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与残疾人学的兴起人类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避免、消减、抗争残疾的历程,如何认识残疾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在残疾文明观的发展过程中,残疾人运动从民间、松散、无序走向组织化、国际化、规范化;对残疾现象也从医疗康复角度转向社会代价角度去认识;对残疾人的救助从怜悯式善举救助走向了权益保障、公共责任和道义担当。  相似文献   

2.
于淼 《青年探索》2016,(1):42-47
残疾青年的社会福利问题是残疾人研究的重要领域,关于残疾人研究目前主要存在两个研究模型,分别是立足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个体模型以及随着残疾人运动而兴起的社会模型。通过梳理个体模型与社会模型的涵义,总结目前我国残疾青年研究领域的个体模型研究与社会模型研究共生的基本现状以及两种研究模型的关系,立足于更好地解决残疾青年的社会排斥问题,提升该群体福利的目的。应对残疾青年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进行重新反思和整合,提出以关注个体与社会互动的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视角来探索残疾青年的社会排斥经验。  相似文献   

3.
优势视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农村残疾人社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6000多万残疾人中,农村残疾人人数高达4800多万人。面对这样一个人数众多的社会群体,如何关注他们的需要,反映他们的心声,推动相关社会政策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以使他们早日融入到社会发展进程中来,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促成真正的包括农村残疾人在内的和谐社会的实现,这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目前农村残疾人扶助工作面临的困境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残疾人扶助工作的重点主要着眼于物质形式的救济与救助等。这种做法,在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过程中遭遇如下几个方面的困境,即:第一,重视以脱贫为目标的物质救…  相似文献   

4.
公正是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所谓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差异被保持在合理和适当的范围之内,即便是处于最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也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状态。在我国,残疾人群体是"处于最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目前,我国的残疾人人数已经达到了6000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涉及到1/5的家庭。一直以来,残疾人经常遭受着其他社会成员在观念、教育、就业、制度、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排斥。要促进残疾人最大利益的实现,达到社会的最佳发展状态,就必须树立新的残疾人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扶弱助残"的责任意识以及强化个人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5.
原来残疾可以力求康复,使残疾的影响降到最低;原来残疾人也是人,是堂堂正正的公民,可以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主流,成为有作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原来社会要适应残疾人而不是让残疾人适应社会。应该说,我国是先有收养救济的残疾人事业,后有平等参与的残疾人事业。它们不是一个否定另一个的关系,而是继承、开拓、创新的关系。两者当然有质的区别,只是,如果论资格,前者最老,老到上千年、几千年,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大致都属于这个阶段。后者却历史不长,满  相似文献   

6.
社会政策视角下的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疾人就业政策是重要的社会政策之一。就业是民生之本,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就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文章在社会政策视角下研究我国残疾人就业政策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指出我国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政策相对落后,残疾人就业援助政策存在局限,残疾人就业服务配套政策不足。文章结合发达国家的残疾人就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应当借鉴别国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来改进相关政策,提出应逐步建立残疾人集中就业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和单位充分吸纳残疾人就业;应当建立起反残疾歧视制度;进一步创新残疾人就业政策;加大残疾人就业执法力度,严格贯彻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7.
现代康复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残疾人,康复是残疾人回归社会的必由之路。在我国,残疾人康复事业经过了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600多万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建立了现代康复体系,培养了大批掌握现代康复理论与方法的专业技术人员。然而,由于中国残疾人口众多,残疾种类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现有的康复条件仍不能满足残疾人对康复的需求。我国政府提出的康复服务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相似文献   

8.
2005年,残障人生活最受关注的一年,春节联欢晚会一段“千手观音”胜过千篇万篇残障权利启蒙文章。残疾人是我国社会中的特殊而困难群体。我国现有6000多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4.9%。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然而社会上仍有些人对此有偏见和歧视,与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形成强烈反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于1990年12月28日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第一部关于残疾人的法律。它将残疾人作为特定的对象,通过特殊扶助给予保护,以便减轻或者消除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使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得以实现,使社会成为“人人共享”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精神病防治的根本症结不是医学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精神残疾人的主要问题不是治疗而是回归社会。进一步认识"精神残疾"的概念,通过概念的明确,呼吁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两种残疾观 以前残疾观 我们生活在以健全人为主体的社会.周围多数是健全人,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站在健全人立场来看待残疾人。首先看到他们身体的损伤状况,许多人听不到美妙的声音,看不到多彩的世界,无法像健全人一样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是世界上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做好残疾人工作,是党和政府、社会、残疾人家庭以及残疾人的共同职责。民政部门是政府维护残疾人权益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优抚残疾军人、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推进残疾人康复、增进残疾人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职责。长期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在残疾人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残疾人士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观是人们对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江泽民同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的丰富内涵,是我们科学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树立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正◎残疾人口流动滞后社会平均水平,制约平等参与◎现行残疾人保障与服务政策,影响残疾人口流动◎积极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改进残疾人服务与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今后出台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上海市自2011年起,0至7周岁家庭贫困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和助听器配发补贴范围,从上海市户籍扩大到市常住人口。北京市宣布,全国残疾人只要持残疾人证,就能在北京免费乘公交。这些规定对残疾人是利好,对各级政府及残联开展残疾人服务与保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辅助器具是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做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我国8300万残疾人中,60%以上需要配置辅助器具,从"八五"开始,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中国残联已经基本建立了残疾人辅具服务网络,但对于广大残疾人的迫切需求而言,现有机构的辐射能力还非常不足,难以深入每个角落,特别是边远地区的残疾人得不到辅助器具服务。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就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疾人分不同的残疾类型和残疾等级,不同残疾类型的残疾人能根据其劳动能力适应某些行业的工作。同时,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类型和工作方式的需求亦存在差异。通过转移残疾人劳动力的方式,使残疾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区域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实现大多数残疾人就业,既能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又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11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时期,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历史性新成就。5年来,全国有103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704所,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接受社会救助的城乡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北京市在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发展残疾人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要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中, 让他们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他们虽然某一方面有残疾,但是一样可以自食其力为社会服务。社会要给他们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是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残疾人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宁夏现有19.02万残疾人,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近年来,宁夏残疾人事业发展很快,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脱贫、文体、残疾预防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参与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关心、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已在全区初步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采取了以下措施和做法。  相似文献   

19.
2月27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对8500万残疾人是一份春天般温暖的关怀,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健康的重视,对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残疾不仅是人生理上的损伤和破坏,还会使人失去行动的自由,甚至失去感知世界、表达思想的能力.残疾不仅是一个健康问题,也是一个广泛的社会问题,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人生和家庭幸福等各个方面,影响到人口的素质、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残疾是人类进化、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代价。日趋完善的人类社会,不应当漠视这种牺牲和代价,对待残疾人的态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