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契约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一种方式,它对中世纪西欧社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契约精神起源探究,着重分析了契约精神在中世纪封土制、农奴制和商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这些深入中古西欧社会方方面面的契约精神,使得西欧社会开始向民主宪政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
王伟城 《学理论》2013,(9):138-139
中世纪的西欧处于日耳曼人和天主教会共同控制之下。日耳曼人在昔日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新国家的同时也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在整个中世纪期间,西欧基督教会与封建王权一直是相互利用并斗争的关系。教权从受制于王权到地位逐渐上升,直至13世纪达到顶峰。自11世纪开始,持续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作为中世纪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为教俗权力的斗争提供了竞技场。至第四次东征时,教皇权力达到顶峰。在这二百年间,教权与俗权相互利用,并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学术界有关基督教经济伦理思想历史作用问题的各种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深入欧洲中世纪经济发展史和基督教伦理思想史内部,具体分析了欧洲中世纪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基督教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流变过程及其社会作用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秦汉时期的妇女活动范围广阔,社会地位较高。但是随着封建礼教逐渐强化,妇女所受约束日益增大,因而从秦到东汉,妇女的地位呈现出一种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郭佳丽 《学理论》2012,(12):95-96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于欧洲中世纪,它是欧洲历史发展的产物,只属于欧洲,不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西欧封建制主要是一种政治统治方式,作为特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结构有自身的特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西欧当时的外部条件和一系列内部因素造就了西欧封建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应雪婷 《学理论》2010,(1):84-85
"男女平等"是近代中西方社会一致努力的方向。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妇女观都能影响社会观点的变化与追寻平等的进程。但由于种种因素,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古代的妇女观往往都出自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男性对妇女的看法,因此,梳理和分析中西方古代哲人的一些代表人物的妇女观,解读他们对于妇女地位和女性道德的思考,可以了解中西方古代妇女观的一个大致发展倾向,以及它们对近现代社会妇女观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秦汉时期社会的基本性质入手,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女性观包含着贬低女性、控制女性与尊重女性、重视女性的截然不同的两个层面的内容,其思想渊源、特征与当时儒道文化的冲击、交融有密切联系,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西欧的酿酒业经历了一个逐渐商业化的过程,在这期间,从事酿酒业的女性在人数和比例上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12至14世纪初,妇女在以家庭消费为主的淡色啤酒酿造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14世纪中后期至15世纪,非商业性酿酒与商业性酿酒并存,女性仍然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15世纪末期到16世纪,妇女无法适应大规模商业性啤酒酿造的需要,逐渐退出了啤酒酿造业。  相似文献   

9.
李玲 《理论导刊》2019,(9):72-78
文化是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的深层次社会历史因素。文化在本质上标志着人的生存方式,文化的革新实质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革命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奋起抗争、争取解放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构筑了红色底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提供了前进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和谐仁爱、崇德重义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交融互补,利于广大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民族标识。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潮。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自由主义思想与其文化渊源的研究比较薄弱。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与文化母体是来自中世纪,还是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政治哲学与近代自由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至今似乎仍然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丛日云在其新著《在上帝与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生活·读  相似文献   

