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陈列展览,旨在体现云南各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和纺织工艺,反映云南各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增进外界人士对我省民族民俗的了解,扩大社会影响、弘扬民族文化。整个专题展览包含两大部份:服饰和纺织,下辖8个单元。以服饰质地的发展过程为线索,我们给服饰部份前两个单元分别命名为“原始服饰”、“火草、麻、羊毛、棉”,集中展现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发展史的生动画卷。在第三单元“祭祀服装”和四单元“盛装”里,突出展现服饰的文化功能和精湛工艺。纺织部份的四个单元为“纺织原材料”、“纺织…  相似文献   

2.
面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该民族的生活与信仰。在云南这片广袤土地上流传的众多面具艺术中,彝族虎头吞口以其粗犷豪放的风格而独树一帜。吞口,作为镇宅面具盛行于中原,传入彝族地区后,与这个民族崇拜黑虎的传统理念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最能体现彝族文化精神气质的象征符号。虎头吞口既有形厚质硬、刀法流畅的木刻,也有用葫芦瓢彩画三两笔勾勒而成的,顶端一般保留木勺柄形状,以便悬挂。楚雄彝族巫师毕摩在绘制吞口时,着意突出猛虎的特征,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五虎吞口”。这种吞口在一个大虎头内含有四个小虎头,即额头上面一个,两…  相似文献   

3.
《云南少数民族节庆乐舞》陈列(以下简称《节庆乐舞》陈列)主题为“节庆乐舞”,内容涉及云南各少数民族民间的节日文化、音乐(主要指器乐)、舞蹈等方面。这些方面正是各民族个性心理反映以突出的侧面之一,因此,这一陈列中也包含了对各民族居住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直至工艺技术水平等的相关描述。《节庆乐舞》陈列将是迄今为止反映云南少数民族节庆乐舞主题中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系统性和科学性最为先进的一个陈列。《节庆乐舞》陈列占地92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楼,展示实物700余件,图片近400幅。《节庆乐舞》陈列…  相似文献   

4.
业务建设是博物馆建设中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总体学术水平和博物馆在学术界的地位。云南民族博物馆业务建设的序幕,早在云南民族民俗展览领导小组办公室时期和云南民族博物馆筹备组时期就已揭开。征集民族文物、确定陈列专题、精心布置展览、培训专业人员、组织学术交流和规划学科方向,是民博业务建设的主要内容。杨英集粹征集民族文物广泛征集民族文物,丰富藏品,是博物馆业务建设的基础工作。为此,云南民族博物馆在1993年制定了《民族文物普查征集纲目》、《云南民族博物馆征集文物财务制度》和《云南民族博物馆征…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1987年5月,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民族民间剪纸研究会和贵州省民族文物工作队联合举办了《贵州省首届民族民间剪纸展览》。其后,应北京民族文化宫的邀请,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文化宫和北京民族文化宫又联合举办了《贵州民族民间剪纸艺术、地戏面具展览》。为筹备展览,进行了两次征集工作,在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铜仁、遵义、毕节、安顺等地区和六盘水市以及贵阳市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土家族、壮族和汉族等10个民族中,共征集剪纸作品3,000多件。这些剪纸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作剪纸,有窗花、壁花,等等,以装饰性质为主;第二部分是民族民间剪纸,是民族服装上不同部位的花纹剪纸,如衣领花、襟花、袖花、卡胸花、围腰花、裙边花、鞋花、鞋垫花、背扇花、童帽花,等等,都是用作刺绣的底样,以实用性质为主。征集到的3,000多件剪纸作品中,多数属于第二部分,占90%以上,汉族剪纸作品,多数属于第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  相似文献   

6.
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展览分《饰品》、《挎包绣件》和《民间器具》3个专题馆,展厅面积410平方米,拥有各种民族手工艺实物981套近2000余件。经整理和筛选,拟展出1000余件实物,同时配以100余幅照片及灯箱等,以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来展示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品。《饰品》馆占有各民族实物291套700余件,主要集中了云南18个少数民族的数百件银制身上饰品,并有艺术性较高的土陶制品、民族刀具等陈设饰物。它们当中,有银光闪闪的头饰,如瑶族太阳纹银顶盘,布依族和佤族等的银簪、银钗;有造型别致的胸饰,傣族仿各种植物花…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的民族民间造型艺术瓢画,又被称为"兽瓢"或"虎头瓢",西南一带叫"避邪瓢"或"鬼脸"。它是在木瓢背面作画,通常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愣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吞口"因此而来。瓢是一种用途广泛、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最早的瓢不是用木头制作的,是用葫芦制成的。人们将葫芦从中间一剖为二即成可以舀水的瓢。后来,逐渐发展为用木头制作。因木头更结实耐用,而且可以制出更长的柄,人握柄打水可以不湿手,使用更为方便。瓢作为吞口瓢画的独  相似文献   

