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类推判决核准程序的概念和特点类推判决核准程序,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所作的类推判决,依法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殊审判程序。所谓类推判决,是指对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比照刑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所作的判决。我国刑法第79条明确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谓的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类推制度。对此,法学界已经作了较为充分的阐述。但是,作为类推而言,它不仅应该包括总则中第七十九条之规定,而且还包括分则中的有关条文。本文就想从这一角度,试作一番探索。为了行文的方便,前者,即类推原则的司法适用,简称为“司法类推”;后者,即类推原则的立法适用,则简称为“类推立法”。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 “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一规定是以罪刑法定为基础,有控制地适用类推原则制定的。我国刑法为什么要规定类推呢?第一、我国是一个区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犯罪的情况十分复杂,形式也多种多样,我国第一部刑法不可能把这些复杂的犯罪现象都  相似文献   

4.
刑法第79条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笔者认为,基于以下理由,我国刑法在修改时应该取消类推。首先,类推的存在与罪刑法定原则相互排斥。实行罪刑法定是法治国家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不少国家将此明确规定在宪法之中。“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即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和应处以何种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第79条明确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刑法中的类推包括定罪和判刑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通常人们一谈到类推,总是从定罪的角度来加以论述,这就在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第79条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这就是我国刑法中的类推制度。笔者建议修改《刑法》时将该规定取消。理由如下: 一、取消类推制度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国40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基本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从这一规定的逻辑结构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适用类推的前提条件是“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这一条件又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依类推定罪判刑的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也就是说,只有当某种行为符合刑法第十条规定的犯罪本质特征的条件时,才可以适用类推定罪判刑。如果某种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或者社会危害尚未达到需要使用刑罚处罚的程度,不能依类推定罪判刑。这一规定从根本上克服了任意出入人罪、罪及无辜的罪刑擅断主义的弊  相似文献   

8.
刑法中的类推,指对刑法分则中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比照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追究形事责任。类推,可以分为立法类推和司法类推两种形式。一、立法类推的罪名确定立法类推是指对刑法分则中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在经济法规、行政法规中作出明确规定,比照刑法分则中最相类似的条文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立法方法。陈丕显同志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二次会议上代表常务委员会作的  相似文献   

9.
一、类推案件的罪名问题 (一)对类推案件确定罪名的法律依据。我国刑法中的类推,是指刑法分则中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刑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的法律制度。《刑法》第79条  相似文献   

10.
“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这是我国刑法对适用类推所规定的诸条件之一.其中,正确理解“最相类似”一语的确切含义,不仅是准确掌握适用类推这一法定条件的关键,而且还直接具体地关系到适用类推的内容与范围.本文试图就此问题提出一点与刑法理论传统观点相悖的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1.
区分扩张解释与类推适用的路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新久 《法学家》2012,(1):76-93,177,178
如何区分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是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的客观需要。本文主张以"刑法正文"———"体系化的文义",作为区分扩张解释与类推适用的标准。在刑法正文范围内揭示需要解释事项的体系化文义的,是解释;反之,是类推。与"字面含义"、"真实含义"、"通常含义"、"可能具有的含义"等概念不同的是,"刑法正文"是一个结构性概念,表现为从"点"到"面"再到法律体系之整"体",它首先着眼于某一个具体的刑法分则条文,并进一步地关注与这一分则条文具有密切联系的若干个分则条文,然后是刑法分则以至整部刑法,乃至于整个法律体系范围内,发现待解释事项的"体系化的文义"。  相似文献   

12.
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现对适用法律类推的案件报送本院核准的问题作如下通知:一、人民法院在审判刑事案件中,应当严格限制类推的适用,只是对于刑法分则确无明文规定而又必须给予刑罚处罚的犯罪,才可以比照刑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  相似文献   

13.
一些同志认为:社会危害行为只有在缺少刑法分则规定的客观方面犯罪方式要件的条件下,才能适用类推.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刑法学》也采用了这种观点,其中写道:“能够适用类推的仅仅是犯罪客观方面的某种不一致,具体说也就是犯罪行为的表现方式上的不一致,”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类推的犯罪与刑法分则的规定保持最相类似.我认为,刑法无明文规定的社会危害行为不仅在缺少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的情况下,而且在缺少客体要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类推.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89,(10)
类推立法,是比照刑法分则中最相近似条款规定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立法方法,属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法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刑法分则共103条,法定的罪名不到二百种,与国外一些主要国家的刑法相比,条文最少。如意大利刑法分则有408条,加拿大刑法分则是375条。简明概括是我国刑法分则的重要特点,但因此也未免有失笼统。因而难以概括现实中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同时,由于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变易性,决定了任何一部刑法不可能把所有的犯罪穷尽地毫无遗漏地规定下来。为了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类推的行为只有同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最相类似,才能予以类推定罪判刑。这是类推适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应当正确理解和掌握。但是,什么样的情况才算得上最相类似,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同的见解。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正确理解最相类似的含义,从而保证类推适用的合法性。目前,我国刑法界流行的关于最相类似的观点,来自于苏联著名刑法学家特拉依宁。他认为:“不能用类推去补充或改变表明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和客体的构成因素。相反,类推只能用来补充有关表明犯罪客观方面的因素的不足。”这种观点被全盘反映到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刑法学》一书当中。它表明:“能够适用类推的仅仅是犯罪客观方面的某种不一致”,否则,就谈不上最相类似。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它主张最相类似只允许被类推的行为和刑法分则规定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关于类推犯罪的罪名问题关于类推适用罪名问题,从目前各地的作法来看,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以类罪名为罪名,二是以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罪名为罪名。这两种作法到底哪一种正确?我认为第一种作法是正确的,第二种作法不宜采用。我国《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才适用类推,那么适用类推的犯罪必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必须首先是犯罪行为;2.必须是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根据这两个特征,凡适用类推的犯罪行为,总是先定罪,后类推,而不是先类推,后定罪。这就是说,凡适用类推的犯罪,其定罪的标准不是分则,而是其他的条文。  相似文献   

17.
周其华 《法学家》2002,(5):53-58
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分别在总则和分则条文中作了规定。刑法总则第15条规定了过失犯罪的定义及其负刑事责任的原则;在刑法分则中,有一些条文中明确规定了某种过失行为可以构成犯罪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刑法分则中,另外一些刑法条文中规定的过失犯罪,没有作明确规定,不论在刑法理论研……  相似文献   

18.
从类推到罪刑法定———析刑法中两种不同的犯罪观王光胜新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与此相适应,废除了旧刑法中关于类推的规定。类推的废除和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化...  相似文献   

19.
建议刑法取消类推制度张晓东笔者认为,刑法第79条规定的类推制度不仅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而且在实践中弊大于利,应予取消。理由如下:一、类推制度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我国类推制度的存在,使行为人在法无明文规定禁止性规范的情况下仍可受到刑事追究,这就从根本上背...  相似文献   

20.
修订后的刑法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修改,就是在刑法中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这个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判刑.”具体体现在刑法中,主要就是明文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原则上不溯及既往的从旧兼从轻原则、取消类推.严格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制度、采用相对确定法定刑,分则对具体的罪名与法定刑都作以明确的规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