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广昌是中央苏区北大门,中央革命根据地全红县之一。在距广昌县城南面驿前镇70华里处的高山松林中,静静地躺着一位红军烈士,他就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英勇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原红三军团红五师政治委员陈阿金。陈阿金(1898—1934),原名陈海金,江苏省阜宁县新河乡小徐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之一。1927年夏,中共中央第一批选派陈阿金等50多名优秀分子赴苏联学习。1930年7月,陈阿金回国后到达中央苏区瑞金,由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2.
广昌是中央苏区北大门,中央革命根据地全红县之一。在距广昌县城南面驿前镇70华里处的高山松林中,静静地躺着一位红军烈士,他就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同剿”中英勇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原红三军团红五师政治委员陈阿金。  相似文献   

3.
正1934年4月中旬,蒋介石集中兵力向中央苏区大举进犯,用11个师分两路进攻广昌,企图从北面打开中央苏区的大门。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调集红军主力坚守广昌,由博古、李德赴前线直接指挥,调集红军主力一、三、九军团的9个师同敌人"决战"。在国民党军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下,红军部队遭受了重大损失,广昌已难以继续坚守。4月28日,红军被迫撤离广昌,转移到贯桥、高虎垴一线继续  相似文献   

4.
1934年4月27日晚.著名的广昌保卫战以红军败走广昌.退守赤水、头陂一线而告结束。这场历时18天的阵地战、消耗战.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最大的一仗.参战部队伤亡5500余人。广昌失守后.国民党军步步紧逼.中央苏区面积日益缩小。红军节节失利,陷入困境,被迫撤离根据地.踏上了长征之路。  相似文献   

5.
广昌南部及石城地域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的主战场。红军在这块区域进行了一系列的阻击战斗,这些战斗对中央红军实现大转移的战略目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34年4月中下旬,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空前激烈的殊死大决战。为了保卫中央苏区的安危,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我英勇的红军战士浴血奋战18天,遭受重大的创伤,5500余名红军战士的热血飞洒在这块红色的沃土上,正是在这次战役后,中共中央开始考虑战略大转移——长征。在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认真研究和总结广昌大会战失败的沉痛教训,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从1929年1月红四军下山至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突围长征,毛泽东、朱德等率领工农红军在这里战斗了整整五年零九个月的时间。红军在中央苏区到底占有多少个县城?目前史学界最通行的说法是21个县城。但这个说法与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出入,可以说是一个误解。近年来,我们在深入研究中央苏区的历史时,经逐一核实红军攻占中央苏区各县城的情况,得到结果是:不仅在“一苏大”召开前红军在中央苏区没有占据21个县城,就是在中央苏区的全盛时期的1933年秋,红军也从未同时占据着21个县城。实际上,在“一苏大”(1931年11月7日开幕)召开前,被红军占领的县城仅瑞金、兴国、于都、石城、宁化、长汀6个县城;“一苏大”后至1932年4月,被红军攻占的县城迅速增加,计有瑞金、兴国、于都、宁都、广昌、石城、会昌、安远、寻乌、长汀、龙岩、永定、上杭、武平、连  相似文献   

8.
中央红军主力在实行战略转移前夕,在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境内,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激烈的殊死大搏斗,这就是著名的高虎脑战役.高虎脑战役历史意义不可低估.在第五次反"围剿"全局失利的情况下,高虎脑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嚣张气焰,阻击了敌人进占中央苏区腹地的进程,为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高虎脑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前夕留下的一曲悲壮战歌.  相似文献   