8.
浅论云南少数民族的丧葬礼仪及其功能伍琼华民族民间的丧葬礼仪是灵魂观念的产物。历史上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对于灵魂观念的主体认识趋势是灵魂永存,人死而灵魂不灭,在他们的概念中,总认为在自然界的背后存在着一个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一个能够赐福或降祸给儿孙后代的阴...  相似文献   

9.
木子 《今日民族》2016,(1):14-23
正云南是民族文化的富矿,是创意文化的天堂,是生态文化的故乡。提到云南,人们的联想会有很多,优美的景色、丰富的民俗、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民族歌舞表演,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方面建  相似文献   

10.
吴海广 《理论月刊》2010,(8):183-185
民族民间美术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民族高校专业美术教育强化民族民间美术教学,既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也较好地体现了自身办学宗旨和办学优势。重视学科研究和教学成果转化、分层次有机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等是实施民族民间美术教育的重要步骤。探索适合民族高校民族民间美术与专业教学融合的范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伟大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26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风情。追溯到漫漫的历史长河,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无不积淀着丰富的历史遗迹、遗物和文化宝藏。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凝聚着我们祖先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智慧,展示了我国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团结和创造精神。云南民族博物馆正是通过对这些宝贵财富的收集、整理、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来传播历史和文化知识,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发人们的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术馆是造型艺术博物馆,是具有收藏美术精品、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等多种职能的美术事来机构。美术馆是人类对文明发展的一种记录手段和展现载体,是保护、积累人类精神和艺术财富并使之绵延传世的艺术殿堂。它不仅是人类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今年5月26日由云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已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从此被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云南民族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实施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首先,《条例》的制定是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奠基性工程。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必须要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准确的定位。对此,《条例》对所保护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对象进行了界定,从法律上确定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术馆作为一个以收藏、陈列、展览、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美术博物馆,建馆40年来,已经积累收藏了国画、油画、版画等14个品类的美术作品达6万余件。这些美术藏品,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体育陈列室创建于1996年4月,是在杨德套教授创意、策划、设计并主持下,民院体育教研部黄茹兰等全体教师积极努力建成的。近二年来,它作为对学生讲授体育理论、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动课堂,作为校内外了解体育教育和民族体育项目、内容和发展状况的窗口,作为探索少数民族体育的历史、现状和相关文化的科研园地,取得了显著效果,越来越令人瞩目O陈列室陈列内容包括体育教育与少数民族体育两大方面。体育教育通过师资、体育场地、设施、教学、训练、竞赛、成绩、科研成果等的图片与实物展示,将云南民院建校4…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自1981年10月26日创建正式开馆展出以来,作为学校教育设施的一部份,在校内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16年来,云南民族学院博物馆是云南民族学院学生上课教室以外的另一种教室(课堂),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状况非常复杂,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一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另一方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例如,藏族和蒙古族居住虽然比较集中,但藏族除在西藏居住外,在四川、青海、云南等地也有聚居区;蒙古族除在内蒙古外,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也有聚居区;回族居住状态更加分散,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维吾尔族虽然集中居住在新疆,但在新疆境内聚居和杂居着哈萨克、柯尔克孜等13个少数民族。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清理、继承和发展傣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将于一九八一年秋在昆明召开傣族文学讨论会。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傣族社会发展与傣族文学的关系;民间歌手在傣族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傣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11月21日至27日,云南省民族宗教委组织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人才培训班”在云南民族干部学院开班,首次把全省范围内近百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集中在一起学习、培训。
  云南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犹如漫天繁星,熠熠生辉,又如浩瀚大海,丰富深厚,其代表性传承人则犹如活态的博物馆、或行走的民族文化名片。我们选取几位,如同在星空中圈点出几颗星星,在大海中汲取几朵浪花,借此呈现云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多样性现状,通过他们一张张生动的面孔,观照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摸索、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期盼……  相似文献   

20.
肖渊实 《前沿》2012,(1):181-182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吞口"舞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水族"吞口"舞具有很显著的文化特质。本文对"吞口"舞的文化特质进行细致地剖析,为这项云南水族所独有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的保护与弘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