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于一些疾病循环抗原的检测,并使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不断得到改进,我们选择一株保护性单抗—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建Dot—ELISA)来检测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血清循环抗原,并在安庆地区现场与粪检(直孵法)进行了同步双盲法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现场诊断水牛日本血吸虫病为进一步验证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现场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实用价值,笔者在安徽省望江县雷池、泊湖两乡与粪检法进行了同步双盲法检测。材料和方法对雷池乡37头...  相似文献   

3.
陈思锐、高士明等(1960)首创的瓦钵试管倒插粪孵毛蚴法,是家畜血防粪孵诊断工具的一项重大改革,并被推荐在我省和全国家畜血防现场会上交流和推广。后经我省家畜血防站组织设计、改制,用带盖的塑料粪杯与玻璃试管配套,使其进一步完善,30多年来在家畜血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82年5月,在湖北省沔阳县召开的全国家畜血吸虫病诊断科研现场会上,顶管法、试管倒插法、三角烧瓶法、球形烧瓶法等4种应用较广的粪孵法在现场做了操作表演。大会评审结果认为试管倒插法具有观察部位清晰、毛蚴集中、检出率高、工具成本低、操作简便、便于携带等优点,是一种效果较好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寻找可替代虫卵抗原(SEA)用于家畜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的重组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了日本血吸虫23ku膜蛋白大亲水区多肽重组蛋白LHD-Sj23和日本血吸虫SEA检测牛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SEA和LHD-Sj23作为诊断抗原对189例血吸虫病牛和92例健康牛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8%和90.5%,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3.5%和92.4%.两种抗原之间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LHD-Sj23重组抗原可替代SEA用于家畜血吸虫病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上海家畜血吸虫病研究所于1979年始创的湿育粪孵法,有效地解决了对患畜粪便中不同成熟度的虫卵控制发育,而后同步孵化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血吸虫病的阳性检出率。但因该法需要配备电源及恒温设备等条件,且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在基层推广应用有一定困难。1983年以来,我们根据湿育法的基本原理,在农村工作的一般条件下,进行了反复的对比试验,最后优选出农用薄膜代替恒温箱孵育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血吸虫病地方性流行区内,耕牛常受感染。在中国曾发现有560000头耕牛受感染。而在某一地方性流行区(安徽省石马湖农场)曾以粪孵法查89头水牛,感染率为55.9%。由于耕牛在东方国家是经济上具有重要性的农畜,耕牛血吸虫病是急待防治控制的。再则,因为耕牛可作为人的日本血吸虫病的重要的贮蓄宿主,有效的控制牛血吸虫病,无疑  相似文献   

7.
关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目前,国内外除致力于免疫学和血清学等方面的间接诊断研究外,对病原学直接诊断法仍相当重视。但是迄今为止,国外在本病的病原学直接诊断方面尚未出现重大突破。国内多年来由于血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下降,而相应地查病难度增加,因此迫切要求有一个阳性检出率高的诊断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但经过多年来现场实践证明,原有的粪孵诊断操作法(下称“常规法”)阳性检出率不高,亟需进一步改进提高。我所几年来通过粪孵改进的研究提出了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新方法──湿育-棉析法,本法实际上系由虫卵湿育法和棉纤维毛蚴离析法结合而成。  相似文献   

8.
比较了直接法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Dot-ELISA)和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法McAb-Dot-ELISA对实验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100%(32/32),对安徽省自然感染耕牛(粪孵阳性)的阳性检出率为93.90%(418/445),对健康耕牛的阴性符合率为98.50%(66/67);而常规ELISA对实验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95.35%(41/43),对安徽省同一地区的自然感染耕牛的阳性检出率为90.82%(188/207),对健康耕牛的阴性符合率为86.27%(88/102)。提示,直接法MoAb-Dot-ELISA不仅具有操作简便、反应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而且在阳性检出率和阴性符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ELISA。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日本血吸虫病粪孵法的研究中,发现毛蚴孵化有日顺与时顺两种峰期。如果把这两种峰期合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孵化,可显著地提高检出率,对轻疫区查病更为有利。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用日本血吸虫毛蚴500条,接种Ⅰ头黄牛,当出现粪便阳性时,即从直肠中采取,作为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Boctor(1987)、Janitschre(1987)、薛海筹等(1986)曾报道应用Dot-ELISA诊断人血吸虫病的研究结果。我们参考前人的工作经验,结合本实验室的条件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并用于Dot-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耕牛和家兔血清中的循环抗原,效果较好,以期通过不断改进,使该方法在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属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病。病害流行地区遍及南方12个省、市、区的350个县、市。1957年国务院发出“要坚决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疫情大减。在诊断方面,原来用粪检虫卵的经典方法,检查轻度病牛粪便已经无效,于是从1957年起改用检出率高的粪孵法以观察其病原毛蚴。 粪便孵化法应用到现在已走过了三个历程。最早是沉洗法,用玻璃器材,洗粪一次,要65分钟,才能换清粪水见到毛蚴。此法换水量很大,耗时长,工序繁,当时曾有13种以上的改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湖南省有约100万头家畜感染此病,严重危害着人畜健康。尽管治疗家畜血吸虫病的药物很多,但绝大多数都因毒性大或疗效低而被淘汰。吡喹酮(Praziquatel)是70年代推出的一种治疗日本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3.
血吸虫病的诊断,历来各地仍旧以粪便孵化检出毛蚴作为诊断和疗效考核的依据。在粪孵工具方面,大多采用三角烧瓶常规法(图1,见封二),此法操作烦杂,不易观察,易于破损,阳性检出率不高,需进一步改进。为此,我们从1974年起至1980年,研制并改进粪孵新工具,经过一系列试验,1976年正式改制成功“玻璃顶管塑料瓶”(简称“顶塑瓶”,或塑料盅顶管法、塑料瓶顶管法)。通过17批1239例控制对比试验和3460例扩大试验,证明“顶塑瓶”法比常规烧瓶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阳性检出率提高9.02%,沉孵两用,省时、省工、省水,且经久耐用,便于农村条件推广。1977年,我们又将“顶塑瓶”进一步改进为“顶塑瓶棉析法”(图2,见封二),使顶塑瓶更加完善,不仅省时、省工、省水,而且还可减少诊断时的用粪量,同时省去滤粪筛和食盐水,使观察部位水不对流,具有直观效果。不受时节限制,冬天也可加温孵化。  相似文献   

