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小川 《廉政瞭望》2012,(12):56-57
法律与道德、真相与证据、人情与世故,在搀扶他人中体现,成为有中国特色的诚信砝码。“搀扶老人风险基金”成立1年来,经历了诸多尴尬,它所援助的案子,大多数“尚未成功”……  相似文献   

2.
道德观是人们对周着社会群体关系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的内在判断.这种判断影响着人们外在的行为.近年来,中国典型道德事件层出不穷,如,“见死不救”、“地沟油”、“假学术”、“扶摔倒老人”等,这些典型事件涉及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包含了社会、家庭、个人的许多道德伦理的众多范畴,引起了学界和民众的集体反思,出现了一种集体道德危机感.从新中国近六十年的历史变迁视阈下,来探究中国民众及社会道德观的演变,试在探究当下道德危机感与道德观念转变之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1948年香港工商界的“反美扶日”运动,是当时全国性的“反美扶日”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行动起来抵制日货,到组织起来“反美扶日”两个发展阶段。由于香港政治经济地位的特殊性,致使香港与内地的“反美扶日”运动在参与主体、关注领域、领导力量、斗争目标和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面对共同的“反美扶日”主题,香港工商界与内地青年学生的表现又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都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捍卫国家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4.
干部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加强干部道德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干部自身素质,而且是改善党风和社会风气,提高全体公民道德素质的关键因素。当前,加强干部道德建设,是进一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真正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途径。因此,正确认识干部道德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干部道德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我国干部队伍道德现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倒退说”。认为,与我国…  相似文献   

5.
道德悖论及其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德海教授在《论道德悖论与新道德体系的构建》中彻底否定了道德悖论的客观存在,引发了我们对道德悖论及其研究的进一步思考。笔者所理解的道德悖论,是在主体进行道德价值选择和实现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它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虚假命题”。同时我们认为,揭示道德悖论的客观存在及其基本性状和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悖”的可能性和基本理路,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道德问题”,厘清哲学和伦理学史上一些经典的“困惑”的真实原因,揭示逻辑学史上一些“经典悖论”的“道德真面目”,培育和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人为性与为人性:道德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忠华  易小明 《唯实》2008,1(1):29-31,90
道德因人而生,为人而存在。整个人类伦理思想史表明,道德从来不是“自然存在物”,而是一种“人为的”和“为人的”存在。失去“人为性”的道德是虚无,失去“为人性”的道德是外在于人的僵死的工具,且一旦极端化,就会成为束缚人发展的桎梏、枷锁!“人为性”与“为人性”的统一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道德意义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凸现的是一种“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精神,它拒斥“价值理性”,把道德置于视界之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呼唤“道德经济人”,中国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崇尚道德的价值,可以为“道德经济人”建构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义利关系问题上,儒家具有鲜明的重义轻利、公利为义、以义统利的思想倾向,它要求以义规范、制导人的行为,这一重德的价值取向对于当今的经济活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1986年以来,理论界对道德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一、道德的涵义在语言中,“道德”一词的涵义有二:其一,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其二,指道德评价的肯定性结果,如,“某某人的行为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这两种涵义显然不同,前一个涵义是道德的基本涵义,而后者则与“好”、“坏”、“高尚”、“低下”这类褒贬道德概念相同。但事实上,无论在日常语言还是  相似文献   

