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基层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但是其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政社关系不明确、基层协商制度形态功能定位缺失、基层协商参与主体民主素养较低、网络协商发育不足等制约因素。为此,推进中国特色基层协商民主应多措并举:协调政社关系,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区分不同基层协商民主形式的功能,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协商参与主体的教育培训,培育良好的协商民主文化氛围;搭建网络协商平台,创新协商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化解协商民主理论困境的社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理论面临巨大的践行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理性不足、价值共同体缺位、各协商主体不平等和协商场域的缺失。走出协商民主的理论困境应从制度建构和非制度培育以及二者的互动做起,培育现代公民社会型社会资本是化解协商民主困境的有效社会机制。中国现代社会资本的培育应从发展和创建公民社团、扬弃血缘型社会资本、构建协商公共领域和培育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作起。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基层协商民主被赋予重要的政治地位。然而,实证研究显示,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情况并不良好,在存在结构性执行困境的情况下,探索更多可行的实践路径尤为必要。公共价值管理作为一种新公共管理范式,以生产和创造公共价值为公共部门的使命和宗旨,对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基层协商民主具有体系性的公共价值,公共价值管理的目的是促使政府生产与实现这些公共价值。把基层协商民主纳入公共价值管理体系,通过公共价值管理的方式促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可能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实践路径,有助于基层协商民主的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在理论上发生于西方,在实践上中国却早已有之。中西方不同语境下的协商民主有着价值、理念和功能上的共通性。在群众基础、价值定位、制度特色和主导力量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西方协商民主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还存在聚合民意多于公共理性、精英协商明显、被动协商较多、基层协商易流于形式等缺失。应继续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构建宽松和自由的政治环境,扩大社会公众的有序政治参与,打造融合性多视角媒体平台,以优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路径,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预算是一种致力于实现公共预算、民主预算的制度,其建立在平等参与、协商对话、理性辩论、偏好转换、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温岭的参与式预算经历了十年发展后,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绩效,充分展现了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性,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也遇到了困境。通过多重制度创新来化解参与式预算遇到的难题,从而能够进一步推动基层协商民主的践行,提升基层协商民主的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基层协商民主有利于改变社会大众被动式政治参与,减少各利益群体因不同诉求而产生的偏见;基层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在理性对话中实现利益均衡;基层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基层民众自己管理自己,实现基层社会的有效管理.发展基层协商民主要进一步培育协商主体,丰富协商内容,创新协商形式,不断促进基层协商民主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们一直在践行的民主形式。安徽省宣城市在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协商民主有被泛化误解的危险,对协商民主重视不够,基层协商、直接协商较薄弱等问题。实践中,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协商民主进行制度创新与设计,规范协商民主的协商精神与操作流程;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协商民主氛围;大力开展基层协商、直接协商,培养人民协商民主的政治文明习惯,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平等协商、公共理性、多元融合、集体共识等价值理念。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背景之下,自我主义使平等协商流于形式,亲疏导向致思辨理性缺失,权威崇拜使批判精神泯灭,家族私德令公共责任缺位。突破协商民主发展的现实障碍,需要引入惩罚机制强化协商平等规则,发展公民代表团破解关系导向难题,重构“权威-公众”格局实现二者良性互动,构建发达公共领域培育公共责任精神。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公共参与和协商治理,它为中国社会转型期普遍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和治理提供了新的视野。要使协商民主成为治理群体性事件中的制度化、常态化的模式,可以从建立协商民主考核机制、设立明确具体的协商民主程序、创新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培育社团组织和建立规范的协商对话的教育培训制度等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出之后,围绕其内涵、边界以及发展路径,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既是理论思考的结果,也是实践探索的必然。协商民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公共利益的共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应当遵循增量改革创新与存量资源挖掘相结合、制度建构与制度实践相统一和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一致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