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全面启动,这是“从严管党”、落文制度笼子越收越紧、发条越上越紧要求的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存在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作为、怕作为、乱作为,办事效率低下,或者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危时畏缩不前、临阵脱逃的干部,将被组织人事部门召同进行“回炉”学习培训。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是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的前提。我们的干部之所以能上不能下,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能正确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致使该“下”者下不来,优秀的“上”不去。我们要实践“三个代表”,不可不注意分辨和淘汰真正的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   一、解决干部“下”的问题,正确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是前提   正确认定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既关系到干部个人的进退,更关系到干部工作的严肃性以及干部制度的贯彻落实,对解决干部“下”的问题起着基本依据的作用。   只有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3.
"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确定的重点突破项目。中组部研究室(政策法规局)牵头,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与思考。一、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实践与探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制度和实践层面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进行了积极探索。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平反冤假错案和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大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被调整下来的干部,要么改任非领导职务,要么降职使用或异地交流,从而使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支部生活》2010,(11):34-34
<正>中组部近日要求,要落实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严格执行问责制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对不胜任现职的,进行诫勉谈话或者组织调整;对不称职的,视具体情况分别作出免职、责令辞职、降职等组织处理。各地要制定实施调整不适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委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在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最近,市委对33名不胜任现职的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分别采取了相应的组织措施,其中3名降免职,7名给予诫勉警告,6名谈话教育,5名提前免职退休,10名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其中有2名被同时诫勉警告),4名调整交流。市委决定作出后,在干部队伍中引起了较大震动,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市委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相似文献   

7.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环节?在这方面,我区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一是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竞争机制。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1998年以来,200多名干部通过竞争走上了中层岗位。严格考核,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对群众反映较大、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民权县抓住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难点,积极优化干部“下”的环境和明确“下”的标准。一是继续抓好新提拔干部的试用期制度:二是实施领导干部待岗制度;三是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四是认真搞好领导干部民主评议。从完善和落实制度入手,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力度,大大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一般为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现职的免去试任职务.对试用期满干部的考察,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考察中要克服和防止四种倾向.  相似文献   

10.
张奎义 《奋斗》2004,(2):37-37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新型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能力。为此,我们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通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大力选择、引进优秀领导人才,进一步扩张总量;通过强化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提高现职党员干部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短波     
贵阳市委组织部借鉴和引进现代人才测评、绩效评估、潜能考查的方法和手段,逐步推行干部差额考查制度、干部试用期制和完善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制度,拓宽干部“下”的渠道,以把好干部“入口关”、疏通“出口关”。同时,建立用人失查失误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把好干部“监督关”。本刊记者安顺石油分公司团委在当好企业党委助手和行政帮手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结合团员青年的特点积极开展一系列有益的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被共青团安顺市委评为“2001年度全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洪瑞雄湄潭县对表…  相似文献   

12.
县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对从现职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干部管理的意见》,规定凡退出现职领导岗位的干部,在未到龄办理退休手续前,必须正常上班;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特长,安排适当的工作。每位“二线”干部至少要分管一项工作,协管一个业务科室。对不按要求正常上班的,按照在职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扣罚相应的工资、奖金。对工作勤勤恳恳,成绩突出或超额完成责任目标任务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干部换届、机构改革、年龄、健康状况等原因,退出现职领导岗位干部的情况逐年增加.为加强管理,市党委组织部门进一步加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新机制,探索“建一管一用链条管理法”,进一步加大用制度管人、管事、干事的力度,拓宽了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更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碧江区积极探索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办法,调整了8名不适宜担任现职科级领导干部,进一步疏通了干部"下"的渠道。合理界定"下"的标准。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即"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明确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16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认定标准。科学规范"下"的程序。坚持以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平谷区在坚持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领导干部辞职制度、干部考察预告制、不胜任现职干部调整办法等若干规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健全各项新制度,构建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立干部推荐书制度。2004年3月,平谷区建立了干部推荐书制度,即领导干部个人向组织推荐干部人选时,必须填写干部推荐书并署名。要求推荐人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熏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填写《领导干部推荐表》,准确评价被推荐者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表现以及被推荐者的民意情况,也要如…  相似文献   

16.
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关键是解决好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一、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干部能上能下的自觉性。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干部能上能下的意义、目的、内容,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公开领导干部不能胜任现职的具体衡量标准,既让他们对照标准自我警醒、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也让广大干部群众熟悉了解有关情况,提高参与评议干部、监督干部有关调整工作的积极性。要在干部工作中宣传“三破三树”:即破除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树立“公仆”意识;破除“上荣下辱”的陈腐思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非观;破除…  相似文献   

17.
张贵付 《党课》2014,(15):75-75
湖北省云梦县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加大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打破制约干部能上难下的瓶颈,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他们制定了《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的暂行规定》,将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认定标准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标准主要从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违反干部人事纪律等15个方面进行认定;定量标准则从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1/3、公务员年度考核不称职等10个方面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18.
酒泉地纪委近两年来,从选人用人等环节上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取得成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推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从去年开始,地委先后制定下发了《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度》、《关于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淘汰制暂行办法》、《关于建立干部监督工作督查员制度的办法(试行)》、《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涉及干部选拔、使用、管理、监督、考核、追究方面的制度。上述制度,规定了实施监督的对…  相似文献   

19.
《党建文汇》2014,(11):14-14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浙江全面开展超职数配备十部情况专项检查,市县两级已凋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435人,对701名有苗头性问题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正风肃纪暗访中发现问题的233名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坚决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展开,这一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干部能上能下,总起来说,适用于所有干部,包括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这突出地表现为三个方面:1、干部到了年龄必须离退休,任何干部都不得以任何借口终身任职;2、凡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都必须调整出领导岗位;3、即使对一般称职的干部,如有更优秀者接替,或在其他岗位更能扬其所长,也应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