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深入,传统封闭的农业化社会正逐步被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社会所代替,出现了城乡贫富差距加大、城市失业人口增多、农村流动人口激增、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问题。以成都市为例,在审判视角下,有针对性地分析农村未成年人的犯罪背景与原因,从而找到预防对策,以杜绝和减少农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与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人犯罪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这可以说是一种国际现象。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大量增多的原因在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学校教育存在不足,社会上存在着很多消极因素。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才能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专门调查研究,对山东省2001-2004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做了深入分析,认为个体素质低下、问题家庭和家教方法不当、学校教育失误、社会不良环境影响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五点预防与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农村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状况,将真正代表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的总体发展水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快我同农村少年司法制度的建设。作为一个典型的城市化程度较低的沿海农村,浙江省象山县的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原因具有特殊性,并且法院系统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实践中面临着各种现实问题。因此,应当树立农村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科学理念,尝试农村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普通程序简化审,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圆桌审判模式,缓刑听证制度,是农村未成年刑事审判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在社会转型期急剧上升居高不下。本研究通过对中部H省未成年犯管教所500名未成年犯的调查分析了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以及犯罪的微观原因,以期对预防和控制农村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作为成人社会主导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其生活状况、受教育状况及权益受保护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成长,他们是祖国的明天,与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属于未成年人,许多事情均需依附于成年人,他们的群体是一个明显的弱势群体,其权益最容易遭受外部力量,尤其是成人社会的忽视和侵犯。  相似文献   

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于199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它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称预防法)是一对关于教育保护未成年人的姐妹法。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颁布并实施《预防法》不仅是现实的需要,而且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它对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挽救少数品质不良、行为不端的未成年人,保护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非常及时和十分必要的。目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和动向:1、 毒品犯罪正悄然进入校园,未成年人中吸毒、贩毒现象已不罕见。2、 未成年人利用朋友关系,引诱、欺骗、强迫少…  相似文献   

9.
整个社会应当注重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使未成年人善于、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最重要的自我保护能力是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御不良诱惑侵蚀的能力、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自我防卫的能力。要提高这4种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文化知识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对他们进行生理教育和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10.
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家庭对未成年人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职能。统计分析重庆市某区人民法院2010—2012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情况与特征,从家庭的视角出发,考察不良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提出减少不良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成长影响的对策建议,包括改进家庭经济状况、改进家庭监护和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社会保护一章增加了关于“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的条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表明“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与未成年人犯罪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类地方容易诱发犯罪动机,是不良交往的主要场所,是暴力、色情等有害文化的重要传播地。本文认为,从根本上解决优化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问题,应当在拓展公益性和教育型活动空间、惩罚违规运营场所的同时,强化家庭保护功能,抵御不良文化场所的吸引和诱惑;强化闲暇教育,帮助未成年人学会辨别和选择;强化监督和教育机制,依法规范和引导文化娱乐场所。进而从根本上杜绝未成年人在“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  相似文献   

12.
社区环境与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是预防未成年人尤其是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领域。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不良社区环境则可能促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本文依据实证调查的资料对于闲散未成年犯所处的社区环境作出分析。指出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居住的社区有的特点:社区人际关系较为密切但人文环境较差、正式组织机构的影响力控制能力较弱,社区内商业性娱乐性文化设施较多,未成年人易受不良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敲响家庭教育的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直是一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极大地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甚至成为一些未成人犯罪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据北京市一中院法官介绍,根据自2001年审理的500件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他们总结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有10个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未来的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更要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成长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兴旺。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深刻地阐述青少年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向刑事化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司法消极预防向积极保护发展,用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重要任务。我国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制度建设初见起色,但由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新情况和新矛盾不断出现,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特殊保护制度还存在较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状况,以及比较不同时空条件下未成年人犯罪的严重程度。对未成年人犯罪严重性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有必要掌握尽可能准确的统计数据,并分析数据下潜藏的犯罪原因与趋势,进而寻求有的放矢之对策。  相似文献   

19.
集镇文化是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地域性中介文化,是现代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对未成年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应当调适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构筑起未成年人自我约束、自我防范的心理堤坝。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较高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认识能力低、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评判能力、又喜欢追求剌激,未成年人的心理预防主要在于对他们的心理弱点采用相应的教育、训练和心理辅导方 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