11.
教会法是基督教关于教会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准则的法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法律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教会法是与神权密切联系的神权法,它有严密的教阶制度,以基督教教义为宗旨,以《圣经》为最高溯源。教会法与罗马法、日耳曼法共同构成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支柱。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法律制度的各个角落。教会法与西方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及教会法对西方近代部门法律的影响无疑是今天人们重点研究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解决中国妇女问题的理论工具和实践指南,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认为,妇女进入公共领域参与劳动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首要先决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女性参政议政取得进步,女性经济地位得到提高,两性家务劳动的合作模式逐渐形成,但家务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尚未实现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同步增长。通过加强生产力的发展,消除传统性别观念,健全完善法律体系,重视女性两种生产,逐步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6)
社会控制是一个传统的研究议题。历史上不断涌现出各种社会控制的主体与客体。它们不断依据自身特点,在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下进行着有效或无效的社会控制。毋庸置疑,基督教的控制(尤其是文化控制)一直是公认的比较成功且已持续有效的。作为长久以来基督教文化社会控制的核心手段——弥撒有其特定的组织形式。本文以古典弥撒仪式作为研究讨论的范本。在今天,弥撒的另外一种包装形式——欧美流行音乐的重要门类——脱胎于赞美诗的灵歌依然广泛而有效地对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并在当前世界文化的各文化体系之间的软实力竞争中扮演者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洁  石彤 《青年研究》2012,(3):11-20,94
本文以"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之"女大学生群体调查"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了结构方程的方法,探究了男女大学生在成功评价标准上的社会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当评价对象为男性时,男性应答者更多地强调生活富足、身居要职等"物质主义"因子;而当评价对象为女性时,女性更多地强调"社会联系"和"生命意义"因子;研究继而通过引入"社会支持"因子和"社会性别观"因子作为控制变量来说明:这一性别差异并非"本质主义"的,而是在社会处境与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陈磊 《学理论》2012,(24):117-118
修道制度保存和传承了基督教文化,其对后世的贡献不言而喻,在近千年的中世纪文明中,以修道院文化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充斥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修道院不仅为基督教会提供了大量的神职人员,还对教会改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启蒙运动后过度强调理性带来了道德沦陷,人心浮躁,环境污染等后果。所以,从现实中看,修道院和基督教提倡的抵制拜金、谦卑与和平的作用就凸显出来。通过浅述修道院对基督教文明的传承作用以及基督教文明的道德合理部分,以期在当今社会中理性可以更多掺杂道德成分。  相似文献   

16.
江永地区女性用女书维系群体和传承文化,时代变迁,其社会功能随之改变,同时也影响到女书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女书不仅具有文字的基本社会功能,即能够成为思想表达的工具和情感交流的载体,而且在以女书为纽带构建下的江永地区女性群体里,女书成为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来源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督教文化,二是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权利政治观。具体而言,则包括四个方面:源自基督教罪感文化的人性幽暗意识,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思想。由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和人性幽暗意识衍生出了权力悲观主义和制度设防理念;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基因经过多次嬗变导出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社会与国家的二元界分;自然法学说蕴含着自然权利的思想,并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评判现实政治法律制度正当性的正义体系;契约论则满足了人们关于政府来源合法性的道德追问,提出了国家产生于契约,政府权力应当分立并相互制约的思想。通过梳理上述四个要素与宪政民主的关系,意在说明,西方宪政民主是建立在西方特殊的政治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8.
妇女政治地位的力场是指对特定时期的妇女政治地位产生塑造、维系、改变作用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规则及社会活动的集合。本文借助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契机,以吉林省妇女政治地位现状为依据,将公民意识的自觉、社会组织的推动、制度规范与完善视为妇女政治地位提升的动力,剖析妇女政治地位提升中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阻力因素,通过分析动力与阻力的博弈力量对比,提出改进妇女社会地位现状与进一步提升妇女政治地位的潜力应集中在制度、组织与环境等方面,并就制度改进、组织建设与环境搭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9)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高利贷"行为非常普遍,虽不断有高利贷禁令出现,但并未对其造成实质性的阻碍,且高利贷禁令因不符合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而逐步瓦解。彼时,高利贷的存在与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间存在许多规避高利贷禁令的办法;借贷主体类型广泛,有教士、贵族、商人、单身富裕者、遗孀等;"高利贷禁令"随社会经济状况的变迁而调整;乡村社会中存在普遍的借贷行为。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3)
李约瑟通过将早期道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进行对比,认为道家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但却容易使人忽略的是其神秘主义因素。然而这种相类比及其所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道家中的神秘主义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并不能等同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内部神秘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