14.
抗独特型抗体Dot-ELISA检测实验感染绵羊和家兔日本血吸虫病田锷,林矫矫,叶萍(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Jerne(1974)免疫网络学说的提出,为血吸虫病免疫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由于抗独特型抗体既可识别其特异...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在日本血吸虫虫卵孵化中,观察到除有年繁殖周期和日繁殖周期外,从毛蚴孵化率的日差中,还发现存在节令调节的微妙现象,且具有一定的规律,对提高粪孵率,诊断耕牛血吸虫病有一定应用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用4条(临界数)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1头健康黄牛,当粪孵出现毛蚴时,即供试验用。 2.方法:每日上午9点30分,从牛直肠内掏取粪样,放在容器内30℃保温,拌匀,分为7份,每份20g分别用30℃温水经尼龙筛淘清,装瓶,加30℃孵化水;用棉析法计数孵出的毛蚴,共3次,时距1小时;记数后,将粪样回收捏干,保湿30℃过夜,翌日用同法孵化毛蚴,计数后,即弃去粪样。试验不间断地持续365天,将每日记录,计算出毛蚴当日与翌日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6.
斑点酶标株联快诊膜盒的研究与应用张雪娟,王一成,杨继宗,黄熙照(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杭州310021)血吸虫和肝片吸虫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血吸虫、锥虫和肝片吸虫能同时感染家畜引起动物极度消瘦而死亡。在血吸虫病、锥虫病和肝片吸虫病流行地区,为...  相似文献   

17.
那森等采用放射免疫 测定法(RIA)作为结合剂所建立的间接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SPRIA),检测布病血清抗体比血清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常规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仪器设备经济等优点。我们应用本方法对布病流行区的基础母牛及犊牛(小于8个月龄)和常规法进行对比检测,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常规的家畜寄生虫卵检查法,不是检出率低,就是需要离心机等器械,难于在基层推广应用。因此我们利用血吸虫粪孵盅进行饱和盐水浮集,尼龙筛过滤收集,检查家畜寄生虫的虫卵,已在夹江和丹棱两县推广应用。为了证实其可靠性,特在夹江县利用30头已知寄生虫严重的病牛,进行了本法同常规的饱和盐水浮集法、二次离心浮集法、旋回法,连续洗涤法,二次离心沉淀法等的对比试验。结果说明,本法不仅方法简单,而且检出率高于上述各种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直接法McAb-Dot-ELISA在检测药物治疗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中的应用叶萍,施福恢,沈纬,田锷,林矫矫,张正达,石耀军,林邦发,钱承贵(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200232)张雪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我们已报告应用...  相似文献   

20.
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目前国内仍以粪孵检出毛蚴为主要手段。仅凭肉眼或辅以普通放大镜观察,检出率较低。为了提高其检出率,满足广大农村开展血防工作需要,我们研制一种简易的毛蚴观察镜与粪孵工具(塑料杯玻璃顶管)配套使用。经两年来在21个县(市)推广应用,效果满意。 (一)结构 其镜为箱式结构,由镜筒和镜箱两部分组成。内壁涂不反光的黑漆,镜筒为双层,可调节焦距,内筒中装有直径8.5厘米的平凸放大镜,能将毛蚴放大3倍,外筒上配有一个能调节和固定焦距的螺钉。镜箱高34厘米,长19厘米,宽19厘米;箱顶部前方呈斜面,上有活动箱盖,并装有调节器,调节进光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