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先锋队》2010,(4):58-58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撰文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的倾向和做法,在于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不仅存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状况,而且也存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一些年富力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正常的“职业预期”,造成了干部升迁中的“天花板”现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职年龄上“层层加码”、“层层递减”,引发了“三十岁当官,四十岁靠边.五十岁赋闲”的问题。这种以年龄论英雄、把干部“年轻化”简单化、绝对化的风气必须狠刹。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形象地说:“干部干部,是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说出来的。否则。就不叫‘干部’。而叫‘跑部’、‘说部’了。各级干部要集中心思,沉下身子,迈开双腿,到基层去,多谋些发展,少想些升迁,多干些实事,少唱些高调。”这话说得好!时下就是有些干部不正经干活,一门子心思跑官要官,既坏了社会风气,也凉了百姓心,还耽误了工作,这种人绝不能让他“心想事成”。  相似文献   

4.
晚成 《学习导报》2013,(13):49-49
现在,有一种说法在县区干部中有一定市场:“各领风骚三五年”。言下之意是,地方官员换得勤,有无政绩,是否升迁,三五年即见分晓。 然而,这话还有更深层的意思。由于只做“三五年”打算,“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是常有的事。“各领风骚三五年,哪管身后浪滔天”,成为个别县区干部的思维方式。我们暂且把这类只顾眼前、不营长远的干部称为“三五年干部”。  相似文献   

5.
北京热线     
《党员干部之友》2010,(2):10-10
中组部《组工通讯》:干部任职年龄不能“一刀切”。据了解,近年来不少地方特别是县、乡两级,在干部任职年龄上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让一些50岁左右甚至40多岁的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转任非领导职务。这种做法不符合党的干部政策,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实行“一刀切”的地方各有各的考虑,但无论动机如何,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种干部任用不问德才素质、  相似文献   

6.
《求贤》2012,(4):39-39
近日,山西长治干部公示“神童”聚集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网民对公示名单中“2人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表示强烈质疑。而组织部门相关人员的回应是,“因为干部年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特殊历史原因,也有因特殊学制,要等待组织部的最后调查结果。”按照正常的工作年龄,这样一份“童工”扎堆的公示,不让人...  相似文献   

7.
万应慧 《求贤》2010,(1):53-53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最近指出:“党的干部必须清正廉洁。这是体会、是要求,也是同志式的忠告。”“同志式的忠告”,这种说法似乎离开我们很久了,我们有必要让这种久违的坦诚挑刺精神回归。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8,(5):108-108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描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9.
朱岩 《求贤》2008,(5):1-1
当前,干部工作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比如,有的地方在换届中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超过45岁,县级不超过40岁,乡镇不超过35岁;有的规定,干部年满40岁不再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年满35岁不再提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有的要求,新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有的选拔县级后备干部,年龄限定在33岁以下;等等。这种做法,使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因年龄原因得不到合理使用,不仅挫伤了大批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容易助长一些干部的浮躁情绪,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必须切实加以关注和纠正。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些地方的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过分强调“实绩”的重要性,提出了“凭实绩用干部”的口号,有的甚至直接了当“凭实绩定升迁”。这种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组织人事干部能否勇于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则是每个人都难以回避的现实考验。面对所谓“来头”、“背景”的干扰。要有顶住压力的勇气;面对金钱、美色的考验;要有抵住诱惑的勇气;面对他人的进步、升迁,要有甘为人梯的勇气。没有勇气。就会为一己的名利、权力所迷惑,就会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捞取好处的“工具”也就会被糖衣炮弹所打败。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选贤用能需要勇气。说则易,做则难。且这种勇气不是一意孤行的匹夫之勇…  相似文献   

12.
新名词     
《天津支部生活》2012,(9):27-27
报复性腐败 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被称之为“报复性腐败”。“报复性腐败”比普通腐败更加可怕,更具有危害性。如何遏制“报复性腐败”?检察官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未能升迁时,注意发现其思想苗头,  相似文献   

13.
动向     
《廉政瞭望》2009,(6):4-5
中央军委:着力解决高中级干部贪图享乐等问题;减副首选:省(市)长助理和副秘书长;国土部轮训县乡干部重点在廉政;李源潮用铁的纪律遏制用人“潜规则”;深圳尝试公推直选机关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4.
某地一位官运亨通的年轻干部,私下对别人说:吹牛、拍马是当官的“基本功”!惊诧之余,不能不承认,此人道出了时下一些人谋官升官的“诀窍”,这位干部也算是“现身说法,经验之谈”吧。确实,时下靠吹牛拍马谋官升官者,大有人在。一些干部,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老老实实为官,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地干出政绩,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说假话吹牛皮,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搞“泡沫政绩”。奇怪的是,在一些地方,这种人还真官运亨通,所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也。一些干部也正是靠吹牛升迁的。一些干部,在领导面前…  相似文献   

15.
每到集中换届的时候,总有少数干部心浮气躁,不安心工作,他们信奉“当官在于跑”的歪理,热衷于“跑上”,到处拉关系找靠山。其实,“跑上”者未必就能达到目的。而那些默默无闻、扎根基层,整天“跑下”为民办实事的干部则会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衡阳市委一领导下乡考察,在进午餐时,东道主摆上了“八菜一汤”。该市领导说:“按标准办事,赶快撤下4个菜,不然我就不吃。”操办人员面露难色地说:“反正都做好了,撒下去也是浪费,还是下不为例吧。”这位市领导严肃地接道:“什么下不为例,今天我要现不为例!”最后,工作人员只好撤下多余的菜。“下不为例”,这种托辞不但在公款吃喝时不绝于耳,在一些干部因升迁、搬家、家属婚丧嫁娶违纪时,也会经常听到。他们往往置党性原则于不顾,大操大办,从中牟取私利。他们在做违法乱纪、包庇纵容的事情之初,常以“下不为例”为…  相似文献   

17.
这里有一组数据:2006年,绵阳市村级干部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占3.1%,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仅占6.5%;而现在,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21.1%,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30%。变化是从2007年起,绵阳市选聘1385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时开始的。大学生“村官”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的精神,使农村基层组织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8.
舒炜 《廉政瞭望》2014,(22):2-2
对每一名干部来说,自己档案中最早的一份材料记载是什么?有人从江西鹰潭团市委书记徐楷的轨迹中总结出了答案,可能是入团志愿书,尤其上面记载的时间或许能作为认定干部年龄的重要依据。 存徐楷这个靠档案和靠山造出来的江西鹰潭团市委原书记眼里,档案,就像是一个可以实现自己仕途千变万化的魔方,无所不改,无所不假。涂改档案,让徐楷走上了一条“仕途捷径”,让自己年龄能大能小,成绩虚虚实实,履历任意增删:跨省、跨市提拔调动,省内、市内上下腾挪。除了“大幅运动”,他同时又搞“短期游击”,8年时间竟换了8个岗位。  相似文献   

19.
朱岩 《求贤》2010,(4):1-1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人皆有进取之心。干部希望职务进步快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想得过多,则不可取。领导职位本来就是有限的,一个干部能否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素质和条件,更主要的是要看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升不了官就捞钱。”这是时下一些仕途升迁无望的公职人员的灰色理想。于厚伟曾是广西政坛的“少壮派”,不到30岁就成了处级干部,然而他的仕途长时间停滞于处级,在此情况下,他受命经商,担任国资控股的公司老总。其间,他大肆侵吞、挪用国有资产。2009年5月底,广西防城港市中级法院认定于厚伟贪污公款233万余元,挪用公款10万元,判处其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