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趣味概念     
笛卡尔是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兼物理学家。他因发明笛卡尔坐标系而被尊称为解析几何之父。除了对现代数学做出巨大贡献外,笛卡尔哲学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后人。但这位伟人经常感叹自己的无知。他说,已知与未知的界线好比一个圆。圆内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而圆外是人类未知的知识。当人类的知识越来越多,即圆的面积和周长越来越大时,人类和未知的接触面也就越来越大,这时人们就越会感觉知识的有限性。笛卡尔这则“圆论”解释了为什么知识渊博的学者或饱经风霜的老者往往很谦虚,而那些掌握很少一点知识或人生阅历浅的人却敢于夸夸其谈的原因。因…  相似文献   

2.
舒远招  贺跃 《湖湘论坛》2011,(5):103-107
作为唯理论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勒内·笛卡尔虽然主张天赋观念论,但在他的唯理论思想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论因素:第一,在论识的起源上,他不仅主张天赋观念论,也主张有一些观念(感觉)来源地外物的刺激;第二,在阐述其主要哲学原理“我思,故我在”时,他把内在的感觉和想像都当作了“我思”的一部分,认为“我思”包含了“我感觉”和“我想像”;第三,在论证物质实体的存在时,他充分肯定了感觉的想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感觉的想像在笛卡尔哲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考察西方唯物主义经验论思想的发展时,应把他的思想也当作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中的视觉传播是网络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传播和影响手段,科学揭示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有效利用、管理和控制视觉传播这一特殊的传播方式和手法,丰富和活跃网络传播内容,提高网络传播质量和效率,创建良性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应该立足于中国互联网的具体实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建设出发去研究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建立视觉传播本体论、视觉传播历史论、视觉传播实践论,视觉传播安全论、视觉传播策略论,从本体、历史、实践、安全和策略等五个维度,全面深刻揭示视觉传播与网络舆论的关系,探寻网络舆论规律,为网络时代的中国舆论建设服务,在促进网络传播繁荣的同时,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服务。  相似文献   

4.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笛卡尔哲学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上帝和灵魂问题的思考,再是道德哲学作为完美果实的出现,最后是其政治哲学思想的论证。和学界的一般理解不同,本文认为笛卡尔哲学的中心问题并非是知识的确定性原则,超越的价值论维度才是笛卡尔知识之树所要表达的重心所在。正是在价值论的向度当中,笛卡尔哲学彰显了其整全性意蕴、理论旨归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部题的由来心身问题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主题,始于笛卡尔。根据笛卡尔的观点,人的本质在于思维。人体只是使人的思维得以延伸的物体。思维或精神与人体是密切相联但又迥然不同的两种事物。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出发,论证了人只  相似文献   

6.
刘俊 《前沿》2013,(22):45-46
本文以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为依据,首先简要分析了笛卡尔的六个沉思的内容和结构,其次探讨笛卡尔哲学中的理性与上帝,提出了崇高的理性和两面的上帝的概念,最后论述两者之关系即理性来源于上帝和上帝屈从于理性.  相似文献   

7.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在他的《方法论》中指出,研究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任何权威的结论甚至常识,都可以进行怀疑。这便是著名的“怀疑一切”论。显然,这种怀疑精神是科学创造的前提,是思想创新的前提。其实,质疑是人们的一种权利,谁都无权剥夺。况且质疑意识的萌生和漫延,往往与某些公权机关曾经有过的政务不够公开、不够透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中,笛卡尔被质疑陷入了一种循环论证。这种循环是指思维与思维之外的对象互为根据,其思想渊源在于古希腊以来的逻各斯精神的主客同一性原则。笛卡尔将从思维到存在的推论严格区别于三段论式的繁琐论证,并将其看作是自然的光明(即理智)的一个清楚明白的、直觉式的推移。但其思想体系的内在困境在于,他一方面建立了基于理智能力自身的认识论思想语境,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古希腊以来的宇宙论和本体论语境。康德沿着笛卡尔开创的认识论思路继续走到极致,取消了上帝和自我在思维之外的独断的实在性,并从思维内部建立了上帝理念的实践的实在性,由此他完成了笛卡尔以来的认识论转型。  相似文献   

9.
洛克的“反省”说过去在苏联和我国的哲学史教科书里一直被视为难心主义而受到批评,全面地、实事求是地把握“反省”说,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反省”说的提出和“反省”的真正含义 “反省”说是洛克在其哲学名著《人类理解论》中提出来的。它是如何提起来的?“反省”在洛克那里的含义是什么? 众所周知,十七世纪的欧洲广泛地流行着“天赋观念论”。欧洲大陆的唯理论特别是笛卡尔和英国的剑桥柏拉图派都固守这错误观点。这引起了洛克的不满。洛克从经验出发,致力分析“天赋观念论”的各种论据和借口,逐一加以驳斥,而后针锋相对地指出,无论是在“思辨领域”、“认识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道德领域),所谓  相似文献   

