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上交易中消费者保护特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不仅带来了通信手段硬件的变化,还有可能引起政治、法律、国家构成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大变革。进入网络时代后,消费者问题更加突出,这缘于网络所带来的交易上的革命。面向消费者而利用网络进行相关交易的时候,不只是要滞留在古典的消费者保护问题上,企业还要针对新的纠纷形态,综合、准确地加以预见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网络应用于电子商务产生的消费者保护问题主要因为下列原因:第一、网络被企业作为信息发布媒体使用,就不单单是通信手段了,也发挥着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体职能。第二、一般消费者可以利用网络购物,〔1〕原来…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知情权旨在消除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利.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仍然享有知情权,但是,由于网络交易是一种非面时面的交易,在经营者不提供信息或者不提供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在线消费者的知情权就很难实现.因此,应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的知情权予以特殊保护.保护的措施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转变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方式、确立经营者的在线信息披露义务、明确C2C交易中自然人的经营者身份、建立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信誉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下。便捷的网上购物已经逐渐成为人们选择的消费方式。诸多的新闻报道。也让消费者了解到一些例如“山寨知名网站”“提供虚假支付页面”等典型的网购陷阱。下面,笔者将从法律关系和诉讼证据的角度,通过案例提示网络交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法律风险,以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减少相应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刘娟 《法制与社会》2013,(16):97-98,10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交易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方式,已经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网络交易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与传统交易方式比较,网络交易确实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变化,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特殊性和交易的风险性,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是随之所带来的弊端。因此,本文试从网络交易的概念、网络交易现状和特点、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的入手,分析如何解决网络交易中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纠纷和矛盾问题、如何保护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问题,如何完善我国网络交易的相关立法问题,从而最终提出完善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国内,网络侵权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而各种假冒伪劣、甚至违法违规物品的出现也使消费者对网购的兴趣有所顾忌,网购维权已成为广大网民热议的话题。网络交易涉及到通信、银行、医疗、餐饮等各个消费领域,而大多数消费者在网上购物遭遇侵权时往往无法利用现有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如何通过弥补现有法律制度的缺陷达到保护网络消费者权益之目的是当前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经营者为了追求更好的利润,会尽可能压缩生产成本,这有利于精细化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如果盲目追求利润则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是交易双方的弱势方,不法经营者在利益的趋使下,往往不会进行诚信经营,利用消费者在信息、资金、技术上的匮乏来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随着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日益尖锐。为了平衡双方的利益传统,维护作为弱势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司法辨认的心理机制及相关诉讼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刑事诉讼角度看,司法辨认无非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作为侦查手段;其二是作为诉讼证据,作为诉讼证据的辨认当然是指以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证据形式存在的辨认结论。但是辨认结论的获得毕竟不同于一般证人、被害人陈述的过程,在司法实践中,辨认都是经过特定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8.
部分网络经营者通过隐瞒真实身份、发布虚假广告、使用网络消费格式条款等欺诈手段侵害网络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网络交易新特征,公权机构为保障网络消费者知情权,可以考虑运用信息规制工具去规制信息不对称、建立信息有效披露机制;同时采取赋予网络消费者反悔权、完善网络经营者赔偿责任制度等措施有效规制网络消费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保法》)第25条的规定,经营者通过网络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享有在收货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权利。该权利在外国法中又被称为消费者取消权,指通过一些特殊消费模式如远程交易、上门交易等进行消费的消费者享有一定期限内无理由取消合同的权利。在远程交易领域,《消保法》规定消费者仅可在经营者销售商品时行使无理由退货权;英国、德国和欧盟指令则将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金融消费、分时租赁等多个领域。文章通过比较中外消费者取消权制度,提出我国立法部门可以考虑在远程交易领域对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合理扩大,以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极大地影响并逐步改变着整个社会的交易形式,一些网络消费者已深深感受到它带来的各种便利。但就在省时省力的同时,一些诸如知情权受限、售后服务没有保障、网上诈骗和隐私权受侵犯等问题却摆在广大消费者面前,日益成为网上购物发展的障碍。网络消费者的权益该如何保护是一个需要不断思索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网上购物引发的实际问题出发,谈一谈如何从法律上保护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1日,被称为“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从此电子签名获得了与传统手写签名、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届时,消费者可用手写签名、公章的“电子版”、秘密代号、密码或指纹、声音、视网膜结构等安全地在网上“付钱”、“交易”及“转帐”。电子签名这一网上“身份证”让交易双方吃下了“定心丸”。部分专家因此预言:电子商务将在我国迎来春天。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涉及经营者和消费者双方的利益。经营者——电子商店在网络交易中扮演了"柜台租赁者"和"广告主"这两个角色。网络空间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严重威胁,电子商店应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新的庭审模式将法庭调查活动的主角由法官改为公诉人,所以如何通过对被告人的讯问,清晰地揭示犯罪事实,便成为公诉人艰巨而又相当重要的任务。 讯问是一种多结构的诉讼活动:从刑事诉讼角度看,讯问是收集证据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讯问是讯问者与受讯者之间的特殊的心理接触;从信息论观点看,讯问又是收集对案件有意义信息的过程;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讯问还具有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的作用。因此公诉人在法庭上如何讯问,绝非单纯的技术性问题,它还涉及到公诉人的法学理论素养、对案件事实的熟悉程度、社会经验、气质风度和临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基于网络的高效、便捷以及网上商品的丰富性和个性化等独特优势,网络购物发展迅猛,网上交易规模暴增。但是,网络购物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实惠的同时,也附带产生了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处理因网络交易的独特性又与传统处理方式大相径庭。因此,本文试从网络购物的现实状况出发,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提出维护网购消费者权益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促进网络交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电子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时代,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商务活动日益增加,作为信息交换的新载体即各种数据电文被大量使用,因此而生的新类型纠纷案日益增多,电子证据作为证据的一种新类型,其功能也日渐凸现。本文现对电子证据的概念、特点及法律地位,以及其收集和审查等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并对我国证据立法提出初步的建议。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和特点电子证据也称为计算机证据、网上证据,是指以数字形式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或外部存储介质中、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或信息。简单地讲,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文件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研究电子证…  相似文献   

