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做议油出:我国“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这里的“道德失范”至少包含以下两层意思:第一,一些领域只有道德规范的软约束,缺乏硬约束,对悻德行为光有道德的谴责,没有强硬的制裁。第二,由于道德规范缺乏强制力,造成许多无视道德、践踏道德的行为大量存在。它是前者的直接后果。可见,要解决“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道德建设的硬约束机制。笔者认为,道德法制化是促使道德软约束硬化的有效机制,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引向深入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2.
政府权力宪政制约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权力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不能泛化,且政府权力不应介入市场功能的有效边界内。对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权力的“自我意识”约束、理论约束、道德约束是非正式制度的“软约束”。在“软约束”无效的条件下,必须引入宪政框架对政府权力予以约束。宪政框架对政府权力是一种正式制度性的“硬约束”机制。这种机制的有效性使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因素。  相似文献   

3.
应正视中国社会信任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之间的道德互信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生活人文化的显著特征.当下中国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其与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关系约束机制日渐失效而新的制度约束机制严重缺失,以及道德的位次在社会价值序列中急剧下降紧密相关.走出信任危机,需要加强道德教化,努力培育人们的契约精神、契约意识,特别要加强制度建设,增强人们对制度承诺的信任.  相似文献   

4.
道德法律化: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章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规律出发,结合道德法律化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指出道德法律化是当前强化道德软约束,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德”与“礼”在古代是被视为治国之根本目的、根本手段,而“刑”、“法”则被视为使用的工具手段。现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内化道德他律而来,是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从非理性的他律走向理性的自律,这是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道德规范重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行政道德建设是党风和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建立行政道德教育导向机制、行政道德监督和约束机制、行政人员利益保障机制、努力塑造行政人格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建设要有制度安排的配合。用制度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支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直接为道德规范从行为激励和行为约束这两个方面专门配置制度,以形成扬善抑恶的社会赏罚机制;二是在针对其它问题制定各种社会制度时,要预先考虑到这些制度及政策所可能结出的道德果实,只有既能达到本身目的,又能结出好的道德果实的制度及政策,才是我们应最终选用的好的制度及政策。目前我国最缺的制度,是社会信用制度。它不仅是一种能有效维护金融秩序、市场秩序的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能有效维护信用这一重要道德价值的道德制度。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这充分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本文拟对道德建设中的几个二律背反现象予以揭示和分析.并寻找道德建设的新思路。一、主体意识的觉醒张扬与道德理想的失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又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征,表现在道德。。…  相似文献   

9.
用公众介入与结果取向硬性约束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必须使政府管理体制从传统的软约束转向硬约束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从根本上硬约束政府行为 ,应当借鉴或嫁接企业管理的效益机制来具体操作。横向地看 ,发达国家通过建立企业家政府解决了政府管理体制中的难题 ,这种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推行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具有很大的启示。因此 ,以硬约束机制为前提的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 ,就操作层面必须引入公众介入 ,就目标考核应当确立结果取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关键是要处理好这一工程中的软规范与硬制约的关系问题,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不仅要重视道德与法律的导向与调控作用,而且要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加强法制建设与开展道德教化必须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言,道德与法律是其两翼,缺一不可。 一、道德是软规范  相似文献   

11.
道德分际论     
一传统道德化约主义之检讨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道德转型是这一社会全幅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现代商品经济社会新秩序,必待同时建立与之相配合的现代道德新秩序方才可能,这一观点乃是经典社会学理论最重要的洞见之一①.这几年社会道德水准的低落导致经济生活混乱、社会生活失范之教训,已使这一社会学的洞见成为社会的共识.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失,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已初见成效.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上的这些进步都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新世纪伊始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即坚持德法相济,把道德的教育、感化、劝导同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和监督惩办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道德对人的行为的“软”约束与法律对人的行为的“硬”约束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第三体系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政府职能的转换以及自律性社会秩序的形成,而且能够培育人们的公民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为人们践行道德理想提供实现条件,因而是当前推进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途径.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非政府组织的重大意义,注意处理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关系以及与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并充分注意非政府组织的伦理性质,完善组织内部管理机制,以图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社会道德价值导向是指社会给其成员提示道德发展的实际趋势和方向,提供行为的道德规范和理想价值目标,以引导社会成员向社会所提倡的方向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社会道德价值导向要完成自己引导、教育、团结社会成员,建设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的任务,必须依赖于赏罚、舆论、教育、心理这一整套运行机制。 一 赏罚机制  相似文献   

15.
阳红光 《公安研究》2004,(12):28-34
道德素质是公安民警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加强公安民警道德建设十分重要。激活公安民警的道德需求 ,是公安机关道德建设健康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激活公安民警的道德内需 ,应该进行经常性的道德教化和引导 ,实施道德制度性约束 ,建立有奖有罚的激励机制 ;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上不道德现象的出现给社会与民众带来沉痛反思。这些触及道德底线的事件与我们主流价值媒体及大众对提升当下道德水平的诉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出现道德问题的一个核心就在于恶德没有得到有效的约束。当下社会恶德约束机制的弱化,使得道德建构所需的紧密基础缺乏,从而使得社会各领域非均衡发展,各逻辑之间存在冲突。我们要以社会均衡发展政策的建构为核心,努力消除恶德约束弱化的根源,建构起科学有效的社会恶德惩罚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推进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惩防结合、标本兼治,既重视思想认识和诚信文化等软约束,又重视监管和惩治的硬措施;既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构建长远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科学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进行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力度的同时,重点要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术自律。  相似文献   

18.
道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0年代以来人们慨叹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道德建设的疲软。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一度时期拜金主义盛行,利己主义蔓延,腐朽生活之风滋长,导致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以权谋私、坑蒙拐骗,乃至谋财害命,置党和人民利益于不顾的缺德和犯罪行为。这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我们怎样加强和改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官德和公仆之德有本质的区别。简单概括,就是私仆和公仆的区别。官德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标志。我国干部道德建设的内容,从公仆之德变为官德是一种退步。退步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公仆制度缺乏,不少地方的干部已经没有公仆意识。中国干部道德建设要回归干部在民主法治国家的公仆定位。中国干部的道德建设,不是官德建设,而是人民公仆之德的建设。而建设公仆之德必须遵循民主法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范畴,诸多努力是把道德宣传、道德教育、道德实践作为主体内容。要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上述三个环节尚不能涵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全部内容。道德建设既是观念意识问题,也是社会行为问题。教育与管理之于道德建设,实为鸟之两翼,同步方成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