别为"观念育人""实践育人"及"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7.
杨立杰 《当代贵州》2024,(15):26-27
<正>红色文化是讲好讲活高校思政课的宝贵资源,高校思政课是红色文化育人的主阵地,二者育人目标契合、育人内容融通、育人性质同一,具有内在统一的逻辑前提。用红色文化推进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要推进红色文化时代化,用红色文化上好大思政课,数智化赋能红色文化教育,为大学生打造“有知有味”的思政大餐,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让红色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亮底色。  相似文献   

18.
李文 《世纪桥》2023,(1):44-46
“大思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在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筑牢“大思政”教育理念,是建设“立德树人”教育阵地的根本性要求。大思政的核心在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旨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类主体、各门课程、各种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为进一步实现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对“大思政”格局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分析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对策,从而打造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是对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呼应,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高校需要从以优化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各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这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对当前高校的单线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内容上的离散、知行方面的脱节以及教育渠道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文章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概念,旨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单线到多维的转换。共同体指导下的多维模式强调高校主导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系统功能发挥,本文认为思政教育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重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一体化教育圈,构筑"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