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宣宇  王月红 《前线》2023,(2):66-68
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综合引领—特色开拓—潜力提升”梯次发展格局,数字梯度明显、互补性强,三地在技术创新、场景开发及规模应用上具有明显协同优势。基于数字经济梯度发展特点和各自比较优势,强化互补性创新,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数字文旅、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赋能“双碳”治理五大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构建数字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相适应的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京津冀在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继敏 《前线》2023,(6):71-74
新时代以来,北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高水平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在承接疏解、改革创新、经济动能培育和产业生态体系构建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副中心着力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区”建设和数字经济转型三大战略机遇,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和高精尖产业向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以及张家湾、台湖、宋庄等特色小镇集聚,引领带动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方力  任晓刚 《前线》2023,(4):65-68
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推动首都建设加速、首都经济提质、首都治理向善。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打造首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系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增强首都创新能力和水平;系统推进“两区”建设,增强首都开放能力和水平;强化京津冀政策协同,提升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统筹与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4.
孙杰 《前线》2016,(4):60-62
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及北京贯彻规划纲要意见的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凸显出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协同发展"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主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正在急步驶入"快车道"。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随着"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一带一  相似文献   

5.
唐少清 《前线》2014,(6):55-57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关注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指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刻理解北京的"舍"与"得",提高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深刻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涵京津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具有较强的二元经济特征,京津强烈的"空吸"作用和较差的辐射  相似文献   

6.
张慧姝 《前线》2020,(2):55-57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加深,人力与数字劳动力相结合的混合劳动力大量出现,京津冀支柱产业正在向知识型支柱产业转移。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布局中,将之确认为新增支柱产业,有利于提升协同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并向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西北、“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经济板块辐射。精准布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城市功能和经济板块,促进新增经济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相匹配,加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铁铮  冯奎 《前线》2023,(1):67-69
区域创新能力实现共同提升,为京津冀发展数字消费、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筑牢底座。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京津冀数字消费对重点人群的吸引力有待提高、制度供给有待完善、协同发展的环境有待优化。三地深挖数字消费潜力,协同促进数字消费提质升级,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建平  陈芃江 《前线》2023,(6):53-56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9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突破,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雄安新区建设全面提速,交通一体化正由蓝图变为现实,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牢牢把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在要求、绿色为必要条件、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临空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逐步上升,成为全球产业链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临空经济发展呈加快态势,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通过阐述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现状、特点及相关经验,并结合京津冀自贸区申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新机场建设,对河北省临空经济发展及临空经济区建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面临着经济落差较大、空间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交通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到关键阶段,未来应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缩小发展差距,完善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以石家庄为核心的都市圈,与北京都市圈和天津都市圈形成互动关系,"三圈"耦合形成高水平的京津冀城市群,使京津冀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京津冀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该地区存在大面积雾霾频现、资源环境超载严重、生态恶化等诸多难啃的硬骨头。针对京津冀环境污染等诸多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生  相似文献   

12.
常艳 《前线》2023,(6):75-78
建构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撑服务生态是“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任务,也是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北京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转型服务供给优势突出,但仍面临转型服务需求场景开放、大中小企业协同、转型公共服务精准度提升、转型要素优化配置及数据安全保障等系列难题,需多措并举系统建构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提供有效支撑,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新探索和新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严谨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体现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同时借鉴了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有益成果。明确其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劲 《前线》2023,(6):62-66
北京市国资委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引领市管企业践行首都国企使命担当,在产业结构优化、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改善、“两翼”和示范区建设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性成效,助力区域协同实现更高层次发展。未来,市国资委将切实增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把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市管企业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武义青  姚连宵 《前线》2023,(4):61-64
衡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虑。从经济增长的源泉看,既源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也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需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把全要素生产率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抓手,引导京津冀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规范资本运营、提高资本产出率,以数字技术赋能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平 《前线》2020,(1):59-6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控北京人口、促进产业转移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阶段。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一核两翼"新格局,在生态、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将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刘宝杰 《前线》2015,(4):93-95
加强区域发展是党和国家组织领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必将对三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现实和深远影响。北京民防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信息化条件下首都防空联合作战北京市人民防空的中坚力量,要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形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切实加强针对性建设,为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做好充分准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北京民防建设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京津冀地区要打造成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更应发挥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当前,京津冀地区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北京,津冀两地创新要素集聚度相对偏低,北京对津冀的创新辐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分析京津冀三地的创新能力,探索推进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推动北京带动津冀两地实现协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秀玲 《前线》2023,(6):57-61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强化与天津市、河北省协同联动,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让一体化交通网络“跑起来”、生态环境持续“好起来”、产业对接协作“串起来”、协同创新步伐“快起来”、老百姓的获得感“多起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在新征程上,北京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携手津冀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推进格局,为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高屋建瓴地回答了"为何建设""建成什么样""怎样建设""必须建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等一系列前提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会议提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北京城市副中心"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