10.
笛卡尔著名的"乌尔姆三梦"表明,在其思想开端,信仰从神秘主义角度奠定了其形而上学的基础。在其哲学中,笛卡尔则通过思辨理性的理智直观,得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奠定其形而上学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以数学为典范,在其形而下学中给出经验理性的原则。于是,在笛卡尔思想中,信仰所导向的目的论与理性导向的机械论形成一个紧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在他的后期一再强调,他比之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更忠实地坚持了现象学的原则。中世纪晚期的唯意志论使哲学中所谓超越主体的明晰性之具体化成为疑问,所留下的只有彻底的怀疑主义,这就是笛卡尔以他的第一沉思“上帝不会欺骗我”这一论据所表达的怀疑主义。如果普遍的确定性是依赖于某种对人类理解在原则上是模糊的任意性,那么就不容许接受一种所谓的明晰性领域。  相似文献   

12.
江洪明 《前沿》2014,(19):7-10
习近平的时间观的生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科学的理论基础、直接的理论来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其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主要包括时间价值取向论、时间战略目标与战略步骤论、时间智慧与时间韬略论等。在通向"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新的时间节点上,在距离中国梦愈来愈近的中国战略冲刺期,系统梳理、科学提炼和深刻阐述习近平时间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身体政治思想史上,笛卡尔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不但把肉体从灵魂中剥离出来,赋予身体以重要位置,而且认为激情与意志也是身体的产物。笛卡尔身体思想的产生与其身体病癢、天主教身份、所处时代和科技局限有密切关系。其身体政治观对现当代身体理论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在后期哲学生涯中十分重视先验还原。先验还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存在置于“括号”之中,二是回到意向活动的始初。笛卡尔通过方法论的怀疑达到了抽象的“我思”。在笛卡尔那里,怀疑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怀疑而达到不可怀  相似文献   

15.
《前沿》2009,(13):2-2
吴冠中的法国老师苏弗尔皮说过:"艺术有两条路,小路作品娱人耳目,大路作品撼人心魄"唐建中的水彩画作品论其型制、类别至格调给人的视觉冲击,应当属壮美的"大路"作品  相似文献   

16.
操作电脑应防“电脑病”(1)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操作电脑时眼睛与文稿及屏幕两者的距离最好相等,距离应在50厘米以上。另外,电脑屏幕上如果反射出窗户的明亮影象,也会造成眼部的疲劳。这是因为当文字图象衬在一个很明亮的背景时,人眼...  相似文献   

17.
<正>编者引言:《一词圣典:至善——谈中法两位思想往哲:王阳明和笛卡尔》一文,为范曾先生的最新之作。文章对比阐析王阳明和笛卡尔两位中法往哲的哲学思想,表达了作者关于人类应当永远守护至善精神的观点。全文立意高远,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本刊特别约请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立文、清华大学教授邹广文和中山大学教授李宗桂三位知名学者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评析,一并刊载。  相似文献   

18.
简圣宇 《前沿》2011,(5):68-71
从笛卡尔建构"我思"哲学起,现代主体性哲学开始了其形成、演变以及遭遇困境的进程。但无论是笛卡尔还是黑格尔,其主体性理论体系总弥漫着唯我论的阴影,过分强调自我主体的主体性,就将导致主体性的过度膨胀。一方面,人为制造了主体间的等级秩序,自我主体之外的其他主体和自然界往往被视为异己的"他者"而排斥;另一方面,由于不愿与其他异质主体进行对话、互动,自我主体逐渐走向封闭独白,结果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不但难以克服,而且愈加严重。这就昭示着主体性哲学必然被主体间性哲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2,(2):52-53
杜绝酒后开车 科学研究发现,驾驶员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行车,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动作的反应时间为0.75秒。饮酒后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要延长2-3倍,而同速行驶下的制动距离也要相应延长,增加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正加拿大布查特花园位于托特湾里,距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市只有21公里,从温哥华过去十分方便。维多利亚市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上规模的花园就有50多座,布查特花园是公认的北美最美花园,位列"世界十大最美花园"之一。布查特花园何以能进入世界最美之列?论面积,只有300多亩,在世界各国人造花园中不算大。论花卉树木品种丰富或珍稀程度,这座花园不算最多,也不算最贵。论历史或背景,这座花园与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