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笑 《群众》2024,(3):59-60
<正>“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人民群众,探索出一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淮安是生态资源丰富的江淮水乡,要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科学理念、系统思维和创新方法,将其转化为推动城乡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的务实行动,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一次将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推向前沿,笔者在2005年即提出的农村“就地现代化”概念也随之成为一个热词。对农村“就地现代化”的探讨面临着一个重要认识误区:混淆时间向度上的“现代化”与空间向度上的“城市化”、纵向历史尺度上的“现代农民”(现代化)与横向空间尺度上的“城市市民”(市民化)。于是,农村“就地现代化”也被一些学者解读为“市民化”“城市化”取向的“就地现代化”。虽然也有学者坚持使用农村的“就地现代化”概念,但用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来探讨“乡村振兴”也仍然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研究取向。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从“乡村振兴道路”高度来认识,按照农村“就地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民化“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因此,必须特别强调的是:笔者论及的农村“就地现代化”所研究的“乡村振兴”,其阵地是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是政府、主助是全国、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自然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而不应该只用工业化、城市化、市民化的单一取向来谋划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走进静思园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恰逢一个夏日的雨天,我路上旅途,开始了江南水乡之旅。这次的旅程不在苏杭,而是选在了苏杭之间的水乡吴江。典型的水乡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其中更以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闻名遐迩。但不知何时,同里镇的不远处有了一座“静思园”,和退思园只有一字之差,据说原本取的是一个“进”字,后来才改成了“静”。而就是这一字之差,引得我遐思万千,一路驱车来到这座荟萃江南古典园林之精华,并以收藏奇石精品而闻名的私家园林——静思园。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说是人的振兴、农民的振兴和农村优秀人才的主体性振兴。面对当前农村人口“空心化”的严峻形势,推进乡村振兴亟需动员和吸引潜在的优秀“城归”人员积极返乡干事创业,充分发挥好他们投身乡村发展建设的“补位”功能,促使其切实补足乡村产业振兴、社会治理和文化建设的主体之缺。为此,一是要加强对“城归”人员的宣传教育,唤醒其主体意识,引导其真心诚意地返乡;二是要持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为“城归”人员搭建展才、立业、建功的舞台;三是要加大对“城归”人员干事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其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立得住脚”;四是要重视对“城归”人员的能力培养,使其能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迈得开步”。  相似文献   

5.
范建坤 《群众》2006,(9):45-46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有吴江”。吴江是江苏的南大门,拥有本地常住人口78万人,外来流动人口40万人,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1994年全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即著名的“608”会议)曾在这里举行,推广了“吴江经验”。此后,吴江更进一步提出建设和谐吴江、打造“平安天堂”的新目标,牢牢把握“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基本方略,富而思安,安而思谐,不断健全八大机制,严密构建防控体系,多年来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保持较好水平,经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顾全 《群众》2023,(10):35-36
<正>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以“生态化、轻量化、市场化、艺术化、价值化”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宜居、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获“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称号,镇党委获评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7.
《春秋》2001,(3)
2000年秋,有幸在周庄古镇短暂逗留,观赏到那里独特的水乡风光。周庄占镇位于苏州昆山市境内西南隅,与吴江、苏州、上海市的青浦县交界,处于澄湖、淀山湖、白蚬湖和南湖的环抱之中,是一名副其实的“岛中之镇”,享有中华第一水乡的美称。据资料载,北宋元佑元年(1086),周边功郎在此设庄,始称周庄,沿用至今已有900余年。周庄古镇四面环水,港汊纷歧,湖河网络,咫尺往来,皆须舟  相似文献   

8.
刘彦华 《小康》2023,(12):47-48
<正>用数字赋能打造“金饭碗”、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经成为一股热潮,在神州大地持续涌动。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让5G成为“新帮手”、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用数字赋能打造“金饭碗”、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经成为一股热潮,在神州大地持续涌动。  相似文献   

9.
胡妍 《小康》2023,(20):78-79
<正>三亚市天涯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推动产业兴旺,发展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组建“候鸟”村长服务团推动人才振兴,不断开启乡村振兴新视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三亚市天涯区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建章立制进行顶层设计。三亚市副市长、天涯区委书记黄兴武介绍,天涯区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天涯特色,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绘就乡村振兴“天涯图景”。  相似文献   

10.
战炤磊 《群众》2021,(2):11-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维度系统布局、协同发力,其中“强村富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着力点。“强村富民”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归宿和落脚点,也是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为我们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都要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当前,乡村优质人才持续流失、外引人才困难,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五个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关键当是组织振兴,组织振兴关键是农村党组织振兴,农村党组织振兴关键是制度创新。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没有组织振兴就没有产业振兴,更不会有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4.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党的全面领导作用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和关键抓手。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受制于“三农”发展问题,面临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农村群众工作复杂多样、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等困境。对此要强化能力建设,即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此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5.
钟淑颖 《小康》2023,(11):76-7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青年人才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普遍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下乡、返乡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郭煦 《小康》2023,(4):36-38
<正>乡村振兴是场持久战,多位专家认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工作应重点强化组织“阵地”,树牢振兴新航标,拉升产业“引擎”,释放发展新活力,完善考核“指挥棒”,助力乡村加速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明确,乡村振兴责任制要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外,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7.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随着广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广西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明显成效,但从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主体活力、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议从推动“三个升级”、聚焦“三个建设”、优化“三大机制”等方面改进,确保广西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8.
<正>【调研背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升供电能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关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邀请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深入湖南省株洲市开展专题调研,总结和梳理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株洲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推进全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9.
肖双 《群众》2023,(6):16-17
<正>兴大业,先用人。释放人才红利是乡村振兴的“必选项”。连云港市一直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聚焦产才融合,激励广大人才发挥“三带两助”作用,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如今,连云港跻身“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入库乡土人才达3000余人,乡土人才载体获批数位居全省前列,跑出富民兴村加速度。我们将继续做好乡村人才振兴文章,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强保障,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王小鹏 《前沿》2013,(20):41-42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根”;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民生为基”.民生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最好诠释,以“民生为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