9.
杨永 《廉政瞭望》2011,(5):42-43
近些年来,社会道德风气成为人们忧虑的对象,有些人把道德风气不好归结为“市场经济”的结果,但我一直不这么认为。不能说市场经济就必然导致道德的沦丧,只能说“坏的市场经济”有可能导致这种结果。但这是“经济与道德”关系的一个复杂话题,本文不想涉及。我想从“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人手,把官德与民德这一与我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相对比较密切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在历史与现实的“语境”中,探讨“官德”与社会道德风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大创在1919──1920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和《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光辉著作,在中国第一次用唯物史观论述了道德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大别批判了“道德不变”、“道德复古”、“道德无用”等种种谬论,精辟地论述了道德的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针对“道德不变论”,李大别指出,“道德者利便于一社会生存之习惯风俗也。古今之社会不同,古今之道德自异。而道德之进化发展,亦泰半由于自然淘汰,几分由于人为淘…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的题词中曾经指出:“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可以说,“以德治国”的重要论述,将道德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强调的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道德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道德传统的土壤之中,又体现出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是融传统美德与现代美德于一体的现代道德,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历史继承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贯彻执行“以德治国”的方略,必须按照“…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修养,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核心问题,它不仅对社会道德起着示范、导向和楷模作用,而且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在党员干部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腐败堕落危害严重、官僚主义有所发展的新情况下,特别要求领导干部要多点“书生气”、要甘当“老黄牛”、要躬身接“地气”,以优良的道德品行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成为当今社会的道德楷模。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的实践性尤为重要。在实施“以德治国”的实践中,最关键的问题便是以什么样的“德”来治国,即德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建立的道德体系是什么样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性。这就决定了我们所用以治国的“德”与传统道德有区别,与资本主义的思想道德也不同。就我的理解而言,就是要在对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西方道德观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充分总结归纳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以来的实践经验,建立起适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4.
“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社区互动搜索方式,这种新的搜索现象本质上是社会荣辱是非道德问题在网络上的折射。当然,“人肉搜索”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正义面”及其道德批判力,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制度和道德的手段来规范和引导“人肉搜索”的过程,以避免“人肉搜索”演化成“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正确认识和处理道德建设中的一些辩证关系,是当前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第一,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义”和“利”的取舍是道德问题的核心,因为人们的生活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并不是构成见利忘义的充分条件。原因是,“利”是驱动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但“利”可分为“自利”和“他利”两个对立着的方面。在市场运作中,“自利”和“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玉树州基层组织出现断层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广大农牧民群众迫切要求“有能人办事”的愿望形成了矛盾。造成村级基层组织断层乏人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村“两委”班子后继无人,年龄偏大的村干部调整不下来,有的村虽然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但大都缺乏工作能力,扶上去群众不满意;有的村培养后备干部的“源头”出现“断流”,找不出培养人选;有一些村干部不愿意让位,  相似文献   

17.
当前,从我国社会的现实和领导干部队伍的实际看,领导干部要做“以德治国”的道德模范,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正确处理“治官”与“治民”的关系。“以德治国”是对我国每一个人讲的,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当前,贯彻这一思想和要求,要克服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以德治国”无非是让老百姓要有道德或遵守道德规范,用社会道德去规范和治理他们,而自己则以治人者自居,可以不加强品德修养,不遵守道德规范,不用道德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言论与行为。这是对“以德治国”的曲解。社会主义道德是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18):55-55
“上梁不正下梁歪”包含着对那些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所负社会责任的特殊要求与警醒,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领导干部处于相对显赫位置,是社会的标杆,道德的楷模,示范性强,起着“上梁”作用。但一些人凡讲不正之风、腐败行为、倾向性问题,都归结于“上梁”如何不正,涉及自己的问题,总说是跟着“上梁”学来的,是因为“上有所好”,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但不管法这张“天网”如何“恢恢”,总有漏网之鱼;不管法调整的范围有多广阔,总有鞭长莫及的地方。从这种角度来说,凡是法所不及的地方,皆是德治的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取代德治,离开道德,不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难以健康发展,而且整个社会也难以稳定。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与道德的相互关系究竟如何呢?一、道德与法律的联系1.法律与社会基本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法律与社会基本道德都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意志…  相似文献   

20.
杨恒均 《廉政瞭望》2011,(13):66-66
在“父母”与“正义”之间,你如何选择?大多数朋友几乎是脱口而出:当然是父母。这令人欣慰,尤其是在我们刚过完了5月的母亲节、6月的父亲节后。这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人的哲学与道德、萆命与改良、暴力与非暴力的问题,也是让加缪与萨特最终决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