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尽管过够了“娶媳妇进村靠背、自行车出村靠推”的日子,想着盼着村里能修条像样的路,但是,当李爱国横下一条心,决定带领全村老少通过先修路以实现村里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目标时,村民们异常振奋之余还是有点不放心、不相信。路不是说修就能修的.祖祖辈辈这么多年了都没解决,其难度自然可想而知,李爱国能行吗?  相似文献   

2.
致富先修路     
正眼看着姑嫂城村一天天发展起来,村民的小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老赵又有了新想法———要想富,先修路。2005年,赵洪波决定开始动工修村里的主路。可等到修路工程动工了,老赵才发现,原来最大的难题还不是缺钱。修路施工时,牵扯到十四五户村民的院子。老赵起早贪黑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第一,路修好了,最受益的是你们这条街;第二,你的房子会升值;第三,院墙由村里给你们统一砌……"这番话,老赵不知说了几百遍,嘴皮子都磨破了。  相似文献   

3.
郭淑杰,1997年担任成吉思汗镇良种场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村民充分利用镇郊地缘优势,建蔬菜大棚,培育反季节蔬菜,大搞庭院养殖,调整产业结构.使昔日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穷村变成了今日人均收入2650元的小康村。在特大洪灾面前,她舍小家顾大家,全力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战斗中,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98年被全国妇联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1999年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辰溪县大板林村是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省定贫困村,1997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80元,村集体负债4万余元。1998年,党员谢志坤临危受命,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他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修路、架线,开发山地,发展农副产品,短短三年时间基本摘掉了大板林村的贫困帽。1984年,谢志坤从跑运输开始,到1998年,他家拥有了一辆小轿车、一辆货车、一辆客车,并在县城开了两家颇具规模的商店,购买了住房,过上了富裕生活。正当他  相似文献   

5.
王丽杰 《实践》2011,(8):29-29
2007年8月,24岁的林静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来到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齐奇岭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她以身示范推广新技术,心系村民服务万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2009年8月,高票当选齐奇岭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使齐奇岭村由一个班子涣散、人心不稳、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先进村。  相似文献   

6.
《党史纵横》2008,(2):60-60
盖村委会、建文化广场、修路,是海城中小镇创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江担任中小镇关沙村村书记以来,为村里办的头三件大事。中小镇关沙村村民老王说,侯书记上任才几个月,就自己掏钱给村子办了三件大事,还为村里谋划了致富的新路,有这样的当家人,咱村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相似文献   

7.
王连东 《党建》2009,(7):18-19
2007年4月13日,为方便村民农田浇水,山东省金乡县兴隆乡郭店村党支部书记郭奉林正带领村民架设电力线路,此时一根电线杆突然从底部断开,砸向正在施工并毫无察觉的两位村民。在这危急关头,只听郭奉林喊孩子,甚至还有在郭店村打工的邻村群众,仅仅半天时间就捐款4.34万元。此外,村民还自发地帮助郭奉林家种完6亩棉花。  相似文献   

8.
群雁高飞头雁领。和广大村民距离最近的干部莫过于村里的“当家人”——村党支部书记,长期以来,他们肩扛着千钧重担,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而默默奉献。在有着“东方诺亚方舟”之称的乐山市犍为县罗城古镇,就有这样一位先进典型——二龙村党支部书记赵光平。  相似文献   

