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我国的戒毒医疗机构可以分为监所戒毒医疗机构和社会戒毒医疗机构两类,后者包括戒毒医院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通过对西安市四家社会戒毒医疗机构的调查发现,戒毒医院数量逐渐下降,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美沙酮门诊病患数量减少,门诊覆盖面不够,管理难度大。其问题背后凸显出顶层设计不足,相关政策、法律体系需要完善。社会戒毒医疗机构作为国家救治责任的载体,应对其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建议《禁毒法》、《戒毒条例》修改时,完善并明确地方政府对社会戒毒医疗机构的政策性投入,明确病患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创新社会戒毒医疗机构的管理,将自愿戒毒、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的医疗机构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制度有机结合,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和职业荣誉感。  相似文献   

2.
《禁毒法》中规定了社区戒毒模式,将一直由公安部门行使戒毒职责改为由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戒毒工作。这一新思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标志着我国新的戒毒制度的确立。但是,由于《戒毒条例》等配套法规、措施尚未出台,社区戒毒出现了颓势。社区戒毒工作要走出颓势,必须树立正确社区戒毒理念,加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机制,切实解决吸毒人员漏管失控现象,及时更新吸毒人员信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戒毒法律制度的完善必须以戒毒人员戒毒的行为逻辑为基础。研究发现,戒毒人员戒毒的行为有一个从非正式组织到正式组织戒毒的过程。在作为隐性吸毒人员的时期,他们大多会选择在非正式组织场域进行戒毒,而当从隐性吸毒人员转化成为显性吸毒人员之后,他们进入到社区戒毒和强制戒毒场域。而在作为隐性吸毒人员时,他们戒毒的方式有多种选择,其中,家庭戒毒是最主要的选择。文章以我国《戒毒条例》为依据,反思了现行戒毒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禁毒工作从此进入到了依法全面推进禁吸戒毒新的历史阶段,对全面推动我国禁毒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禁毒法》的实施也标志着我国劳教戒毒的结束。《禁毒法》中明确了我国今后的戒毒发展方向: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为此,我国戒毒模式将依法得以重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2011年6月26日公布施行的《戒毒条例》对促进戒毒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包括建立戒毒保障机制、建立戒毒工作体系、细化戒毒法律责任和明确戒毒法规效力四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在于规定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四种戒毒措施的执行问题,为每一项戒毒措施都规定了相应的具体制度,从而解决了《禁毒法》的具体理解和实际执行问题。这些规定在价值理念上体现了对戒毒人员的权利保障、注重戒毒政策的科学要求和加强戒毒工作的社会联动。  相似文献   

6.
析我国戒毒模式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禁毒工作从此进入到了依法全面推进禁吸戒毒新的历史阶段,对全面推动我国禁毒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禁毒法》的实施也标志着我国劳教戒毒的结束。《禁毒法》中明确了我国今后的戒毒发展方向: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为此,我国戒毒模式将依法得以重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1日我国首部《禁毒法》正式实施,该法取消了劳动教养戒毒,将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统一为强制隔离戒毒,这对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也是此次《禁毒法》中的一项重大立法突破。本文从强制隔离戒毒取代劳教戒毒入手,指出了劳动教养戒毒面临的困境和存在的问题,并在认识到强制隔离戒毒是对劳教戒毒的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禁毒法》实施以来戒毒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禁毒法》的颁布施行结束了我国没有禁毒单行法律的历史,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禁毒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以《禁毒法》为指导,大力开展各项禁毒工作,特别是禁吸戒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重构了我国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的戒毒新体系。但是,在完善我国戒毒体系的同时,在具体适用《禁毒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急需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社区戒毒的基本理念包括顺应治道变革以提高行政合法性、改进执法方式以创新戒毒管理、营造竞争氛围以优化戒毒公共服务的质量、引入合作精神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戒毒资源等。要深刻领会社区戒毒基本理念的重要意义,并从深入开展"三项重点工程"建设、严格执行《戒毒条例》、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加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等方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社区戒毒是我国最新推出的戒毒形式,是一项集戒断、教育、帮助与挽救于一体的综合性戒毒措施。社区戒毒工作还处于试点阶段,必然会面临很多新问题,社区戒毒部门要以《禁毒法》为依据,创新工作制度,总结实践经验,完善工作措施,使社区戒毒工作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11.
《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的出台,使吸毒成瘾认定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使戒毒工作有了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这将对禁毒工作的深化起到积极作用。但《吸毒成瘾认定办法》中关于吸毒成瘾的定义及认定主体资质和认定条件等规定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笔者建议将吸毒成瘾定义为:“本办法所称吸毒成瘾,是指吸毒人员主动、反复使用毒品而产生的机体依赖,主要表现为不顾后果、强迫性寻求及使用毒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禁毒法》中规定的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康复)、强制隔离戒毒和药物维持治疗构成一个新的戒毒体系。这几种戒毒模式互为补充,无论是内涵、工作内容、范围、接受对象还是执行的主体,都有一定差异。探析美沙酮维持疗法与社区戒毒模式的本质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戒毒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禁毒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我国的戒毒体系虽然为我国的禁毒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这个戒毒体系将在《禁毒法》实施后有所改变,如何选择更佳戒毒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目前我国的几种戒毒模式效能进行比较,选择更佳禁毒方法,更有利于我国禁毒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贵州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导向,对戒毒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创建了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阳光工程"戒毒康复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凸显责任型政府形象;切实解决就业等实际问题,彰显服务型政府导向;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创建开放型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反毒、禁毒的刑事政策归纳其中不外“断绝供给、减少需求”也就是“缉毒、戒毒、拒毒”等三大重点。目前 ,台湾地区参与戒毒工作的有医疗、宗教、矫正机关及观护等四大体系。《毒品危害防制条例》于 1998年 5月 2 2日公告施行以来 ,“缉毒”与“拒毒”已有成效 ,使得药物、毒品滥用之情形获得控制 ,毒品犯占整体犯罪人口之比例减缓增长 ,但“戒毒”却无进展。可见戒治与计划之成效有待加以检讨 ,以达到对毒品及药物成瘾者累犯、再犯严重情形之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的法律制度 ,目前正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劳动教养不宜废除 ,应从立法上予以完善 ,尽快制定一部严密完善的法规来规范劳动教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组织机构是贯彻落实《禁毒法》的需要,目前各地组织机构还未得到很好的规范与完善,影响了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的成果,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必须构建职业化、专业化的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8.
The experiment on the drug rehabilitation community in China started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from the transplantation of the US “Daytop Mode” in Yunnan Province. With the increasingly relapse rate of drug users and the deepen development of government purchases services, many places like Shenzhen hav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No-drug Community”, aiming to explore the indigenous experience on community treatment. After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community drug control work, taking Shenzhe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cept and path of the Chinese Mutual Aid Therapeutic Community from the view of social rehabilitation. It finds that external supporting system needs to be construc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rehabilitation. Meanwhile, by stimulating the changing motivation, strengthening cognition behaviors, rebuilding supportive family relationship on the individual level, as well as providing the support from peers, colleagues, and self-organization and positive culture on the environmental level, social workers can help drug users from exclusion to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