9.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陷入危局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战胜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冲破敌人围追堵截,挽救了党和红军。大搬家式转移:出师即陷入危局1934年5月下旬,博古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广昌失守后红军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及李德参加了会议。李德建议:红军应退出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10.
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县的宁化,无论在中央苏区的发展,在支援和扩大红军,还是在红军长征的征途中,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宁化曾被苏维埃政府评为扩红模范县,当时宁化人口仅13万人,但参军的达到1.37万人,10人中就有一人参军.<红色中华>报上刊登中华苏维埃政府表彰宁化扩红的显著成绩,名列第一.宁化还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是中央苏区的粮仓和后勤保障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1.
钟小明 《党史文苑》2012,(16):36-37
广昌是革命老区,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在广昌这块红色的沃土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和中央红军不仅建立了历史的丰功伟绩,还给我们倡导和传承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区精神。在国家部委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合调研组莅临广昌,就广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之际,作为生活工作在红色故土的一员,进一步深化对苏区精神基本内涵的认识,以苏区精神为动力,扎实工作,对于建设和谐幸福新广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红军长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今天,人们继续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其中关于中央苏区红军战略转移的准备,过去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是没有准备的“仓促转移”.80年代后,一些研究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是有准备的,不能说是“仓促转移”.笔者认为,实行战略转移有一定准备,但对它不能估计过高.一、关于思想准备.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50万兵力,以对黎川发动进攻为标志,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在战略决策和指挥上的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就处于被动.1934年春天李德对博古说,“要准备作一次战略大转移”①.5月,广昌、建宁先后失守,国民党军队进入中央苏区腹地,中央苏区形势日渐恶化.六届五中全会成立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在瑞金召开会议,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并将这一决定向共产国际请示.为了准备红军主力的转移,书记处会议还决定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筹划有关工作,政治军事由博古、李德分别作主,周恩来负责督促军事计划的实施.②6月25日,共产国际回电同意转移.  相似文献   

13.
谭余保,湖南省茶陵县人,大革命时期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入了党,后来上井冈山参加了朱毛红军,成了职业革命家。1932年8月,谭余保当选湘赣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财政部长,1933年升任为主席。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以后,中央决定退出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4.
<正>1931年9月28日午后,刚刚指挥3万红军将士粉碎国民党3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围剿"的毛泽东、朱德、项英等人,正在商量研究急于要做的两件大事:一是指挥红军乘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势,分兵在闽赣两省边境各县消灭土豪地主武装盘踞的反革命据点,巩固发展苏  相似文献   

15.
1934年初夏。国民党反动派在帝国主义扶持的飞机大炮掩护下.占领了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城。随后,又以重兵沿着广昌、石城一线,向我苏区腹地步步进逼。  相似文献   

16.
李春发 《党史文汇》2013,(12):33-33
1934年7月17日,毛泽东和时任江西军区参谋长的陈奇涵(当时叫陈奇寒)等一行4人到中央苏区长胜县铲田区作社会调查。他们深入乡村召开群众座谈会,解决实际问题。区政府主席钟赤牯听说毛主席来了山里,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在一位红军家属家找到了毛主席。  相似文献   

17.
<正>1934年夏秋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颓势日显,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正在加紧进行主力红军实行战略突围的各项准备。接连不断的扩红、支前运动,使中央苏区的男性青壮年几乎都离开了家园。维系家庭、支撑后方的重担,主要靠妇孺老人承担,而红军家属则成了其中的骨干乃至顶梁柱。  相似文献   

18.
田超 《湘潮》2023,(2):23-26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壮大红军武装力量一直是重要的革命任务之一。党和中央苏维埃政府大力开展扩大红军运动,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围剿”,创建、巩固和捍卫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和政治基础。据统计,从1928年至1935年间,中央苏区扩红约35万人。中央苏区的扩红运动为中国革命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9.
中央红军主力在实行战略转移前夕,在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境内,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激烈的殊死大搏斗,这就是著名的高虎脑战役。高虎脑战役历史意义不可低估。在第五次反“围剿”全局失利的情况下,高虎脑战役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嚣张气焰,阻击了敌人进占中央苏区腹地的进程,为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高虎脑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前夕留下的一曲悲壮战歌。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是中央苏区松毛岭保卫战80周年,也是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发生在红军长征前夕的松毛岭保卫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这一保卫战,敌强我弱,凸显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严峻形势;温坊大捷,大大鼓舞了苏区军民的斗志和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顽强固守,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这一保卫战,是一部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要永远铭记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和为支持这场战斗作出重大贡献和付出重大牺牲的老区人民,弘扬苏区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