9.
山旭 《党员文摘》2007,(10):5-7
“路修不好,年底村民就要扣我的工资。”王衍林头顶烈日,正紧紧盯着挥锹抡镐的修路工人。他脚下这条2.5公里长的乡村公路耗资十多万元,将连接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洪港村下属的几个村民小组。这项洪港村今年的“重点工程”已开工4个月了,洪港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衍林一刻也没敢怠慢。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14,(9):36-37
走进静海县大邱庄镇岳家庄村,但见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整齐洁净,一座座农家小院掩映在的绿树花丛间,村级综合服务站、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办小学和幼儿园清一色的红顶黄墙分外醒目,到处彰显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裕祥和。临近晌午,我们见到开着大型联合收割机刚从地里回来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福忠。和几年前相比,岳家庄村村集体的家底变得更厚实了,但王福忠书记那身农民装束和一脸憨厚的笑容依旧没变。过去,因他净干些让村民受益、自己吃亏的“傻”事儿而被村民们称为“傻书记”;今天,村民们却由衷地感慨:咱村有位为民造福的好书记!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支部生活》2008,(2):41-42
“春种几垄地,秋摘几筐果,人均三分低产田,过年吃肉都困难。”这是几年前毛家峪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就是在这种隋况下,率先致富的李锁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头一天,他便在村民大会上表了态:“我李锁一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才是我最大的心愿。”那是2000年11月。  相似文献   

12.
“春风村的发展变化,得益于建好了党支部,选好了带头人。”今年6月13日,省委书记刘奇葆专程来到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调研新农村建设时,听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的汇报后,对他带领村民战胜困难、在喀斯特山地上“种”出村民美好生活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  相似文献   

13.
镇赉县黑鱼泡镇大围子村原来是一个贫困村,95%以上的村民住的还是泥草房,坑坑洼洼的村屯路,各种机动车过后总会腾起一条尘土化作的“长龙”,遇到阴天下雨,村民只能闷在家里,出门办事想打出租车回村,很多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来。这个距县城不到10公里的小村子,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全年村民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  相似文献   

14.
西峡县重阳乡芦沟村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绵绵不断的山脉孕育了勤劳朴实的芦沟人。这几年,青山绿水间的芦沟村一排排小洋楼拔地而起,自来水都流到村民的锅边。说起这喜人变化,不能不说村党支部书记马保强。  相似文献   

15.
罗娜 《当代党员》2008,(1):53-54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这话却没法用在张家菊身上。今年44岁的张家菊是铜梁县东城街道青良村党支部书记。凭她的条件,本可搬出青良村,实现进城的梦想,但在说服了自己的丈夫后,她义无反顾地留在村里。她说,不为别的,只是为了给老百姓修路。  相似文献   

16.
“解放后,共产党让我们翻身做了主人。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富民惠民政策。我们的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收入增加了、税费免了、医保也有了,这些都是共产党给的,共产党的恩情真是太多太多,我们要永远心存感激!”。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龙古一村党支部书记拥忠郎加讲的这段话,龙古一村的党员群众听了一遍又一遍。“书记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牢记党和政府对藏区、对藏族群众的好。”村民们说。  相似文献   

17.
刘冲  徐密成 《新长征》2006,(7):44-45
今年已62岁的韩传山,是扶余县陶赖昭镇八岔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他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改变了落后面貌,挖掉了穷根,富裕了一方百姓,繁荣了一个山村,人们都称他是黑土地上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8.
盛夏时节,走进丹棱县双桥镇梅湾村,眼前的十里橙林郁郁葱葱、水泥公路条条洁净、农家洋房幢幢漂亮,村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此情此景,勾勒出一幅动人的新农村建设水墨画。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员(河北)》2014,(20):F0002-F0002
胡家台村位于雄县城北3公里处,全村共480户,耕地2846亩。胡家台村党支部书记崔树青任职38年以来,公正廉明,勤俭奉公,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大力发展经济,使胡家台村成为全县闻名的富裕村。在胡家台村,提起崔树壹A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是村民的贴心人,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干实事,带着大伙一起奔好日子。他带领大家规划村庄,修路,通地暖,使胡家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家家户户住上了二层小楼。  相似文献   

20.
7月23日上午,自贡市大安区新民镇董家村彩旗飘飘,喜气洋洋——董家村新型农民社区建设开工奠基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几个月后,第一批申请入住的董家村村民就可搬进新家,过上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