16.
<正>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技术已经成为网络平台经营者处理用户信息、分析用户喜好以及精准推送服务的驱动力。但是由于算法技术的专业性和隐蔽性,极易导致网络平台利用其特点对用户进行价格歧视和精准“杀熟”。遏制大数据“杀熟”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措施,实现消费者与网络平台提供者之间的利益平衡;构建算法解释机制,以便于实现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与平台创新动力的平衡;完善权利救济机制,确保消费者可以平等地与网络平台提供者进行交易。  相似文献   

17.
产品质量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经营者而言,一般只是能否赢利;对于消费者而言,则既有一般产品的使用性能问题,更有诸如食品、药品、电气产品等特殊产品可能带来的人身、财产等的安全问题。对于前者,体现的是作为商品经济最基本内容的商品交换或者说交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这表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食品不安全的因素有许多,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食品在安全上具有信用品特征,消费者处于市场的弱势地位,并不像经营者那样充分的了解食品的质量、性能、价格等信息,而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采用违法生产、假冒伪劣等手段,对消费者产生信息上的错误引导,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间接的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由于食品安全自身具有非独占性、公益性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侵害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行为进行处罚,以此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简称《消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即消费者享有求供权。目前,这种伤害有三类:第一类:因经营者自身或其提供的商品、服务直接造成的;第二类:意外;第三类:消费者接受服务过程中被第三者所伤害。第三类伤害如公交车小偷偷窃伤人、宾馆内恶人杀人劫财等,这类伤害经营者该不该负责消费者损失呢?一方认为无论是公交车、客运公司,还是酒吧、舞厅或是邮局、银行、宾馆,只要为消费者提供了服务,两者建立了服务关系,经…  相似文献   

20.
叶卫平 《法律科学》2014,(3):108-115
淘宝商城事件折射了平台经营者定价的现实困境:双边市场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和互补性等经济特点决定了平台经营以不对称定价为基本特征,但从法律角度看,实施免费策略的一边市场可能涉嫌掠夺性定价,而回收总经营成本的另一边市场又可能涉嫌超高定价。如何在分享平台经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消费者福利等正面经济效应的同时,恰当界定这种新型经营者的权利、义务边界,避免其市场力量的不当利用,是平台经营者定价反垄断法规制中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